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错位情缘全文阅读 > 第1章 错位(1)

第1章 错位(1)


驼背大叔天生是克妻的命。这是算命瞎子说的。r

驼背大叔的结发妻子去世后不久,一天,村里来了个算命的瞎子,坐在村前场地上一棵大樟树下面,欹欹呀呀地一边拉着二胡,一边唱着哀怨的民曲。当时正是深秋时节,还有些微热的太阳高挂在东边的天空。村民们刚刚吃过早饭,正陆陆续续地聚集到樟树下一面休息一面等生产队长来派工。一会儿工夫,算命瞎子周围就围上了一大群男男女女,大家都在拿算命瞎子开心。这时,生产队长驼背大叔也来到了樟树边,因为还不到出工时间,有人见了队长驼背大叔就说,队长,算个命吧,看看你的命运怎么样。驼背大叔一脸严肃地说,我的命就这样子,有什么算的。有好事者就在旁边起哄说,算算吧,看这算命先生算得准不准,不准不给他钱。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什么的都有。却不知算命瞎子虽然眼瞎,但是耳朵特灵,最善于捕风捉影,能根据算命人的口风来揣摩对方的心理,从而述说对方想知道的命运。这边算命瞎子在偷听人们的说话,那边大家在饶有兴趣地动员队长算命,说着,就拉拉扯扯地把队长推到了算命瞎子面前。r

驼背大叔本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被大家这一折腾,就有点下不来台,只好说,我从不相信命运这玩意,还是不要算,下地干活去吧。没想到大家正在兴头上,还是要拉着他算。这时就有熟悉他生辰八字的人向算命瞎子报过去。算命瞎子放下二胡,右手指扳着左手指装模作样的算了算,说,这位大哥,你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旁边的人说,当然说真话,假话要你算啥。算命瞎子迟疑了一下,说,那我就说了,这位大哥命中带克星,克女人,一生要娶四个女人。大家听了,都面面相觑起来。过了一阵子,人群中突然有人叫起来,没算准,瞎子在骂人,不要给他钱。算命瞎子听到人们的议论,生气地说,命运这东西,本来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信不信由你们,钱不给也没有关系。说罢,就起身准备走人。大家看他真要走了,也就不再说什么。算命瞎子走出几步,驼背大叔突然赶上去,从口袋里摸出五分钱,交给算命瞎子,说,命没算准,钱还是拿着吧。r

这是发生在一九六0年的事情。r

时隔十年后,没想到驼背大叔果然应验了算命瞎子那句话,娶回了第四个女人。r

驼背大叔是早上四点钟的时候把他第四个女人娶回家的。那时,村民们还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吵醒。按当地的习惯,这个时候放鞭炮,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生了孩子,二是过了老人,三是娶进寡妇。原来,当地风俗,寡妇再嫁,出门那天,是不允许大摇大摆地在路上走的,必须偷偷摸摸地进男方家门,而且途中不能遇上行人,一旦遇上了就得主动回避,否则,行人就会沾染他们的晦气。如果万一遇上行人,新郎新娘得给路遇的对方放鞭炮去晦气,送红包赔大礼。有时遇上刁蛮的行人,当即就会挨对方一顿臭打,挨了打不能还手,还依然要给对方放鞭炮和塞红包。所以,寡妇出嫁就只有选在天亮前出门、进门了。当时,村民们根据鞭炮声音的来源进行辨别,知道是驼背大叔家放的。但驼背大叔家现在一没老人,二没孕妇,因此,人们很快猜到,驼背大叔又娶进来一个女人了。r

天渐渐亮了。r

驼背大叔把女人接进家门后干了什么,别人无从知道,这只有他们两人清楚。但是,天一亮,驼背大叔和女人就已经在自家屋里的厅堂间忙碌起来了,他们在准备茶水、点心和卷烟。两人忙乎了一阵,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人来贺喜,看新娘,吃东西。这时,女人对驼背大叔说,我们就这样坐在这里吗?驼背大叔说,按规矩,你要做点针线活,守妇道,即使你不真做,也要做个样子给人看。女人说,我不会针线活,假样也做不来。驼背大叔想了想,问,你会打毛线吗?女人说,这个我会。驼背大叔就进到里间去找毛线,翻箱倒柜找了好一阵,终是没有找出一卷现成的毛线来,就拿了一件以前女人穿破了的毛衣,对女人说,没有现成的毛线,你就拆了它重打吧。女人接过去,拿到手里只看了两眼,就不高兴起来,说,这么肮脏的东西我不拆。说罢,就生气地往旁边一丢。驼背大叔也不说什么,捡起来,重新拿进房间去。r

