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年仅八岁的嫡长子李承乾被立为皇太子。
宫殿上,随着李世民一起面见群臣的李承乾,不显丝毫喜悦,唯有庄重。
以国舅长孙无忌为首的满朝文武,一派春意盎然,丝毫没有入冬的感觉。因为他们还有数不清的春夏秋冬等着他们去实现更多的抱负,享受胜利的滋味。
当然,也有表面泰然自若,内心动荡不安者。比如,李世民刚封的詹事主簿——魏征,他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洗马,曾多次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离权力中心较远的地方去,认为李世民是李建成最大的威胁。但李世民看中他的才华和直言不讳敢于劝谏的性格,所以不仅将他赦免,并且加以重用。
但,对魏征而言,这样的重用是信任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而无喜无忧者,也是有的。比如,当朝宰相——萧瑀,他是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朝萧皇后之弟,也是杨伊的舅舅,李恪的舅公。李渊当政时期萧瑀就是宰相,李世民当政他依然还是宰相。
对于经历过无上荣耀的萧瑀来说,所谓的权利和荣耀,都只是过了夜的杯中酒,早已寡淡无味。之所以还立身朝堂,不过是这辈子,他注定要被绑在这个地方。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年纪尚小,却能如此稳重威严,甚是欣慰。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李承乾的亲舅舅长孙无忌。
而朝臣们心中却是风起云涌各有所思,尤其是经历过玄武门政变的重臣们。昔日的太子如今已成为冤魂,如今的太子还只是一个孩童,路还很长。将来的事,还得一步步边走边看。
李承乾太子身份已昭告天下,也就意味着他要入驻东宫了。
李世民和长孙无瑕带着几位皇子公主前去祝贺。说是祝贺,倒更像是让他们兄弟姐妹最后一次旁若无人的玩闹。毕竟以后就君是君,臣是臣了。
皇子公主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就是李恪,但最年长的他们,也才八岁而已。最小的李愔,才五岁。还有更小的,没带来。
李世民盼望着,他的儿女们能相安无事的长大,不要被权力熏了心。他希望他们能记住,他们小时候一起玩闹时,是多么的开心,将来也能记住这份骨肉亲情。不要像他们几兄弟一样,斗个你死我活、血流成河。
看到许多平时爱吃的果子糕点,孩子们都笑开了花,李世民和长孙无瑕陪着他们一边吃一边玩,将这些天的压力和疲惫都抛在了脑后。
一群人正玩得开心,李愔看到那些没吃完的果子糕点,于是跑到李恪身边,“三哥三哥,你有带手绢没?”声音软软的、奶声奶气的,听着心都软了。
李恪摇摇头,“没带。”他以为李愔要擦嘴,于是用手帮李愔擦了擦嘴,“不用手绢,三哥已经帮愔儿擦干净了。”
“三哥,愔儿不要擦嘴,愔儿要手绢。”李愔撒着娇,可爱极了。
于是看在眼里的李世民一脸宠溺的笑问道:“愔儿要手绢做什么?”
李世民很少与孩子亲近,所以李愔有点怕他,“……孩儿要带些去给乐善吃,她可喜欢吃了。”原本怯怯的李愔说完后,竟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许是想到乐善贪吃的模样吧。
“为何愔儿不是带给母妃吃,而是带给乐善呀?”身为父亲的李世民心中有一丝淡淡的失望,自己的孩子最先想到的竟然不是父母。
“母妃不爱吃糕点,不用带。不过我一会儿送糕点果子给乐善的时候,可以带一些果脯给母妃吃,母妃最爱吃独孤舅婆做的果脯了。”李愔一派天真的笑道。
看着这粉雕玉琢、天真烂漫的儿子,李世民怎能不欢喜?于是忍不住想逗逗他,“愔儿带回去的果脯只给母妃吃,不给父皇吃是吗?”所以故意黑着脸说道。
“那孩儿……叫独孤舅婆多给孩儿一些便是。”李愔略显一丝为难的可爱模样。把李世民和长孙无瑕都逗笑了。
笑完后,李世民继续问李愔,“愔儿喜欢的人都有谁呀?”他想知道他的孩子为什么给他点果脯都会觉得为难,是不是不喜欢他?
“愔儿喜欢母妃、三哥、乐善、大哥、大姐、阴姨娘、独孤舅婆,还有……没有了。”李愔仔细的想了想还有谁,可是没有了。
李世民沉思了很久都没说话,原本热闹的气氛突然淡了下来。
李恪赶紧跪下说道:“父皇别生气,六弟少不更事,并非有心。”李愔是李恪的同胞弟弟,李恪自然比谁都更紧张。
“恪儿别慌,父皇没有生气。父皇只是觉得,陪伴你们的日子实在太少了。仔细想想,父皇竟然不知道愔儿是什么时候学会走路,又是什么时候说了第一句话。还有佑儿、萱儿、颖儿……是父皇对不起你们。”李世民觉得愧疚。
长孙无瑕宽慰道:“陛下切莫自责,陛下日理万机,哪能顾得上家中的闲事?所幸,妹妹们对孩子都是管教有方。陛下看这些孩子,哪一个不是聪明伶俐、有礼有节的?”
李承乾也宽慰道:“国家大事与家中琐事,自然是国家大事重要,父皇无需介怀。六弟还小,不懂什么喜欢不喜欢,平日里陪他玩闹的人是谁,便说喜欢谁了。”
李世民笑了笑,他心里清楚,国与家同样重要。因为他的国即是家,家即是国。
看着长孙无忧平坦的小腹,李世民说道:“皇后,下次你若再怀上,我们就带在身边养吧。”他的孩子虽然多,但想要有一个跟他亲近点的。
“都听陛下的。”长孙无忧含羞笑道。
最终,李承乾让宫人为李愔准备了一个食盒,李愔认真的挑了几样安定喜欢吃的糕点和果子,在李恪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萧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