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初唐长安之谏谋全文阅读 > 第1卷 015 春耕

第1卷 015 春耕


  春节过后,李恪回到府中,刘必神色凝重的向李恪汇报他这些天所查到的线索。

  “大理寺?”李恪有些惊讶。

  “正是。虽然这些天,属下并未查到殿下那日所救之人的行踪,但却查到,原来将廖鸣等人暗中关进牢狱并私自屠杀之人,正是大理寺的衙役。让属下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廖鸣爷爷等人之死,皆备案在册。有人借助冬节那日,圆丘行刺之事,行了一个方便。给廖鸣爷爷等人安了一个谋逆的罪名。这样就算东窗事发,那人也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主谋之人必定不是衙役,会是谁呢?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李恪喃呢道。

  “殿下,属下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殿下想一想,当今世上想要对隐太子等人斩草除根之人是谁?”如若刘必那日知道被追杀之人就是李承德,他一定会阻止李恪救人。

  “你是说,一直以来都是父皇在追杀李承德?”那日救人之时,李恪就知道兹事体大,但就是不愿眼睁睁的看着李承德死在他的面前。但那时,李恪就不相信追杀李承德的命令会是他父皇下的。

  “除此之外,属下想不到还有第二个人要置李承德于死地。所以殿下不要再查此事了,万一也惹来一个谋逆的罪名……”

  李恪笑道:“不,一定不是父皇。玄武门一事,大伯和四叔府上的男丁皆被诛,从未听说过有谁逃脱了,父皇应该都不知道李承德竟然还活着。所以这事一定不是父皇所为。”

  “那会是谁?不仅千里迢迢派人到婺州追杀,还一路追杀了这么多年。还有谁非要置李承德于死地?”刘必不解。

  “虽然本王不知是谁,但既然大理寺插手了此事,那这事就一定与朝中之人有关。至于目的是什么,本王也想不通。”

  不管李承德之事与谁有关,不管那人的目的是什么,刘必都不想李恪去蹚那趟浑水,于是说道:“或许,他就在廖鸣说的那一群人当中,已经被害死了。不然属下暗中查了这么多天,不应该没有一点他的消息。”

  或许李恪也觉得李承德已经死了,所以没有让刘必再继续查了。

  只是这些天进进出出,李恪总感觉有人在盯着他,但却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人的行踪。为了安全起见,李恪再次禁了李愔的足。李恪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他只怕别人把李愔抓来当人质。

  开春后,李恪与李承乾,还有众王爷和群臣,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来到长安东郊举行耕田礼。

  民以食为天,一年的收成对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极为紧要之事。但贞观元年,关中地区发生饥荒,一斗米竟卖到了一匹绢布的价钱;贞观二年,天下又频发蝗灾,许多人都是颗粒无收。

  对于如今国库和百姓的米缸都及其缺粮的初唐来说,今年的收成至关重要。所以身为一国之主,百姓之君的李世民,尤其重视今年的春耕。这才领着众人来这郊野亲自参与农耕,以示诚心。

  田野上有许多百姓都在围观,同时也在祈祷天子能上达天听,天降福瑞,让他们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奇怪的是,李恪竟然在那群围观的百姓当中看到了萧乐善,女扮男装的萧乐善。她身边的人,李恪从未见过。

  原来那次萧乐善生病后,萧瑀就再也不让萧乐善出门了。在府中安安静静待个十来日还可以,可是待了一个月还不能出门,那可就不行了。于是萧乐善就开始闹,萧瑀被萧乐善闹得不耐烦,又正好那日农户白江送菜到府上,于是萧瑀一气之下,让萧乐善跟白江走,让她认白江为父,从此,再也不许回萧府,去乡野村夫家过她的逍遥日子。

  萧乐善也是倔脾气,萧瑀既然都能说出如此决绝的话,那萧乐善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跑回房里拿了两套她外出时穿的男装,就跑到白江面前叫了一声爹。

  虽然白江很是左右为难,但在萧瑀和萧乐善的压迫下,他还是勉强将萧乐善带到了自己的家中,让她成为了自己的女儿。

  萧乐善是突然离府的,所以没来得及告诉任何人。因为白江姓白,所以萧乐善便化名白珏。为了成为白珏,萧乐善许久都没去聚福楼听书,也没去找李愔,而是跟着白江学捕猎和做农活。因为萧瑀说,如果她不能像平常百姓一样生活,那他就带她回萧府,以后都不许再出门。

  萧乐善很喜欢白江的农舍和周围的山水。山中的水很清,很甜,冬暖夏凉。山中的花草树木很多,很杂,有的在开花,有的在落叶,有的在结果实。山中的飞禽走兽也不少,有的很凶猛,有的很可爱。最重要的是,她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不受身份的限制。

  所以为了这难能可贵的自由,萧乐善豁出去,不过幸亏白江处处帮着她,不然就她那小身板怎么可能干得了那些活。但日积月累,她倒是越来越有样子了。

  本萧乐善想,过几日就以白珏的身份出现在李愔的面前,吓他一跳,没想到李世民竟然来这东郊春耕,让她就这么与李恪打了个照面。

  不过李恪倒也没去跟萧乐善套近乎,只当做他不认识那个人。这让萧乐善既气得牙根痒痒,又感激李恪没有拆穿她。不然让朝中的人知道她一个乡野小子竟然是萧瑀的千金,那还不贻笑大方吗?