驼背大叔从房间出来时,就看见女人在漫不经心地嗑瓜子,动作很娴熟,也很优美,她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颗瓜子放到嘴边,嘴角向上微微一翘,便吐出两片毫厘无损的瓜子皮儿。驼背大叔看着看着,就有些迷糊。他从没有看过女人这样吃瓜子,心里便想,这个女人是享过福的女人,不是个当家理事的主儿,这样想着,心情就有些复杂起来。r

驼背大叔已经五十出头了,据女人自己说,她四十二岁,但看上去比她说的年龄还要小,依照农村妇女的标准去判断,最多也就是三十五岁。不要说她长相是清清秀秀、细皮嫩肉一个人,单是年龄,驼背大叔也觉得他配不上她。r

不会又碰上一个搭船过渡的女人吧?驼背大叔这样一想,就不但是迷糊,而是犯傻了。r

驼背大叔的结发妻子,是一九六0年春天去世的。他们结婚十七年,一共生了六胎,只留下三个隔胎儿子,另三个都在一岁之内就夭折了。当时大儿子十六岁,二儿子十岁,最小的儿子还不足三岁,一家四个男性,可苦了驼背大叔。吃、喝、拉、撒,洗、缝、烧、烤,全靠驼背大叔一双手。他又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全村三十余户人家,一百三、四十口人,不说吃、穿、住、行都靠他一个人,起码他担起了全村人得有饭吃的重任,一年下来,队里打下多少粮食,村民分得多少口粮,他这个当队长的不能不操心。驼背大叔没有文化,脑子也算不上精明,但他身体好,肯吃苦,不怕累,田头地里的活儿样样是能手,所以,村民没有不服他的。他当队长三年来,如果不是太浪费,村里几乎没有出现夏天接不上口粮的家庭。他自己家的自留地,也是治理的顶刮刮的,除了一日三餐四张嘴吃的蔬菜,还栽种了不少的经济作物,每年总能卖上三两百元的现钱,因此,在村里,也算的一户比较殷实的人家。r

但没有女人的家庭,总不像一个完整的家庭。也有热心人,要给他做介绍,劝他给孩子找个妈妈。可是,谁能想到,人家一听说他是一个克妻的命,都怕了。明明知道嫁给他的女人都要被他克去,而且不是一个,是四个,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往死路上送呢。这时,当初那些叫他算命的人,就有些后悔起来,也有骂那算命瞎子胡说八道的。然而,这话已经传了出去,想收也收不回来了。那时候的农村,不相信命运的人还是少数,这种事他们总是宁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r

驼背大叔没有去怨恨那些要他算命的人,但想再娶个女人的心情却很是迫切。除了前面说的那些原因外,驼背大叔那时也不过四十出头的年龄,晚上总希望有个贴心的女人睡在自己身边。男人不图别的,回家能吃上一碗现成的热饭,也是应该的,就不要说生理需要了。r

驼背大叔就这样熬了两年,苦了两年。这时候,中国已经普遍出现了饥荒现象,山外陆续不断地有饿死人的消息传来,甚至还有母食子、夫卖妻的传闻。驼背大叔的村里,虽然是地多人少的山区,土地肥沃,水分充沛,自然灾害不那么严重,但也受到其他地区饥荒威胁的影响。驼背大叔号召村民把裤带勒紧一点,节约粮食,杜绝浪费。r

也就在这个时候,邻省的湖南等地,一些受灾严重的地方,老百姓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饥饿的煎熬,纷纷跑到江西来谋生。先是男人,他们以出卖自己的苦力来换粮票、挣饭吃。接着女人们也跟了出来,有和丈夫一起出来的,也有单身出来的。那些单身女子出来不久多数都在当地嫁人了,有未婚的,也有已经结婚的,而且家里还有老公、孩子,她们因为没有挣钱的本事,只好去做陌生男人的老婆,所以只要有饭吃,饿不死,能养活她,就嫁过去,也不去挑剔对方其他方面是否适合自己。据说,结婚那天,只要给她一、二百斤全国粮票,三、五十元钱,就可以牵着她拜天地进洞房。这些消息先在山外传,不久就发展到了边远的山区。r

