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穿魂三国两生花全文阅读 > 第七十七帖 兔死狐悲(四)

第七十七帖 兔死狐悲(四)


当晚,才是曹操宴请使团的使节。去卑带着左贤王刘豹以及纪采雯,还有其他几个护卫去赴宴。纪采雯临出发之前,再三检视自己的形容。她的心跳的很快,对于再次面对曹操,她既有点期盼,又有些害怕。对于她而言,曹操是个故人,甚至算得上是个好朋友。可这好朋友喜怒无常,她实在摸不透他的想法。r

直到随同去卑他们走进曹操的大将军府,她才强行按捺自己激动的心情,她不能让曹操看出一丝一毫的破绽。进入会客大厅之后,纪采雯几乎连头也不敢抬,只是木然地随着去卑等人的说辞,低着头或问安,或称颂。而那坐塌之上的曹操,似乎也没什么太多话好说,只是“嗯嗯”地随意回答几声。不知道是太过志得意满,还是有些漫不经心。r

直到纪采雯随着刘豹的脚步坐到客席上,听着去卑向曹操祝贺敬酒,纪采雯才敢偷偷地向主席上瞄了一眼。可这一眼,却让她差点弄翻了面前的酒。那里坐着的人,根本不是曹操!那人脸色白皙如玉,身形最起码也比曹操高一个头,飘逸整洁的胡须可媲美关公。整个人看上去虽然更有风度,更像个大将军,可他确实不是曹操!r

纪采雯定定心神,向这人周遭继续打量着。发现在此人的座榻旁边,站着一个手持长戟的人。这人细目狭长,个头不高气质却很庄严,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假曹操与去卑之间的言辞往来。他,不就是那曹操!虽然也见老了些,但那种不怒而威的架势却一点也没减损。r

怎么会这样?!纪采雯心内大惊。她本以为,只有自己才想得出这种馊主意,可曹操这样的人,怎么也开始玩起这种把戏来?再一想,这也不足为奇。当年要她女扮男装冒名顶替做了戏志才的替身,始作俑者,不就正是曹操么!他,一向就不是一个照牌理出牌的人。r

刘豹第一个注意到纪采雯的表情,他借着喝酒的当,低声问她:“你怎了?”他还以为,是她在看到故人太激动了,提醒她不要失态。r

“没事,没事,回去再说。”纪采雯蚊子一般地喃喃说道。她告诉自己,不要盯着真曹操看,可她的眼睛,就是不听大脑的指挥。r

而那真曹操听了一会假曹操崔琰与去卑的谈话,似乎也觉得索然无趣,开始逐个打量起座上宾。没错,这个手执枪戟的人才是真曹操。他一生最爱的就是面子,听闻匈奴拜服于自己的威势,他心里自然快意。只是,自己身量矮小,并不符合一般人对英雄的印象。r

曹操思前想后,总担心自己的形象会美中不足,可能会被匈奴人所耻笑。所以他索性让尚书崔琰假扮自己,接待匈奴来使。而他则静立于一旁观看,顺道也听听匈奴人到底有什么想说的。结果这右贤王去卑一味逢迎赞美之辞,虽然让他心内也很受用,但毕竟早已听腻了。r

曹操顺着去卑的方向向座下望去,一眼就看到了棕眸褐发的刘豹。“此人虽然位列去卑之下,倒也有几分王者气象。”曹操苦于身份不便暴露,只能暗自揣测着,无法开口询问试探。r

接着,他又从座下的十来人中,一眼叨出了纪采雯。而纪采雯的眼光,此时也正不听大脑地看着他。两人目光一交接,纪采雯瞬间回了神,低下头去只顾喝酒。曹操心里也纳闷,自己不曾有匈奴故交,为何见到此人,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呢?自己到底在哪见过此人?r

可无论他怎么想,无论他再怎么聪明,也想不到这个眉毛粗重一脸胡须的匈奴男子是谁。“他倒是长的有些像汉人,不过,汉人又怎么会有资格与这些身处高位的匈奴人为伍?”曹操怎么想也想不透。不过,刚刚那一眼他可以确定,自己是一定在哪见过那双眼睛的,只是他一时想不起来。r

满腹狐疑的曹操,盯着纪采雯猛看,这让纪采雯愈发紧张。刘豹也看出了不对劲,于是他起身也去向假曹操敬酒。用他自己宽厚的肩膀,挡住了曹操毒辣的视线。好不容易,这场谍对谍的酒宴结束了,宾主双方看起来都心情欢畅。r

散席后,曹操叫过崔琰,问他对匈奴使团的看法。崔琰淡淡一揖说道:“匈奴至此已气衰,想必是大将军灭了乌桓,使匈奴认识到我大汉的实力仍远远高出他们。右贤王去卑志向有限,大单于呼厨泉亦不过是图谋偏安一隅。此后匈奴对大将军不会构成威胁了。”r

