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任,所以李恪决定将李承德之事告诉李道宗。
“师父,你还记不记得李承德?”
“李承德?建成家的……不是都死了吗?你还提他干嘛?”
“他没死。”
“你说什么?怎么可能?尸体都是见过验收的,不可能还活着。”
李恪也觉得很奇怪,“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虽然几年不见,但我不应该会认错人。只是我也不明白他是怎么瞒天过海逃掉的,是谁在帮他?本来逃了就逃了,现在竟然又被人追杀……我实在是想不通,所以才请教师父。”
李道宗思索了许久才说,“如果李承德真的没有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收买了当年验尸之人。”
“那为什么又会被追杀呢?”
“应该是当年验尸之人害怕东窗事发,所以杀人灭口。”
“当年验尸的人都有谁?”
李道宗没答反问,“李承德现在在哪?”
“我也不知道,但很可能已经死了。”李恪让刘必和闫诉都出去找了,可是都没找到,十有八九可能死了。
“既然死了,那就都过去了。你也不要再去追究,惹到那帮老臣,对你没好处。”李道宗劝说道。
“可是……”
“恪儿,相信我,不要再追究下去了。”
李恪自己想想也是,既然人都死了,也没什么好追究的了。只是没找到真象,还是让李恪有些沮丧。
不过到最后,李恪也没有告诉李道宗,人是死在大理寺之人手中的。
李恪知道李承德的事跟李道宗没关系,但不代表跟大理寺没关系。既然现在李道宗是大理寺卿,李恪想想还是瞒着他比较好。
话说,裴寂都一把老骨头了,却临了临了因为听了法雅讲经,被遣返乡里,也是够背的。临走前,裴寂去了一趟萧府。
裴寂和萧瑀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们也都是李渊身边最亲近的朋友跟臣子。如今一个被免职还乡,一个被罢相赋闲,也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呀。
“你这一走,只怕我们这辈子,都没机会再见了。”萧瑀一边捣鼓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一边说道。
“也好,以后就没人拿话堵我气我了。”裴寂笑着,也跟着萧瑀一起鼓捣花草。
“那你去跟太上皇辞别了吗?”
“没有,不想让太上皇堵心,这些年二郎(李世民)虽然对他恭恭敬敬的,但我们都知道,他心里憋屈。我就别再去给他添堵了。”
“这二郎呀,好手腕,尽拿我们这些个老臣给他立威了。也罢,这朝堂,我们都待了一辈子了,也没什么好稀罕的了,就留给他们年轻人去折腾吧。”萧瑀笑道。
“你说的轻巧。我们两个老骨头是活不了多久了,可我们的儿孙呢?我们的族人呢?我裴寂不如你萧瑀出身尊贵,没你家大业大,我栽了,跟着我落寞的人不多,可我也想我的儿孙能享到我的福。”
裴寂的话让萧瑀无法反驳,他何尝不想让家族兴旺。
看着萧瑀沉闷不语,裴寂叹息道:“你萧瑀这一生虽然尊贵,但也坎坷。你萧氏从皇族,到外戚,何等风光?可到这一朝,还得你散尽家财、让出府宅帮助族人。你堂堂几朝元老,现在却只能住在这萧氏祠堂,萧老头呀,现在你还活着,你萧氏一族尚且没落成这样,以后该如何呀?”
