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穿魂三国两生花全文阅读 > 第八十三帖 小惩大诫(三)

第八十三帖 小惩大诫(三)


约莫一个多时辰之后,李娘手捧着一大钵鲜香扑鼻的红烧兔肉走了进来。“阏氏,我已经照您的吩咐做好了。您看看,这样成不成?”r

纪采雯仔细一看,用汤勺拨动了几下,发现姜和鸡蛋的痕迹一点都没有。这菜连汤带肉,色相俱全,看起来异常诱人。她微微抿了一小口汤,香味中带着一丝甜甜的辣,味道口感也特别好。在这个寒冷的时节,相信任何一个旅途中的人,都无法拒绝这样的美味吧。r

“太好了,李娘,多谢你了。去把小六儿叫过来吧。”她笑说。r

李娘不好意思地笑笑,去外面找到了用石子打水漂玩得不亦乐乎的小六儿。小六儿会心一笑,马上跑去接受任务。r

“喏,端过去吧。看着他吃下去,劝他多吃些。”纪采雯坏笑着说道。r

“好咧!”小六儿用衣摆垫着,小心翼翼地端着那碗兔肉走了。r

董祀正无聊着呢,也觉得有些饥肠辘辘了。都怪这个女人,好端端地又拖缓了行程。在这使团队伍中,其他人他也不甚熟悉,周进他又懒得搭理。只好一个人窝在毡帐中。r

无聊之极,他打开随行的一口小木箱,拿出一把弧形弯刀。抽出外面极精美华丽花纹的蛇皮鞘,一口闪着青蓝色锐利的宝刀展现在眼前。这一路上,他不知道已经看过这把刀多少次了。但每次把玩,仍觉得叹为观止。r

刀身有着漂亮流畅的弧度,淬炼的完全够火候。长度大概一尺有余,刀锋在火光的映衬下更显锋利孤寒。“皓月”,他喃喃自语道,“真是一把好刀。”他不明白,这样的一把宝刀,何以左贤王不送别人,偏要送给他这个小小的屯田都尉。r

自己并不十分精通武艺,也没上过战场。但在闲暇练兵时,他也跟着学了几年招式,只是无处运用。加之男子天性所致,对于好的兵刃武器,他也会爱不释手。可从未想到,此次南匈奴之行,也不算是白忙一场。r

那左贤王竟在他们临行的前一天晚上,私下里赠他宝刀。他本不该接受,但此刀一经目视,竟让他留恋不舍,不忍推辞。左贤王只跟他说,要他今后费心照料蔡昭姬,便不负赠刀之谊。他也曾问,为何不托付周进,左贤王却只淡淡笑笑,没有直接回答。r

思及左贤王对蔡昭姬用情之深,他也颇为感慨,所以也更为矛盾。他想对她改观,对她更好些,不负左贤王的期望。可眼见她一路上并无流露想象中的悲苦之色,只是冷冰冰地板着脸全无表情,他就替左贤王不值。r

他叹了口气,觉得毕竟这事与己无关,何必杞人忧天呢。既然刀收下了,总该有所回馈。他适时地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似乎也对这个蔡昭姬有点苛刻了。或许从现在开始,他该抛开自己个人的成见,这一路上能照顾她的就多做点吧。r

正要把刀收进箱子,就听到帐外有人喊:“董君在吗?”好像是那个小六儿的声音,在匈奴生活的久了,汉语多少带点匈奴语中多见的鼻音。r

“在,稍等。”董祀急忙收好刀,他不想被人知道这事。尤其不能传到周近的耳朵里,以免他心生嫉恨。“何事找我?”他掀开毡帘,就看到小六儿笑嘻嘻地端着一大碗香气四溢的肉。r

“董君,这是阏氏慰劳大家的烧兔肉,特意给您送过来,去去寒。”小六儿笑眯眯地说。r

“哦,多谢,有心了。”董祀说着就想接过来,觉得这蔡昭姬倒也不是全无人情的。r

“别,董君,别烫了您的手,我来吧。”小六儿径自绕开董祀,捧着碗直入帐篷,放置在几案上。r

董祀放下帘子跪坐好,却发现小六儿没有走的意思。“小兄弟,你也吃点?”他礼貌性地问道。r

“不用不用,我刚刚吃完,都要撑死了。”小六儿夸张地摸着肚皮说道。看董祀一脸不解,他忙解释:“哦,董君,您该吃吃您的,我在这伺候着。等您吃完了,我把碗勺收走,免得腌臜了。”r