  萧乐善想了想,她也该让李愔知道她的新身份了,于是写了封信送到了蜀王府,跟李愔约在了聚福楼见。

  萧乐善一进去就看到了李愔,因为萧乐善在信中就跟李愔交代过,她现在就是一个穷苦百姓,能在堂外喝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让李愔必须在堂外等她。

  此刻李愔正听着先生说书,没注意到萧乐善。于是萧乐善大声喊道:“小二,来壶茶,还有一盘油爆花生和酥饼。”为的就是吸引李愔的注意。

  李愔一听到熟悉的声音,立马兴奋的回过头来。就连正赶来上茶水的跑堂刘小二也是一阵惊讶,“公子,您可是许久都没来了,今日来怎么……这个打扮?”以前的萧乐善可都是穿成一个官家公子的模样,今日一看完全就是一个穷小子。

  萧乐善装作一脸疑惑的模样,“许久没来?这可是我第一次来。”随即立马换做见到大世面的样子,一个劲的傻笑。

  “啊?”刘小二感觉自己像是撞了邪一样。

  这时李愔端着他桌上的两个小碟就过来了,“这位兄弟,莫怪小二认错了人,你与我的一位朋友长得可谓是一模一样。如若不是清楚我那位朋友跟着他父兄离开了长安,我也要怀疑你就是我那位朋友了。”萧乐善以前出来的时候都是女扮男装,而且从来没报过家门,所以根本就没人知道她是哪家的公子。

  “噢,竟有这样巧的事,还真是有缘。”萧乐善笑道。

  两个小孩就这样一板一眼的说着谎话,把刘小二说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可不可以交个朋友?他们都唤我六公子,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唤我一声六哥如何?”李愔努力的控制住自己的小兴奋。

  “六公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愿意跟我这样一个小百姓交朋友,那实在是白珏的荣幸。”萧乐善觉得,像这样子假装不认识真好玩。

  “你叫白珏?”

  “正是。”

  “那以后我就叫你小白,可好?”

  “六哥高兴就好。”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咱们一起吃,我请客!”李愔豪爽的说道!

  刘小二越看越迷糊,心想,“走了一位七公子(萧乐善化名小七,因为李愔是小六),又来了一位白公子,看来这六公子是有福之人呀,刚走了一位臭味相投的,就又来了一位,还真是无缝连接。”

  李愔可是聚福楼的常客,他年龄虽小,可是不好惹的主。

  一个时辰过去,两斤白酒(古时的酒度数很低),两盘油爆花生,一盘板栗烧鸡,一只烧鸭,全下了萧乐善和李愔这两孩子的肚!

  他们打着饱嗝,脸色通红,浑身酒气,晕晕乎乎的笑着。

  萧乐善拿起酒坛倒酒,没了,于是晕晕乎乎的喊着:“小二,上酒!”

  此刻刘小二正在前往李愔的府上,李愔可是皇子,是王爷,出了什么差错酒楼可负担不起,所以只要他一喝酒,刘小二就必定少不了来三殿下李恪的王府跑一趟,请人过去接李愔回府,顺便结下账!

  但其他跑堂也没有理会萧乐善的叫喊,这两孩子两斤白酒就已经让他们找不着北了,他们聚福酒楼可不是无良商家,所以不会再给他们上酒了。

  “上酒,给本王上酒!”李愔也跟着叫嚣道。

  没人理会,还是没人理会!

  李愔以为是堂食的客人声音太大,以至于跑堂没有听到他的话,于是怒吼道:“都给本王住嘴,不许说话!”

  这是长安,达官显贵多得去,虽然李愔是皇子,但现在也不过是个喝醉酒的孩子!而且来聚福楼的人,非富即贵。于是就有喝了酒兴致高昂的莽撞子弟说道:“谁敢叫老子住嘴?老子一刀劈过去,定把他劈成两半!”

  这下可热闹了,人家六皇子李愔可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让他打架的主!

  于是李愔这个天真的孩子说道:“你敢劈本王?那本王就跟你比比,看是你的刀厉害,还是我的弹弓厉害!”于是看热闹的众人都是一脸黑线!这小孩玩的弹弓怎么能跟大刀比呢?

  当然,除了跟李愔一样晕晕乎乎的萧乐善,“好!六哥威武!六哥厉害!”

  那莽撞的纨绔也是喝多了,不然光是听到李愔自称“本王”他就该缴械投降了,可此刻却还得意的说道:“那老子就把你们两个小子一起劈了,拿回去红烧一定很好吃!”说完就拿起放在桌上的配刀,有些摇摇晃晃的走到李愔和萧乐善面前。

  而李愔和萧乐善却还傻乎乎的看着莽夫抬手把刀举得老高,在场的看客都是一声惊呼,正在那纨绔要一刀劈下来的时候,突然飞出个人,把他连环两脚踢出了窗外,正好落在闫婆煎饼摊的帐篷上。人没事,帐篷毁了。

  闫婆目瞪口呆的看着呲牙咧嘴的纨绔,开口就是一句:“赔钱!”

  而酒楼上,萧乐善和李愔目瞪口呆的看着把纨绔踢下楼的男人!

  “厉害!”

  “六叔?”

  萧乐善和李愔同时晕乎乎的说道。

  原来那英勇之人就是李愔的六叔,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六弟李元景。李元景生于武德元年,虽然是李世民的六弟,但却只比李恪大一岁,正是十二岁的少年。

  李元景看着李愔,皱着眉说道:“小六,这酒楼是你该来的地方吗?看你都醉成什么样子了?”李元景身边还站着一人,那人便是鲁王李元昌(李世民七弟)!

  李愔晕晕乎乎的看着李元景皱眉的样子说道:“老六,这酒楼是你该来的地方吗?看你都醉成什么样子了?呵呵~~~”

  “醉成什么样子了?呵呵~~~”萧乐善也傻傻的笑了。

  李元景看着这两个让人头疼的醉孩子,正要说什么,才张开嘴,他身边的鲁王李元昌(李世民七弟)说道:“治这小子的人来了!”

  原来是刘小二竟然把李恪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