曹操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那个棕眸白肤的,是个什么人?”r

“去卑说,那是他的翻译官,出身也算是匈奴贵族。看他的样貌与众不同,想必亦是与他族通婚所致。大将军对此人有疑?”崔琰问道。r

“本将只是觉得,他的眼睛倒似有一些杀气。看起来竟比那右贤王去卑更需要留意些。”曹操捻着胡须沉吟着。“对了,在此人之后那一席上,又是何人?”r

“这......去卑提了一句,属下也没太留意。想必也是一个普通的匈奴书记官员吧。”崔琰不知道,这人又有什么可疑。一晚上只看见这人闷坐喝酒了。r

“好,季珪,今日辛苦你了。本将亦是不希望匈奴看轻了我大汉威仪,因此借你魁伟状貌一用。”曹操微笑着说道。r

“将军严重了。只恐琰形容不足以欺瞒匈奴使团,有累将军盛名。”崔琰拱手答道。r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崔琰也就退下了。曹操负手望着天上的明月,回想刚才席间的一切。越想越觉得那棕眸使者和使他看着眼熟那人,绝非等闲之辈。若不查明此事,他总觉放心不下。他召来一个驿馆的官员,在他耳边悄声低嘱了几句,那驿馆官员便会意退下了。r

刘豹与纪采雯回到驿馆中,刘豹看了纪采雯半天才说:“那捉刀人为何总是盯着你看?难道你与他是旧识?”r

纪采雯知道他打翻了醋坛子,没好气地说:“你可别这么说,他也没少看你啊。再者说,我这个鬼样子,如果事先不通知你,连你都认不出我了吧。人家可能是没见过你我这样的匈奴人,所以多看几眼罢了。你又何必担心那么多呢?”r

刘豹想想,觉得她说的也在理。她现在根本就是一个粗莽的匈奴人装扮,就算是那人有断袖之癖,也断不会看上这样的一个人吧。他笑笑说:“算了,我不与你争,你向来爱逞口舌之快,我也争不过你。”r

几天后,匈奴使团交接完毕所有大单于交代的事情,把丰厚的贡品也献给了曹操,一行人就要准备回匈奴复命了。大家难得来到中原,因此在驿馆中,匈奴使团也自设了一个小型的酒宴,还请了许都的歌舞伎现场歌舞助兴。酒酣耳热之际,也是人们思想最放松的时候。r

刘豹和纪采雯也不例外,他们观赏着歌舞,喝着当地的美酒,吃着久违的汉族佳肴。纪采雯还忍不住打趣刘豹说:“喂,这些美人如何?没想过带回去几个充实你的后宫?”r

刘豹哈哈大笑几声,压低了声音回答:“倒是想,不过家中有个妒妇。一旦发作起来,我倒不知道需要多少精力去安抚她。这些美人,看看罢了,我是无福消受了。”r

纪采雯明知道他在说自己,但现在又不好反驳,只能狠狠瞪他一眼,继续享受这难得的娱乐时间。r

“二位,本官难得接待远方来客。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下敬二位一杯,一来祝愿汉匈两族从此可以长久和平相处,二来亦是为二位送行。望二位不要推辞。”曹操召见过的那位驿馆官员也被使团邀请,此刻灯光好气氛佳,他便上前与他们搭讪来了。r

刘豹和纪采雯相视一笑,各自端起面前的酒杯,与那官员干了几杯。几杯酒下肚后,那人自来熟地坐在二人中间,拱手向刘豹问道:“请恕在下直言。尊使既已见过了本朝的曹大将军,不知有何见解?本官只是一区区小吏,此刻全当随意聊聊,愿二位不吝赐教。”r

刘豹点头笑笑说道:“曹大将军,英姿雄伟,谈吐得宜,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纪采雯心中暗笑,心想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那是个假货。不过面上她也只能随声附和,连声夸赞不绝。r

“不过----”刘豹说着说着,话锋却突然一转。r

“不过如何?尊使尽管言明,今日话题仅止于此,小吏我绝无外泄。”那驿馆官员正色说道。r

刘豹也是喝的高兴,又觉得一个驿馆小吏能有多大本领,谅他也无法与曹操有何关联。却不知道这小吏看起来不起眼,实则也是曹操安插在这里的间谍耳目,专门搜集各方使节的情报消息。r

于是刘豹接着说道:“大将军形容俊美,风采高雅,本已是人中英杰。不过,依我看来,在大将军榻旁站立着捉刀的那位将军,则气度更为威严神武,绝非常人所及。那人,更像真英雄呢。”r

此话一出,那驿馆小吏和纪采雯同时大吃一惊。他怎么知道?两人心里同时浮起一个问号。小吏呵呵干笑着,又不漏声色地与二人聊了些匈奴的风俗人情,便借口上茅厕尿遁了。纪采雯这时才有空问他:“那个捉刀人,你真地那么看重他?难道你不觉得,他矮了些吗?”r

“岂可以外表论英雄。若非一开始便介绍曹操身份,我便会一眼认定那捉刀人才是曹操。在他的眼睛里,才看得到吞吐天下的欲望。”刘豹不假思索地说道。r

纪采雯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这答案烂在肚子里。刘豹比她想象的更有眼光更有判断力,纪采雯这时才体会到,刘豹是天生的左贤王。r

--------------------------------(人不可貌相的分割线)r

关于崔琰,有个故事:r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r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r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r

易中天在《品人录》中说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