董祀笑笑说:“那就谢谢了,你还真勤快。那,我可不客气了啊。”r

小六儿连声说好,就看到董祀开始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嗯,还真香,正好我也有点饿了。”董祀为了缓解沉默的尴尬,对菜色不吝夸赞。r

“是,那您就多吃点,别辜负了阏氏的心意。”小六儿说。r

“哦,对了,你们阏氏的病,到底怎样了?好些了吗?”来而不往非礼也,董祀暗自想,因此表达一下自己的关心。r

“好些了。吃完了药,头就不那么痛了。”小六儿脸不红心不跳地说。r

“她和左贤王,很恩爱吗?”董祀又问。r

“应该是吧。我只是个小厮,不清楚。董君,您问这个作甚?”小六儿不知道该怎么答,所以敷衍过去。r

“没事,没什么,随口问问罢了。”董祀忙低眼接着吃,又喝了几口鲜香带着微辣的汤。r

“董君,今年贵庚啊?”小六儿问,为了拖延时间。r

“二十六岁了。你呢?”董祀回答。r

“二十二。”小六儿眼见着董祀静悄悄地喝着汤,碗已近乎见底,就等药效发作了。他也不想多跟这个不懂事的董祀多聊了,看他吃的也差不多了,他问:“董君,用好了没?”r

“嗯,可以了。”董祀一推碗箸,满足地吸了口气。r

小六儿心中暗笑,上前收拾好,就要出门。“对了小兄弟,别忘记替我谢谢你们阏氏。”董祀又嘱咐一句。r

“放心,一定带到。”小六儿出了门,回头轻蔑地朝那毡帐白了一眼,小声嘀咕道:“什么人呢,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呸!”r

“怎样,你看到他都吃下去了?”纪采雯离开南匈奴之后,第一次那么开心。r

“我做事,阏氏您就放心。他这人真是长着一张甜嘴,心肠却坏了。难为老天却让他生得一副好样子。“小六儿忿忿地说。r

“是么,他都说什么了?”纪采雯问。r

“他一个劲让我代他谢您呢。若不是之前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都不敢信他是个小人。对了,他还问,阏氏您跟王上是否恩爱呢。您说他多不多事,什么都打听。”小六儿据实以告。r

纪采雯心中冷笑,原来这个外表酷似孙策的人,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家伙。看来外表这东西,有时真地靠不住。可一听到左贤王这三个字,纪采雯心里绞得难受,她甩甩头问道:“那你怎么答他?”r

“我说,我就是个小厮,不清楚。阏氏,没您的吩咐,我是不会乱说话的。”小六儿说。r

“好,小六儿,你说的很对。一会儿我们出去走走,看场好戏。”纪采雯浅笑着说。r

“阏氏,你们说的是什么呀?”李娘在一边听了半天也听不出所以然来。r

“没事,李娘,我们夸你厨艺好呢。”纪采雯和小六儿相视一笑,让李娘更费解了。r

约莫时间也差不多了,感觉那碗兔肉的效用也该发作了,纪采雯甩甩衣袖,叫上李娘和小六儿一起,散步一样地踱至董祀毡帐附近。不一会儿,就看见董祀急匆匆从里面跑了出来。r

“这么急是去哪啊?董都尉,在这荒山野岭,还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这么匆忙吗?”纪采雯迎头拦住他,笑吟吟地问。r

董祀此时都要急死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肠胃会这么不舒服。刚吃了不久就想去茅厕,像是吃错东西了似的,难道是水土不服?可眼看这都要到中原了,怎么还能不服呢?可他面对她,没办法说明原委,只好强笑着说:“有点急事,告退。”r

“别急啊董先生,怎么不理人呢?”小六儿在一旁也帮腔说道。r

“不是,我是真有急事,抱歉。”董祀强忍着难受,肚子里绞痛的要命,这时更该死地发出了一阵强似一阵咕噜咕噜的不雅蠕动之声。要再不及时如厕,恐怕他这翩翩君子就要真地变成“使节”了。那样的话,非得闹成大笑话不可。r

