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穿越美国之霸主路全文阅读 > 第11章 城市

第11章 城市


说实话,对于新奥尔良这个城市来说,刘长风原有的印象只是来自于肯德基的快餐: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再多就没有了。而从这具身体中遗传的记忆来说,这家伙就是典型的宅男属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次来新奥尔良市都是办各种事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整个城市的印象也很模糊。还是通过自己的笔记本上的历史资料,刘长风才获得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新奥尔良建城于密西西比河口,“上城”“下城”皆相对于密西西比河的流向:一个上游,一个下游。上下城的道路大都平行于河流的走向,密西西比河打个大弯,道路们便也跟着弯弯曲曲的如同扇面发散开来

新奥尔良属於亚热带湿润气候,7月平均气温27.7℃,1月11.6℃,年降水量1440毫米,夏季多暴雨。城市邻近地区石油、天然气、硫磺、盐矿丰富,盛产木材和棉花、甘蔗和稻米等。

整个城市位于海平面以下十英尺左右,北面是庞恰特雷恩湖,南面密西西比河横穿过市,城中运河渠道众多,地形就如同一只碗,四围以高高的河堤保护起来。每年六月到十月的飓风季节,新奥尔良人都要密切关注飓风登陆的地点。一般飓风云团都是逆时针旋转,如果飓风登陆后风眼移动到庞恰特雷恩湖左边,风向把湖水向湖北方吹走,新奥尔良就安然无事;可如果在湖右边,那湖水就要倒灌进城一片汪洋了。尽管如此,卡特里娜飓风前的新奥尔良,依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飓风来了,人们宁愿守在老城里祈祷平安无事,也不愿惶惶撤离。

1718年该地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后来法国政府为了牵制英国,决定和西班牙联手。1762年11月3日,一纸“枫丹白露协约”把新奥尔良作为政治献礼秘密交给了西班牙。可殖民地的法国人与德国人执意要恢复路易十五的昔日荣光,终于在1768年发动和平政变,把西班牙总督赶回了老巢。后来西班牙派来铁血新督平乱,大摆夜宴,一举逮捕了多名和平政变中的中坚分子,并枪决五人,血洒阅兵场(今天的杰克逊广场)。从此,西班牙在新奥尔良的殖民时代正式开始。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结束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强势的拿破仑上台后法国与西班牙之间关系日益恶化,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逐步消亡,终于在1801年被迫将新奥尔良还给法国。

拿破仑收回新奥尔良之后没几年便面临着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的威胁,而海地独立革命又使拿破仑征服加勒比新大陆的计划宣告失败,急需资金的拿破仑于1803年将整个路易斯安那殖民地(西至落基山脉,北抵加拿大边境)连同新奥尔良以低价卖给美国。

这就是1844年的新奥尔良城吗?

从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四轮马车上下来,由于现在还没有橡胶充气轮胎,虽然坐在天鹅绒的坐垫上,一路颠簸过来还是令人有些腰酸背痛。

漫步在街道上,身后不紧不慢的跟着四个腰挎柯尔特左轮枪的白人保镖,刘长风东瞧瞧西看看,对一切都感觉的是那么好奇。

即使以刘长风百多年以后的眼光来看,作为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海港城市,现在的新奥尔良市也是显得很繁华的。

城市环境其实并不太好,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旁边的小河沟中也流淌着粪便和各种生活污水的混合物,但这种情况刘长风住在原来帝都的远郊区时也很常见,早就习以为常了。

空气以海腥味为主,混合着其他种种生活气息。但托了本地城市工业不发达的福,天空还是蔚蓝的,空气还是可以大口呼吸的。比起原来在帝都时动辄300以上的PM2。5,每天出门经常要带不知管不管用的口罩来说,实在是感觉好太多了。

街道并不太宽,街上拉着各种货物的马车一辆接着一辆,来往穿梭不息,各种奇装异服的行人匆匆而过。有穿厚重洋装,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的,也有传统鲜艳墨西哥服饰头戴大草帽的,还有荷枪实弹典型西部牛仔打扮的,衣衫褴褛的黑人奴隶也不少。不同种族的妇女们也穿着各式各样的特色服装,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经济发达的海港城市,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因此乞丐确实很少见。街道两旁都是摆摊做小买卖的摊贩,摊主以未成年人和老人居多,各种水果、蔬菜、肉类、衣服、鞋帽等等应有尽有,当然最多的还是卖各种海鲜和水产品的摊位,甚至还看见有几个印第安人在摆卖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手工工艺品。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印第安语等等各种语言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虽然显得很嘈杂,但同时也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

上午逛了一下新城区,中午找了一个知名饭店吃了一顿最著名的麻辣小龙虾,味道比起原来吃的正宗川味麻辣小龙虾来说也是不逞多让。虽然吃的时候辣的人涕泪横流,但还是令人大呼一个爽字!

下午接下来逛欧陆风情的法语老城区,这里的街道更是非常狭窄,各家各户紧密相连。虽然很干净整洁,但却显得有些冷清,缺乏人气。

至于商业街、金融街和红灯区,对刘长风来说就算了。和后世的差距肯定相差巨大,也没什么需求,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晚餐是回到位于码头边的诊所吃的。叫的外卖,包括小龙虾浇饭,乌龟汤,炸生蚝,面包布丁,油炸绿西红柿等等。也算是新奥尔良的特色餐了。

这个诊所最早是由一栋带院子的三层楼贸易商行改建的,每一层都有二十几个房间。主要功能其实是杰克逊庄园在新奥尔良市中的一处落脚点。后来又被杰克逊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建了一下。

一楼作为门诊大厅和仆人居所,二楼是杰克逊的实验室和卧室,在庄园有的各种实验设备这里也有一套;三楼是客房和大餐厅,供杰克逊偶尔在城里办交际舞会用。楼顶则被杰克逊改装成了一个平平的大凉台。天热的时候可以坐在上面边喝喝啤酒边吹吹海风看看海景,别提有多惬意了。

这里平时只有两个带枪白人雇员和三个黑仆负责保卫和日常卫生清洁。一般庄园里的人进城谈生意办事什么的也会在此落脚休息。就好像原时空中的各单位驻帝都办事处。

而杰克逊一般固定在周五下午带大队人马过来,周六对外开放半天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虽然码头周围环境比较差,也不太安全,经常发生盗窃、抢劫等各种案件。但对于杰克逊这个能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的野路子医生来说却是个福地。

因为码头的工人比较多,也比较穷,永远也不会乏练手的对象,即使治坏了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恶果。况且什么是治好什么是治坏,一个穷苦病人又有谁能说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