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幻诗朝夏亦峰微微一点头,给了夏亦峰一个安定的笑容。
136book.com
夏亦峰虽然没听过云幻诗的弹奏。但他立刻就明白了,朝身后的元安一摆手,“把筝拿来!”
云幻诗端坐在古筝旁,这还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弹奏,她尽量回忆着当初练筝时的姿势,将手握成鸡蛋形,玉指轻起,一首寒鸭戏水瞬间从指间流出。
这首曲子是描绘寒鸭徘徊、嬉闹于水中的情景。云幻诗也是看到这东湖中的鸭子才想起这首曲子,开始时有些生硬,毕竟多少年没弹了,不过她很快地就进入了角色。
这首曲子,赞颂了“寒鸦”不惧严寒博击在江河湖泊里的勇敢精神,云幻诗最喜欢这首曲子。
这首乐曲清新、轻快,引人奋进。曲调一开始,速度是缓慢的,犹如一只只寒鸦陆陆续续滑入河中,悠然散开。
接着,速度逐渐加快,仿佛可以看到一只只“寒鸦”在冰冷的河水里嬉戏。
突然,曲调来个急转弯,变得飞快,又似乎看到河水奔流而下,“寒鸦”与逆流“搏斗”。
136book.com
河水时快时慢,节奏也随之跳跃着,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又好像悠闲的老黄牛。
此时,似眼前出现一道瀑布,河水倾倒而下,“寒鸦”却仍不惧怕,坚持往前冲。
乐曲又来一个急转弯,速度回复轻快、跳跃,“寒鸦”一上一下,在捉弄河水。
最后在又一轮回的急、慢中,云幻诗结束了弹奏,众人还沉浸在意境之中。
这里面就属司马长空最懂音律了,从头到尾他都是细细地听着,品尝着,慢慢由原来的鄙视逐渐转为欣赏,然后转为惊奇,最后默默地赞叹!
这首曲子云幻诗虽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由于多少年没弹了,指法上还是感觉比较生硬,她有点不死心,想完全找到当初的那种感觉,朝着正眯缝着瞧着自己的夏亦峰轻皱了下眉头,一首高山流水又从指间弹出。
夏亦峰一见她的表情就明白了她的想法,这丫头,真如她所弹奏的‘寒鸭戏水’的那种精神,嘴角不自觉地再次上勾。
古筝浑厚低沉的声音,把山峦起伏的远景完整地呈现在面前,迎面而来的高山大川气势雄伟,顿时让人胸怀宽广。
云幻诗陶醉在自己弹奏的乐曲中,将自己的整个感情融入了进去。
徐徐而进,山谷中若隐若现的云雾在身边盘绕,好似一阵清风扶摇直上。仙乐飘飘,仿佛来到了神仙府第,人世间一切烦恼忧愁都已烟消云散。
身临山峰山谷中,一阵阵乐音仿佛回声,在山谷之间回荡。在迷花倚石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渐渐地,有缕缕溪水的清香飘来……
不经意间,乐曲多了几分细腻柔顺。乐音缓缓流淌,好似山间岩缝中流淌而出的清泉,清新天然,不带任何矫饰,令人为之一振。
顷刻间,又好像来到了江河的源头,高山之上的山泉、瀑布飞泻,泉水丁冬。心也被这泉水洗涤一番,去除了所有的杂念,似沉思之后悟到了人生真谛般的喜悦,而喜悦之中又带着淡淡的忧伤,这就是云幻诗太投入自己的感情。
最后一刻,山与水被统一起来,简洁明了,荡气回肠……
司马长空细细品味弥漫于空中的细腻、清丽之音,回响在耳边的流畅、清晰之曲,在这超凡脱俗的意境中,他仿佛看到了高山的雄伟与壮观,这象征着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德,正是人们所需的大度心态。他也看到了流水的连绵不断,柔弱无骨却也透着无比刚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相依相偎,在高山的刚毅挺拔中不乏流水的柔情万种,而流水柔美亦有不懈追求,纵使流过千沟万壑总也忘不了高山温情的臂弯。无需表白太多,流水便能从高山眼中的青黄变化读懂其心思,不需倾诉太多,高山便能从轻重缓急的流水声中听出其心声。高山的宽广能揽住流水的一切,流水的脉脉柔情滋润着高山的心田,将生命涔涔地向前延伸……
而这首曲子溶入了云幻诗太多的感情,来到这个异世的孤独,司马清风的绝情,一种知音难觅的苦涩写满了心头,这首曲子虽然让人感觉到了身临其境,也暗含着忧伤,并不是一首真正的高山流水。
一曲终毕,弦音止,泪水默默地滑过云幻诗脸颊。
过了好一会儿,夏亦峰,才轻轻的走到她的身边,再次将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夏亦峰何曾听不出,这首高山流水,暗含着一种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的苦涩,整首曲子无处不暗含着忧伤。
吃惊,在场的人无疑不是这个表情。
司马长空眯缝眼睛,一直都没离开过云幻诗的这张脸,从昨晚到现在给他除了吃惊就是吃惊。一张干净而清秀布满了泪痕的脸,此时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多年以后,只要有乐音响起,他都会不禁想起这首高山流水,那双清澈带着忧伤的眼睛。
为了打破如此忧伤的沉寂,缓解气氛,司马长风由衷的赞美道:“云姑娘,真不愧为才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妙哉!妙哉!”说完鼓起掌来。
“云姑娘,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有缘与姑娘成为知己。”他没有用本太子,而是用了我,表示真诚。“我倒是在曲子中听到了一些端倪,不知道此曲所为何名?”
云幻诗站起身难掩心中的那份忧伤,眼睛望着被微风轻轻汤起的波纹,心中不禁想起了三言里面的那首诗,随即脱口而出“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又难。”
云幻诗苦笑着说道:“从古至今皆是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要不然就不会有于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了。”
小女子给太子您讲个故事吧,“此曲叫“高山流水”,作这首曲子的人叫俞伯牙,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听完云幻诗的讲述,太子长长地叹息着说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真是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啊,如我遇到象子期一样的知音,我也会如同伯牙一般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生在帝王家,对他来说,这一生恐怕都只能是奢求。
啪啪啪!掌声再次响起,众人一回头,不觉得都是一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