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纯真蜕变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二十八章大学岁月(十)

第1卷 第二十八章大学岁月(十)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每逢六七月份,各大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思想的开放,另一种说法是,大学四年,曾经花前月下,轰轰烈烈的情侣们,由于工作生活的分开,分手季也这时到来。

  林国栋在转系后,又自学了历史系课程。古话说,艺多不压身。让他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日,位于京华大学三楼的,学术报告厅里,政治经济系毕业班论文答辩会正在隆重举行,政治经济系历来就是,高华大学的重点学系,今天的学术报告厅,灯光辉煌,座无虚席,台下众多的京华专家教授,露出慈祥的眼神,数百名青年大学生,更显大厅气氛庄重而清新。

  政治经济系论文答辩林国栋已准备数日,林国栋所写的论文《关于新时期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构想》洋洋洒洒三万字,引起了学校学木委员会专家们一致好评,并刊登在当年学校校报上,并获得了京华大学政治经济和历史双学士学位。

  毕业前夕的一天,林国栋正在宿舍收拾东西。

  “林国栋,系主任郭教授找你有事,他让你马上去他办公室一趟。”

  来到这间既熟悉又陌生的办公室门口,伸出有力的食指在门上“咣咣咣”敲了几下。

  “请进,林国栋又一次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林国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去,只见一个慈祥的老人,从皮椅上站起,向他微笑走来。“国栋啊,这几天在忙什么呢?老教授亲近的问林国栋。

  “忙谈不上,我在准备完毕业以后的事,顺便收拾了下学习资料。林国栋说。

  “那你说说,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啊?”郭教授问道。

  “我准备办好毕业手续后,就回老家找工作。”林国栋回答着老教授。

  “回老家?郭教授一直微笑的脸上,露出了疑虑的神色,你成绩丶能力等各方面,我觉得都很不错,以后一定会有不错的前途,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在北京工作,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全国的人都人才,都聚集于此,发展机会也最多,你怎么会想到回老家呢?”郭教授不解地问。

  “我是这么想的,虽凭我的努力和现在的学历,只要自己开始要求不太高,我想留在北京应该问题不大,但我没有在北京工作的想法,至少现在没有,我觉得我的家乡,江北省更需要我有一定知识的年轻人,那里地少人多,是属于欠发达地区,和全国沿海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组,发展的根本是人才。”

  原来我们江北省大中专学生,在全国可以占中游以上,可由于经济欠发达,高知识人才工资待遇比沿海发达地区差之甚远,虽然每年有可观的毕业人才,可最终能留在本省本市工作的却不是太多,相当一部分都流失到了发达地区和大省会直辖市,尤其是教育丶医疗领域人才流失严重,我省有五千多万人,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有近一百万人,培养的人才规模不可畏不状大,而这么多的人才却流失掉了几十万,教育方面,我省多地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有的小学甚至,几十年来都没有进入一个年轻老师,一方面教师队少有“新鲜血液补充”,另一方面,一些学历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大批流失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由此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城市和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越来越多集中农村学校却越来越减少,城市各中小学班级,人满为患丶不堪重负,有的一个班级,班额竟达到近九十人。

  反观农村学校,一所所学校学生减少,校校合并,造成学校校舍等资源的浪费,要知道我省曾在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花费不菲,都是社会来之不易的收入。虽然生源的减少与计划生育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广大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辛劳,收入太低,生活清苦。近些年教育部曾多次进行教师招聘,然而一些大学生一打听到,教师那微薄的工资,大多都退避三舍,有的大学生感叹,尽职尽责一个月,工资还不如有些公司十天的收入,更不谈和沿海地区相比。

  在我省医疗领域,情况也和教育方面类似,广大医务人员,收入长期偏低,国家对医疗领域投入不足,医疗费用却上涨较快,许多农村村民都承受不了,只得小病托丶大病扛,最后小病托成了大病,实在忍受不了才去医院,可那时已经难以处理,需要花费比之前多数倍的医疗费,病人还要受更多的痛苦,不少人还会因为耽误治疗,医治无效,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说到底最终反应增加了更多的医疗费用,医疗费用的浪费,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症结,只有呼吁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逐步进立和西方国家类似的教育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医疗方面需要建立医疗报销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医疗上的短板和乱象。这是两个长期多系统的重大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教育丶卫生丶财政丶银行等多个部门,需要大批教育医疗人才加入到教育和队伍中去,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协同政府多方努力,才能实现这一宏大愿景。

  而我作为一个江北人,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我都有责任和义务,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议出一份绵薄之力。

  郭教授聚精会神的听着林国栋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话,不时还拿着纸笔记着什么。

  过了一会,郭教授有些惊的说:“国栋啊,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竟有如此深的见地,看来我没有看错你呀。国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鉴于你学习优异,我已经向学校党委推荐你,留校任教。为咱们京华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