萧瑀沉默的站着,像入定了一样。
于是裴寂继续说道:“我知道,你心气高。你年轻的时候就这样,凡事不争不抢,为人处世直来直往。可现在不比以前了,这次法雅的事,如果不是有杨妃娘娘在后宫,只怕你也难逃罪责。这当今圣上的权衡之术有多高明,你应该比谁都清楚。你也该为自己的儿孙,好好打算打算了。”
裴寂的话,让萧瑀想了许久。萧瑀本是吃斋念佛之人,他不想在朝堂上勾心斗角拼个你死我活,可现在,就像裴寂说的,他是该为他的儿孙想想了。
几天后,李恪、李元景如约去射猎,他们不喜欢去皇家猎场,所以就去了东郊的山里。恰巧这一天,白江正好带着萧乐善去熟悉熟悉山上的环境。
本来收获颇丰的叔侄二人,正要打道回府的时候,竟然被突然窜出来的一只老虎堵住了去路。
原来那老虎是被白江和萧乐善追到了这。
这老虎看到前后都有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往哪跑,正打算来个鱼死网破。
白江看那老虎正在发怒的边缘,于是拉满弓箭,希望能一箭射中老虎的要害。不然,激起了老虎的攻击,那他今天只怕就没办法完好无损的回去了。
老虎似乎感受到了来自于白江的危险,于是猛的向白江冲来。情急之下,白江失了准头,射偏了一点,没能击中要害。幸好李恪迅速的拉弓放箭,直击老虎的后腿。电光火石之间又迅速的放了几箭,老虎的四条腿都被击中,让它寸步难行。
萧乐善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等白江说没事了,她才敢睁开眼,那时老虎已经趴在地上了。
李恪收起自己的弓箭,眼睛却在仔细检查着萧乐善有没有伤着哪里。
“这不是三公子吗?多亏了三公子那几箭,不然现在倒下的只怕是我了。”白江感激的说道。
“真巧,白叔也来射猎呀,怎么还带着白珏这个小子?”李恪这是在委婉的提醒白江,射猎这种事不该带着白珏,太危险了。
“穷苦人家,没办法,总得有一技傍身,不然我这儿子以后用什么养家糊口呢?”白江笑道。
从李恪担忧的眼神中,白江就可以看出,李恪早已知道白珏就是萧乐善。但白江也得告诉李恪,萧乐善现在既然是他白江的儿子,就只能过着农户猎人的生活。
而萧乐善本人却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安危,她看了看倒在地上的老虎,又看了看李恪,然后说道:“三公子,这老虎虽然是你猎杀的,但这老虎是我们先发现的,所以得归我们。”
“放心,我不会跟你抢。”李恪真想狠狠的在萧乐善的小脑袋瓜上敲几下。
“那好。一会儿下山就去我家用午饭吧,我爹烧的野兔和野山鸡可是一绝,保准你们吃了还想吃。”听到李恪不跟她抢,于是萧乐善愉快的邀请李恪和李元景到家中做客。
李恪和李元景也没有推辞,他们确实也饿了,从东郊到王府还要好长一段距离呢。
只是踏入白家时,李恪和李元景都有些诧异。白江这样一个大男人带着白珏这样一个“小男孩”,竟然能把家里打理的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而且门前还晒了不少草药,最让李恪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屋里竟然有不少书。
白江是农户兼猎户,怎么家里竟有那么多书?
于是李元景试探性的说道:“没想到白叔家中竟有这么多书,看来白叔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呀。只是为何在这郊外务农?”
白江一边处理手上的野山鸡,一边说,“公子谬赞了。我不过是少年时读过几本书,后来承蒙乡里人看得起,让我给乡里的孩子当教书先生,我也是怕误人子弟,所以多置了几本书在家中,要是教学的时候有遇到不懂的,就翻翻先人留下来的圣贤书。虽然是临时抱佛脚,但也好过误人子弟。”
“原来如此。”李元景笑道。
李恪这才意识到白江的不一般,他一个农户,不仅会用弓箭、懂草药,竟然还是一位饱学之士。当初李恪就觉得萧瑀那么轻易的让萧乐善跟白江在外面生活有点太儿戏了,如今看来,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或许白江与萧瑀还有着别的关系。
用完午饭后,萧乐善给他们泡了茶,饭后喝茶是萧府的习惯,萧乐善没有刻意去改。
从萧乐善记事起,萧瑀每次用完饭都要喝茶。萧乐善问过萧瑀为什么要喝茶,萧瑀只是简单的说了句,“渴了!”差点没把萧乐善给呛死。
不过,这么多年过来,萧乐善早已经染上了她父亲的习气。
离开前,李恪看着萧乐善说道:“这虎和虎皮都送给你,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你说!”
“那两颗虎牙,你得给我留着!”其实李恪不在乎两颗虎牙,他不过是给萧乐善一个可以跟他继续联络的机会。
“好,一言为定。”萧乐善笑道。
李元景看李恪对萧乐善的态度不一般,于是故意开玩笑,“两颗虎牙,不应该分我一颗吗?”
“那老虎是你抓到的吗?”李恪笑道。
“你这小子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别忘了我是你六叔。”
回府后,李恪洗了个澡,还了身衣服,然后挑了几只今天刚猎的野物,就准备出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