果然,某一天,驼背大叔的村里真来了几个逃荒的湖南女子,她们先是说来找事做,后来又说要找老公。其中有个年龄偏大的女子,大概三十来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净净,也许是因为缺乏营养,身体有些偏瘦,脸色也有些菜黄。村里人听说她要找老公,便把她带到驼背大叔家里,并动员驼背大叔娶了她。驼背大叔看她太年轻,又怕对方不愿意,就很犹豫,同时也有些担心,怕是该女子老家有男人,是背了老公逃出来的,所以不敢答应。那女子见驼背大叔的家境还不错,人也很本分,又是村干部,就有了几分意思,但看到驼背大叔有顾虑,怕他不要,于是就主动与围观的村民搭话说,自己死了老公,现在是单身一人,无牵无挂。驼背大叔听她这样一说,加上村里人的鼓动,就答应下来。当天,驼背大叔东拼西奏备齐了三百斤全国粮票和五十元钱,给了那女人,晚上就和那女人住在了一起。有好事的年轻人,夜里躲到驼背大叔家的窗户下听稀奇,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说驼背大叔一个晚上没有老实过,把两年的积蓄都用光了,那女子好像也是个很来事的人,隔着窗户还能清清楚楚听到她哼哼哈哈喘粗气的声音,怕是也像驼背大叔一样,好长时间没那事了。r

说者说得神采飞扬,听者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就把这他们这档子事添油加醋地传遍了全村。r

最后一个听到这事的人,是村里的会计刘理元。r

刘理元五十多岁,是村里同辈人中文化最高的人,也是村里资格最老的共产党员。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也学过一些洋文化,读、写、算都能来一点。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十七岁就加入了共产党,跟着党组织在当地搞了几年农民运动,虽然只是农协里的一个文书,但每次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都是冲在最前面。后来,国民党反水,革命失败,很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国民党杀害。他因为年轻,跑得快,躲进了深山老林。再后来,共产党在各地成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揭竿而起。一支队伍开进山来,打败了当地的反动势力,重新建立了革命红区。刘理元回到组织,在队伍里再干起了文书行当。三年后,革命形势又发生变化,队伍要转移到别处去,要他一起走,可是他犹豫了。他犹豫的不是别的,原来他这时已经爱上了村公所里的一位姑娘。这姑娘是村公所里的一个通讯员,性格泼辣,办事干练,人也漂亮,他们是在革命工作中认识的。一个是队伍里的文书,一个是村公所的通讯员,平时来往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这样一来一往,两人就渐渐相爱了。但这姑娘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她上面有四个哥哥,都已经成家了,所以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让女儿跟队伍走。姑娘不能走,刘理元也就舍不得走。队伍开走的那一天,组织上也没有太多的勉强他,而且说,你不走也好,地方上也需要党员同志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你就留下来把地方革命工作搞好吧。r

队伍开走不到两个月,地方反动势力又卷土重来,对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进行疯狂的反扑与报复。刘理元这回虽然又一次逃了出去,幸免于难,但是,他深爱着的姑娘以及村公所里的其他同志,都被反动势力杀害了。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刘理元,悲痛欲绝,神经崩溃,不久就成了疯子。疯了的刘理元,从深山里走出来,一年四季光着身子在附近周围的村庄里游来逛去。反动势力看到他这个样子,也不想杀他了,还把他作为反面教材,警告老百姓说,谁要想再革命,就是他这种下场。r

刘理元究竟是真疯了还是装疯,在当地老百姓中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疯,少数人说他是装疯。全国革命胜利后,上面有人问来过刘理元自己,他也是不置可否。他怎么好明确回答呢?说他真疯,组织上会认为他意志薄弱,经不起考验;说他是装疯,又会认为他是逃避革命,为什么不去找队伍呢。但不管真疯假疯,反正他是疯了几年,直到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了,他才恢复正常生活,那时,他已经将近三十岁。r

刘理元的父母在他参加革命前就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从参加革命到后来成为疯子,他基本上没在家里好好住过。后来回到家里,已是一贫如洗,除了两间破房子,几乎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