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孙策最后一次醒来。这一次,他的心头无比澄净,他自知时辰已到,自己注定是再也见不到昭姬了。可他毕竟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交代,所以他一醒来就问:“公瑾回来了吗?我要见他。”r
大乔搀扶着老夫人,泣不成声地说道:“夫君,快了,他就快到了。你等等他。”r
孙权也忍泪强笑着说:“是啊大哥,公瑾兄本已在回程述职的中途。得知大哥遭贼人暗算,他必定马不停蹄地赶回探视。大哥无需忧虑,保重身体要紧。”r
孙策看看母亲,又看看大乔,还看到站在一旁低泣的弟弟孙权。他笑笑说道:“都不要哭,我的使命已经到头了。人终归总有一死,活着的人仍需活下去。母亲,孩儿不孝,无法再继续侍奉您了。仲谋,今后你要多替我孝顺母亲,友爱兄妹。若说两军对阵冲锋杀敌,你不如我;可论起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以保江东基业无失,我真的不如你,你亦是接替我的不二人选。仲谋,今后江东大小事务,都要交给你了。大乔,其实我该跟你说声对不住,是我辜负了你,误了你的一生。但愿来生,再不误卿。”r
孙权满噙泪水的蓝色眼珠闪了闪,两行泪水猝然滑落。他不想哭,他认为男人本不该哭。可看到长兄这个样子,他又实在忍不住。他握紧拳头,指甲深陷于掌心中,让肉体的疼痛感去化解内心的伤悲。他强撑着说道:“大哥,请放心。仲谋必定不负所托,仲谋有生之日,江东必不落于外人之手。”r
地下一群人听到孙策这样坦然地安排身后事,除了老夫人俯在孙策身边呜咽不已,其他的人都乌压压地跪了一地,大家都哭成一片。大乔悲痛难当,哭到几欲昏厥。老夫人忙命侍女将她掺入内室休息。几个老资格的属下,如张昭等人,也都恨不能椎心顿足以泄其痛。r
“张长史,你向来忠诚博学,我对你也一向视若仲父。如今,我就将我孙家交托与你。我弟仲谋,堪成大器,中国目今内忧外患,但只要能守住这三江土地,亦足可观之成败。还望子布等好好地为仲谋出谋划策,辅佐他成就大业,如同对我孙伯符。今后外事统赖公瑾,内事便有劳子布了。”孙策望着张昭等人,继续有条不紊地交待着,但说话的气息却越来越微弱了。张昭等泣不成声,只有唯唯点头。r
“伯符,大哥,公瑾来了!”风尘仆仆的周瑜奔入内室,上前握住孙策的双手,泪水一滴滴落在两人的手背上。孙策看看他,微笑着点点头:“公瑾,没想到还能再见你一面。请大家都出去吧,我有些话,想要单独跟他说。”r
于是,室内就只剩了周瑜和孙策。“大哥,怎么会这样?”周瑜从不曾哭过,但他今天却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r
孙策握住周瑜的手说道:“公瑾,不要为我徒劳伤心了。这次有人假昭姬之名引我入局,我很担心她。请你无论如何,都要为我找到她,替我好好地保护她。我这个样子,还好她看不到了。我在她心里,也就永远都是那个美男子孙策,而不是你眼前这个可怖的怪物了。”孙策说着,眼前又闪过了曾经的那些与纪采雯说笑玩闹的片段,嘴角竟有一丝笑意。r
“大哥,都怪我啊。都怪我,若不是我瞒住你,她便不会离开。她若不走,这个阴谋也不会实现。我好恨啊。”周瑜悔恨不已,他于梁郡一接到孙策被刺的消息,便心急如焚地赶来。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诀别。他今后的生命里,竟再也不能与这知己把酒言欢,再也无法放下这份深深的自责。r
“公瑾,我不怪你,真地不怪。但你一定要答应我,答应我刚才所说之事。今生我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唯有你我可以信任,唯有你能替我保护她照顾她了。你要答应我,公瑾,告诉我,你能做到。”孙策看着周瑜的眼睛,似乎要看到他的心里去。r
周瑜只有痛苦地点头应允:“大哥,好,我会尽一切努力找到她,尽一切努力去完成你的心愿,我会做到,我一定会做到的。你放心吧。”r
孙策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轻轻指了指房间一角的一个匣子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只能交给你。那匣子里有只白玉镯子,公瑾,你去帮我拿过来。”周瑜忙依言照做。r
