长坤城。
再临长坤城的时候王朝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比如说长坤城外长坤山上那个开茶馆的姑娘。
到了长坤城不去长坤山顶喝杯茶也太过意不去。所以王朝便携郭茕竹画两人一同上山。当然,背后还跟着个名为马夫实为护卫的王五。
王五的名字当然不叫王五,因为在萧王府八大护卫中年纪第五所以叫王五。
虽然他的年龄是第五,但是武功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否则王朝也不会选择他。
上了长坤山。
小茶馆的生意一向不算好,今天当然也是仅有寥寥三两人。
王朝看到了这个姑娘。
他还记得她的名字。
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芳草。
“见过公子。”芳草向王朝见礼,但她显得很平静。
王朝不得不佩服这个女子,其实对于这个女子王朝的心中还隐藏着淡淡的愧疚,是他带走了王麟,带走了她的希望。
但是王朝表面上却是古井无波。
王朝坐在茶馆喝茶。
郭茕是个孤傲的性子,站在王朝旁边也不说话,只是看着远处。
竹画却能和芳草打成一片,她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子。
“明天便要出南锦了。”
王朝看了看北方,又回头望了望南方。北方不好走,可背后这表面平静实际已经暗流涌动的南锦又好得了多少呢。
如今的王朝只有……向北。
一往无前!
……
长坤城往北就是朔天府。
朔天府这几年遭了蝗灾,百姓食不果腹,可是朝廷之却迟迟没有拨付救灾物资,这可苦了朔天知府唐鸣尧了。
唐鸣尧在这个腐败到了骨子里的王朝里算是难得的好官,他不贪财,自己都是靠俸禄勉强度日,哪里还有多余银钱接济百姓。
可朔天府百万普通百姓却又不能不管,这可让唐鸣尧愁白了头。
唐鸣尧出身微末,能够主政一方成为朔天知府还是四大家族中的南平王氏二老爷的举荐。
只是唐鸣尧读的是圣贤书,对大沉王朝对当今陛下还抱有期望,并没有投入南平王氏的怀抱。
可当今皇帝可不会这么认为,王氏举荐的人怎么能够信任,赈灾的粮食也被卡主,迟迟没有发下发。
而且南平王氏和萧王府的关系向来不睦,这两家眼里可没有什么天下王姓是一家,各自瞧不起,明争暗斗尤为激烈。
唐鸣尧既然是南平王氏举荐的人,又靠近萧王封地,萧王府自然不会让他好过。这等天灾之年,萧王一脉不落尽下石便是不错,那还肯出粮帮他赈灾。
南锦富得流油,但偏生就是一毛不拔,唐鸣尧恼火的同时也倍感无奈。
至于南平王氏,他既然没有投靠,南平王氏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白白付出钱粮。可以说如今的唐鸣尧极为尴尬,谁都不待见他。
当然,若是他能拉下这张脸来给南平王氏二老爷说说好话,那位向来欣赏他的王氏二老爷保不准还真会拨些粮食。
可是最重文人傲骨的唐鸣尧还真拉不下脸来。
可是如此朔天府无粮,那食不果腹的百姓可不会理会唐鸣尧,纵然他们心里都认为唐知府是个不错的好官,可被逼到了绝处,哪还管得了这么多。
狗急了会跳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朔天府已经有一支乱民军在境内作乱,这让唐鸣尧的心境越加混乱。
文人出身的他缺乏在大事上明显缺乏决断的魄力,这让乱民越加做大,到了如今怕是已有数万人的规模。
朔天府城没有朝廷驻军,地方军也不过五千人,且算不得精锐,能护住府城已是不易,哪里还敢出城剿灭乱军。
再加上这些乱军其实都是逼不得已的难民,就是唐鸣尧有重兵在手怕是也下不去这个手,镇压叛乱。
在唐鸣尧看来如今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剿灭乱军,而是如何稳定下其他的百姓,使之不在加入乱军队伍,让乱军壮大。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银子。
有了银子便有了粮食。
只要有了粮食救灾,百姓们自然安稳下来。毕竟不是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冒着被砍头的风险造反。当然,那暗中鼓动利诱煽风点火的少数野心之辈除外。
王朝一行在朔天府城见到一颇为有趣的之事。
卖官。
卖官售爵之事自古以来便是君王大忌,一旦发现严惩不贷,甚至严重者还有牵连亲族的。
而卖官之人也向来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可朔天府城有所不同。朔天知府唐鸣尧贴出告示明码标价,无论什么官职,只要唐鸣尧能够任命的,全部可以用银子来买。
唐鸣尧是朔天知府,正四品的高官。在大沉王朝知府的权利很大,可以在境内任免七品及以下官员。
唐鸣尧此次卖官之事王朝在了解朔天府的情况之后也大致明白。
卖官之事虽然大沉一向禁止,但却屡禁不绝,这几乎已是大沉官场上的一条潜规则,唐鸣尧从前从来没做过这等事情。这次逼得急了也不得不如此。
只是他和别人不同,别人卖官售爵都是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知晓。可唐鸣尧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大张旗鼓,明码标价。
这可着实有趣。
王朝在朔天府城随意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他想看看事情该如何发展。
竹画是个清淡性子,对此事毫不关心,只是王朝留下来,最重公子的她自然不会反对。
王朝派王五出去探探消息,王五虽然是王府护卫,但和暗诛关系也不浅。
王府八位大护卫皆是武道迈入地玄境界的高手,暗诛有时也不得不请这八位大护卫做一些事情,一来二去便有了些交情。
王五的武功是八大护卫之首,向来与号称暗诛第一高手的销魂手杨拓交好,让他查查唐鸣尧自然不满。
傍晚时分王五才回到了客栈,径直来到王朝的房间。
“怎么样?”王朝问道。
王五把唐鸣尧的消息如实禀告。
“哦,这么这位唐知府还是个好官?”王朝饶有兴趣。
随即王朝又摇了摇头。
这等乱世好人可不长命,更何况是好官了。
唐鸣尧卖官之事如今朝廷还不知晓,一旦被朝廷得知,唐鸣尧的下场可想而知,卖官之事,向来是大沉朝廷之大忌。
唐鸣尧这是舍去了自己的命来换朔天府百姓的命。
王朝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