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这丫头心灵手巧,又勤快又热心,不但常常替小姐做女红,帮绣娘们做活,单嫂家世代均为织绣工匠,到她这一辈却要断了香火,便一心想要韵儿做她的手艺传人。r
灵儿喂好鸟,走到桌前铺开纸笔,开始临帖写字,这也是在替小姐做功课。她自进郭府以来倒没有干过什么重活,主要任务就是侍候小姐,如今却成了专为小姐捉刀的。r
原来那小姐郭蕴芷出身武将之家,自幼便喜武厌文,可是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在战场上取得功名之后都不希望自己子孙再走这条老路,往往令子弟弃武从文。r
郭蕴芷的伯父郭允敬、父亲郭允恭都是自幼攻读诗书准备科举的。然而郭氏兄弟读书的资质均皆平平,连年考试落榜,两人都已过中年却也还连个秀才也没考中,最后不得不都袭了父职仍做武官。r
武将之家对女儿的教育更绝对都是依照书香门第来要求的,小小年纪便延请先生教授诗书礼义,请绣娘保姆督习女红针黹,指望她将来德容妇工,做个文文静静的大家闺秀。即便不能备选中宫成为皇帝、诸王的妃嫔,也好嫁个文官子弟,以光耀门楣,因为当时文官之家也轻易不肯与武将之家通婚的。r
但这位郭小姐生性却偏偏喜武不喜文,从小只爱舞枪弄棒,幼时也跟随父兄学了些拳脚工夫,然而古代为将者往往只是长于指挥而并非人人都是武术高手,她的祖父已故检校太师郭崇原本就武功平平,其伯父与父亲就更不用说了。她父亲更不可能请武术教师来教导于她。r
(郭崇即郭崇威,为避后周太祖郭威讳改名郭崇。)r
她既不喜好文学女红,又兼顽劣异常,从六岁起开始读书,先生倒每年被她气走好几个。几个保姆绣娘更是被她折磨得成日价叫苦连天,要她动针线真比登天还难。r
如此一直挨到十几岁,弄得个文不成武不就。功夫就会那么三脚猫的两下拳脚,文学只是粗通文墨而已,拈针拿线更是不能。阖府自郭允恭夫妇至所有下人,无不为这位小姐大伤脑筋的。r
而她却自从有了这个乖巧的小丫鬟灵儿,自己便受了天大的解脱。每日里刺绣、读书写字之类的功课全由丫鬟代劳,自己却趁机溜出去玩耍。其他婢仆丫头们哪个敢得罪这个活阎王?一个个都装聋作哑,只糊弄了老爷夫人。r
而那教书的梁先生,虽然对小姐经常逃学无可奈何,但见陈韵儿聪明颖悟,又甚爱读书,竟也悉心指导。她又原本就有些底子,因此只两三年的工夫,便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有时候作一篇时文或填一阙诗词,连老先生也不禁暗自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