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穿魂三国两生花全文阅读 > 第五十五帖 生离死别(十六)

第五十五帖 生离死别(十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的一夜,孙策孤坐于郡守府内,看着刚刚送过来的一封密信。这是他的结义兄弟周瑜,从巴丘急送过来的一封书信。此刻的孙策,比几年前的他多了几分沧桑,他的爽朗和幽默感也都一点点消失了。随着纪采雯的消失,一点点淡去,终于转化为眉心那道不深不浅的忧虑。r

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孙策似乎更像一个郡守,更像是一个大将军该有的风范。他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他的母亲,他的兄弟,他的属下,甚至他那个绝代风华的妻子大乔,都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妥。r

可自从几个月前因缘际会地遇见了赵云之后,孙策自己心里明白,他是多么想念“昭姬”,他又是怎样地辜负了她。他多想放下身边的一切去找她,可他又确实无法放下。无论作为个一家族的长子,还是作为统辖一方的首领,他都不可以为了一己私情而放弃自己该承担的责任。r

她走的那一天,正是他与大乔成婚的那一天。这是多么讽刺的回忆,他的所有欢乐和痛苦,都永远地凝结在了那一天。他还记得黑暗中她的手拂过他的唇畔,拂过他的脸颊。那双手现在想来,当中包含了多少不舍,蕴藏了多少心酸。他可以想象,她离开他的痛苦,必定会比他的更加浓烈。r

可他又能如何?他毕竟还是屈服了不是么?在这场爱情中,他最终还是跪在了现实和世俗的脚下不是么?他不怪她,他只能怨自己,怨自己生而为孙策。既然做了孙策,便不能做一个快乐的凡夫俗子。r

就在他麻木地为着未来的责任而活的时候,赵云的出现带来了她的消息,汉皇室与曹操之间的裂痕暗斗,也给了他新的希望。是啊,虽然她走了,但也不代表永无再聚之时。陈留在曹操势力范围之内,只要他战胜了曹操,控制了中原,不仅可以完成家族给予他的使命,更能成全他自己的心愿。r

就像之后公瑾劝慰他时所说的那样,如果他富有天下,他就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届时无论是自己的母亲还是昭姬本人,都再也没有理由阻止他们在一起了。前提是,他必须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英雄,她们期望他成为的那个英雄。r

所以,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曹操将大部分军力都转往官渡一带与袁绍决一死战之际,孙策看到了那个可以让自己完成心愿的机会。这机会就在眼前,他不想放过也不能放过。因此他决定率军渡江北袭许昌,令曹操腹背受敌。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一派老成保守的属下皆为之惶恐。r

长史张昭就明确指出,此时攻曹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时机,但毕竟江东刚刚平定,仍需养精蓄锐。匆匆与曹宣战,不仅破坏了两方势力的表面友好,更会为将来曹方的报复提供借口。r

正议校尉张纮亦附议道,渡江作战战线过长,我方大军需要大量的粮草供给。曹操及其属下亦非无能之辈,对方以逸待劳,若再与我军相持不下,袁绍此人首尾两端,反而可能会作壁上观坐收渔利。对于羽翼并未完全丰满的江东来说,供养这样一支庞大的远袭部队,必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r

都督吕范亦私下里谏言,此战与老谋深算的曹操沙场对决,若然胜算不大,实恐江东之福。即便是能够取胜,也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于急于休养生息的江东来说,此举恐怕有些冒进之嫌。r

这三人都是孙策的左膀右臂,常年来辅佐他南征北战,为他将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他们一直都是他孙策的肱骨心腹,此时却无一人赞成他渡江作战的战略,这让他难免有些气沮。r

好在还有太史慈及祖朗等一众武将,对他这个计划表示赞同和支持。最近几年江东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大战,他们早就憋得发慌了,谁不想在这时建功立业?可除了他们,孙策仍需要得到一个人的支持,这个人虽然目前不在他眼前,可仍在他心里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这人便是他的好兄弟,周瑜周公瑾。r

----------(兄弟如手足的分割线)r

周瑜会不会支持孙策,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