纪采雯听到沉闷如雷的咕噜声,有种想要大笑的冲动,再看看董祀那张俊脸眼看着已经憋到通红,大冷的天,都冒出汗来了。也就不再留难他,说了句:“算了,董都尉是有公务在身的人,咱们给人家让个道吧。”r

董祀看到纪采雯和小六儿一脸坏笑,也知道事有蹊跷,但此时也无暇追究。拎着衣摆,他几乎像逃难一般地低着头一路小跑,找个僻静无人的所在去解决问题了。r

纪采雯和小六儿看到董祀无比狼狈的背影,两个人对着大笑起来。只有李娘,现在才隐约觉得这事跟自己有关,或许答案就是自己亲手烹饪的那道菜。r

下午,纪采雯明知道董祀这时病在风头上,就传来兰岐,告诉他自己已经完全好了,队伍可以开拔了。可董祀这想走也走不了了,他正窝在帐里深锁着眉头难受着呢。每隔一小会,他就得跑出去方便一次,这样的状态怎么上路呢?r

“董君,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闹起病来了?”周近幸灾乐祸地笑着问道。r

“别提了,吃错东西了吧。”董祀被折磨得脸色又白了些。r

“不应该啊,咱们吃得难道不是一样的东西吗?”周近笑说。r

“哦,对啊。中午大家吃的都是什么啊?”董祀狐疑地问。r

“牛肉羹,对了,董君没来跟我们大家一起吃。”周近说道。r

“不是烧兔肉么?那个阏氏着人特意做的。”董祀眼前出现了纪采雯那张压抑不住的笑脸,觉得自己被耍了。r

“并没有。看来----她对董君倒是好的很呢,我们可没这待遇。唯独董君有,只可惜,最难消受美人恩呢。”周近倒不觉得此事有什么其他玄机,只以为是董祀暴饮暴食造成的。r

听到周近酸溜溜的语气,董祀就算知道是纪采雯算计了他,也是有苦难言。无凭无据,碗都让人收走了,他若说她给自己下了什么毒,也是空口无凭。只是吃的时候,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味啊。r

“呀,董副使身体不舒服,走不了了啊?那就没办法了,大家多体谅些吧。相信董副使也不想生病拖累大家的。”帐外,纪采雯故意高声说道。r

董祀此时都要气炸了,他强忍着腹中的绞痛奔上前掀开毡帘,就看到纪采雯一双含着笑意亮晶晶的眸子正看着自己。“你----!”董祀看看外边还有其他人在,斥责的话只能咽下去。r

“我怎么了?董副使,您还好吧?要不要叫个医生来给你看看,到底哪不对劲?我这正好有个医生,医术还不错,暂且借给你。”纪采雯无辜地笑着说。r

“多谢费心。不必了,在下偶犯小恙,歇歇就好。”董祀几乎是咬着牙一字一字地说。r

“那就没办法了。您看,要不要特别给您做点什么,看您现在虚弱的很呢。”纪采雯不依不饶地说,就是要提醒他,今后都老实些,不要总是无缘无故说她坏话了。r

董祀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写的字都被她知道了,以为她纯粹就是拿自己开心,现在更是挑明了在挑衅他。他索性不答话,冷哼一声摔下帘子。纪采雯耸耸肩膀,觉得这些天来的窝囊气总算是找到了出口。看他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她真想找点礼花来庆祝一下。r

-------------------(针锋相对的分割线)r

战火一触即发,爱火蓄势待发。r

关于左贤王赠刀一节,此处一笔带过。在郭沫若写的蔡文姬中,有这样一事。作者觉得这个主意不赖,所以沿用此说。r

也许冥冥之中,纪采雯最后的归宿就应该是董祀。无论现在两人如何水火不容,也终有刚柔相济的一刻。r

相处吧,相处时王道。有时候,人就是因误会而反感,因了解而相爱。r

另外,手机书城的书友们,希望你们能来网络上留留言,给点意见和鼓励。因为我看不到你们在手机书城里的留言,觉得真的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