“这是之前朝廷赏赐之物,我拿到之后,便觉得这镯子温润剔透。一如昭姬在我心目中的感觉,它只能属于昭姬。公瑾,若有朝一日能找到她,请一定转交给她。这是我唯一可以送赠她的礼物,也能让她明白我的心意。请转告她,来生,策决不再负她。我希望她能找到一个真正爱她怜惜她的人,找到她可以与之共度一生的伴侣。那个人可以代我好好地保护她,陪她走完一生。如果可能,我真希望那个人是你啊公瑾。那样,策在黄泉之下,死亦瞑目心安了。”孙策说到这里,终于喉咙一紧,气息越来越微弱,也越来越急促。他和周瑜都知道,他就要走了。r
孙策用最后的力气握紧了周瑜的手,努力地从嗓子眼里挤出最后几个字:“好兄弟,帮我……帮她……”周瑜也同样抓紧了孙策的手,用力地点头,痛哭着说道:“大哥,放心,我,一定。”r
孙策得到了周瑜的保证,最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周瑜感到手中的力量遽然一松,他知道,孙策再也不会醒来了。他颓然跪在他身旁流泪不止,不肯放开他的手。另外一只手,死死攥着那只白玉镯子。r
看着一生中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孙策,就这样地惨死在自己面前。他没有死在沙场上,却死在这样一场阴谋刺杀中,周瑜就说什么也不能原谅自己。他是多么愚蠢啊,他自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到头来却是害得他死得这般潦草。r
人人都说他周公瑾谨慎善谋,可他却成了害死大哥的帮凶。周瑜俯在孙策渐冷的尸体旁,多希望自己可以代他而死。可他却不能,他还要替他完成未了的心愿和事业,还要替他守着这最后的秘密,还要替他传达至死不渝的口信,还要替他等候昭姬的归来。r
周瑜知道,今后漫长无边的岁月,便是命运对他最大的惩罚。望着孙策那张被毁的容貌和颊边纵横残留的泪痕,周瑜耳边似乎又听到纪采雯曾唱的那首曲子,那曲子竟如此清晰在他耳边萦绕:“r
人生r
梦如路长r
让那风霜风霜留脸上r
红尘里r
美梦有多少方向r
找痴痴梦幻的心爱r
路随人茫茫r
人生是r
美梦的延长r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r
何从何去r
你我心中方向r
风悠悠在梦中轻叹r
路和人茫茫r
人间路r
快乐少年郎r
在那崎岖崎岖中看阳光r
红尘里r
快乐有多少方向r
一丝丝像梦的风雨r
路随人茫茫r
丝丝像梦的风雨r
路随人茫茫r
------------(尘归尘土归土的分割线)r
这章终于完成了。纪采雯身投南匈奴,孙策魂归离恨天。r
这章很难写,所以费了很长时间和心力,也查了不少资料。r
全文至此进入转折,至此也达到悲剧顶点。r
我要让这悲剧最后变作喜剧,让每一个善男信女都不再为爱情受苦。r
之前有书友问我,孙策会不会为了一个女人而那么冲动?他是不是这样不分轻重的人?r
我查找了很多历史资料,发现孙策他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至性至情的人。也许他达不到一般世俗英雄的标准,因为他有很多致命的缺点。例如固执,轻率,冒进。r
历史上的孙策年少得志,这些缺点也不可避免。作为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便能稳守江东发展势力,他不可能一点骄傲情绪都没有。所以他骄傲成了习惯,自信的过了头。r
他杀于吉,绞许贡,诛高岱,还差点杀死魏腾。这些行为中,多多少少都有冲动之嫌。他不听虞翻的警告,执意独自出猎,也是自信过头的表现。我从中挑出两件事,正好都可以与孙策和纪采雯相关,也顺便带出孙策致死的两大原因----于吉的诅咒和许贡门人的刺杀。r
可如果没有这些缺点,孙策也就不再是孙策,他将变成老谋深算的年轻将领,他同时也失去了热血方钢率性而为的可爱。因此我才敢安排这样的孙策,与主角相恋。唯有他,有着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特质和脾性。这特质,让他更真实,也让他更符合悲剧命运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