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军事 > 赤网全文阅读 > 第206章 再次现身1

第206章 再次现身1


“我看对面的店里怎么管着门啊?里面有人吗?”孔庆文随口问了一句。特务头子扭脸看了一眼店铺,“是的,我们查看过了,一个人都没有。”孔庆文点了点头,把烟蒂扔在了地上,“好了兄弟,不打扰你公干了,快中午了,我去找个馆子吃点饭。”特务头子一个立正,“再见,孔处长。”

孔庆文虽然来到南京的时间并不长,可他的威名这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尤其是宪兵队里的这些日本人,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论武功,高桥都不是他的对手,轮枪法,足以让所有人汗颜,要是论智谋,更是无人能与之相比,就连讨女人的欢心,孔庆文身边那一个个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女就足以证明他的魅力,所以这个特务头子对孔庆文会如此的尊重和客气。

孔庆文渐渐地走过了三友洋服店的门口,他那悠闲的背影落在了日本特务头子的眼中,也落在了附近一个二层小楼阳台上一个人的眼中,这个人就是高桥,他奉影佐祯昭之命,带队来这里进行监视,共产党一个没等来,倒是孔庆文等来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样子并未对突然出现的孔庆文有任何的怀疑。

唯一能与组织取得联系的交通站已经暴露了,孔庆文感到了茫然,现在的他只能等待,上级组织一定会主动和自己联系的,但是现在这个关键时候失去联系,无异于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他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处在了被动之中。

一个小时后,他回到了治安局,刚走上三楼,就迎面碰上了一个人,周红,让我们再来说一下周红这几天的经历。自从李洪利不顾自己的劝阻,冒然夜袭日本会馆的时候,周红就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城里的军统组织已经破坏殆尽,仅存的一点点力量也被李洪利带走,而且结果已经不言而喻。重庆方面派来南京的军统人员已经到了城外,但是精明的他们并没有冒然进城,他们知道,以现在的局势,如果一旦进了城,万一出了差池,再想出城可就难了。

带队的人是军统局有名的陈恭澍,戴笠局长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期盼着他能够重树南京军统组织的威名,这次他来南京,手下带的可都是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就在他们到达城外的当天夜里,他们也听到了南京城里的枪声,那是日本会馆里发生的枪战,陈恭澍并不知道,自己一直想联系的李洪利就在这阵枪声后被捕变节,他甚至庆幸自己没进城,否则一旦来个全城大搜捕,自己的这些人可是对这里人生地陌,很难说结果会如何。因此,他们既然无法进城,也就无法与城内残存的人员联系,周红也就当然无法见到他们了。

无奈之下的周红只能选择留在城内打探情报,她通过电台将城里的局势向重庆方面进行了汇报,面对现状,军统局也无计可施,只能告诉周红,派出的陈恭澍已经到达南京城外,要求周红立即出城设法与陈恭澍取得联系,并告知了接头方式和地点。

但是当晚李洪利行动的失败让周红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她暂时打消了出城联系陈恭澍的念头,在治安局和日本宪兵队之间来回奔波,打探消息,这是她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可她无论是在宪兵队还是在治安局,几乎得不到任何的一点点关于日本会馆传出的消息。时间一天天过去,特使很有可能会随时离开南京,尤其是她在宪兵队里看到了那个王红梅刺死的假的犬养健的尸体的时候,她想到了一个人,孔庆文。

周红认为,日本会馆里发生的这些事情肯定不可能是李洪利他们的所作所为,现在的日本会馆几乎就是一座特洛伊城,想从外部攻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但是犬养健的死一定说明会馆的内部有人在采取行动,周红把会馆里所有的人都考虑的一遍,最终她把这个特洛伊木马的人选定在了孔庆文的身上,是他,一定是他。

她真的很想帮孔庆文做点什么,可日本会馆她根本就不可能靠近,在外面也得不到任何的消息,情急之下的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启动复活方案,而这个复活方案是只属于周红一个人的。也正是因为周红启动的这个复活方案,让整个局势在发展到这个关键的时刻,发生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变。

事情这部书讲到这里,有一个伏笔不得不告诉读者了,周红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共产党。周红是一名毕业于燕京大学的知识青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接触过马列主义和先进的思想,毕业后她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她所学的专业是无线电,所以她被调到了上海中共总部,成为了一名电报员,并化名为周红,曾经为李德做过私人秘书,1931年6月间,时任中共总书记的向忠发被捕叛变革命,上海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也正是因为向忠发的叛变,到了同年的九月,上海的党中央机关遭到了破坏,在1932年末的时候,迫于形势,上海的党中央机关被迫转移至中央苏区,周红也跟随来到了瑞金,恰好赶上了蒋介石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中央从军被迫开始长征,当时中央对女同志跟随长征是存在争议的,最后拟定了30人的随队名单,绝大部分都是在党内、军内负有重要的责任的,而其他的女干部、女战士以及家属都留在了苏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红被迫留下了。当时同样留在苏区的瞿秋白意识到周红等大学生对革命的宝贵,他及时将包括周红在内的近五十名大学生转移出了苏区,可以说是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周红离开苏区后又回到了故乡背景,联系上了组织,仍旧坚持开展革命工作,一直到长征胜利结束后,她又被派到了上海,成为了当时中共特高科的一名成员,从事渗透和地下工作,作品中的人物周红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但是周红的人物原型在从事特工工作不久,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笔者之所以沿用这个名字,不仅仅出于对原型人物的敬仰,更有对原型任务命运的希冀,因为笔者和其他人一样,不愿接受历史的真实,更希望历史原型能够继续战斗在密战的一线,如果真是那样,原型任务所能带给我们的远比笔者杜撰的更为精彩。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书中发生在周红身上的故事大多也是有历史原型的,笔者只不过做了拼接,不仅是对历史的拼接,更是对自己心中期盼和信仰的拼接,在此,让我们对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在密战战线付出过智慧、鲜血,甚至是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表达深切的缅怀。

让我们回到这部书中,笔者之所以在此处加入了这么多的题外话,除了让读者再次回顾一下那段红色的历史外,目的只有一个,周红的智慧和胆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经过风雨的磨砺和烈火的锤炼得来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周红成功地打入了国民党内部,她与同是地下党员的一名特工组成了假夫妻,并借助于这位假丈夫进入了军统,当时,日本侵华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视,军统局给她安排的任务就是就是进入一家由日本人开设的贸易商行,这家贸易商行只是一个外衣,其真正的面目是一个日本驻上海的特务组织,以窃取国民党内部情报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