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贝志城 趴小趴 _记录
渴望真实 却又害怕真相
贝志城:我跟江南开玩笑,既然你说《龙族》里的恺撒好多事迹是以我为原型的,那唯一能够扮演好恺撒和诺诺的就只有陈坤和周迅了。
陈坤:就是说我能够把你演好。
贝志城:能把我像恺撒的那个分裂人格演好。(笑)
陈坤:那倒是,每个人其实有不同的面孔,内心有不同的自我。我看到的,就有几个不同的贝志城,一个是朱令事件的贝志城,一个是在微博上非常坦然自在地卖腐的贝志城,同样还有在生活里我认识的很真实的、毫不造作的贝志城。
大部分人都会维护一个大众在表面上所认可的形象,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再给另外一个更真实的样子,他们渴望真实,却又害怕真相。
贝志城:因为真相往往残酷。
陈坤:前两天我在一个朋友家里,第一次去,我却非常放松,他们就觉得演员都是装的。我坐了一会儿,就坐在他家里唱了《心经》,这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我很认真地唱了即使再多的无力感 也要尽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七八分钟,他们就不知所措了,他们看到我唱得这么投入,唱完之后的话题都是很严肃、很有质量的,这个场面是很搞笑的。我说:“你们没有被我吓到吧?”他们说:“太好了,我们就是被吓到的次数太少了。”回来的时候我就想,真实自在地去展现我们自身的本性吧,哪怕它是不那么美好的。
贝志城:我们一般人看到演员,会有奇怪的感受,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在演戏,还会把他和他演的角色混淆。当然,根本上,世间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
陈坤:你看过我的戏吗?
贝志城:我这三年来只看了四部国产电影。
陈坤:《画皮》、《画皮II》……
贝志城:不是不是,我看的是《让子弹飞》和《神探亨特张》。《神探亨特张》获了金马奖,但有些影评人说它故事都没讲全,我就纳闷故事没讲全怎么能获金马奖呢?所以我就看了。然后是《龙门飞甲》和《画皮II》。我觉得现在我们国产影片中的特技效果已经非常棒了,如果还能和当下一些好的玄幻作品结合起来,比如说《龙族》、《盗墓笔记》,会非常好看。
我们不是英雄 只侠义地冲动着
陈坤:最近很多人在关注朱令的案件。
贝志城:本来这一次我是没想公开说什么,我对这个案件重启也没抱什么希望,但这回是一个好机会,可以为朱令父母今后的生活募捐,我觉得挺好的。捐款的目的也都达到了,这个事情我觉得可以到此为止了。
陈坤:这件事情的起因源于大家的善良和善后的意愿,我们的推动可能只起到很小的作用,但我们还是想要去做,即使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不能够进行下去,也不能够阻碍我们的善良,一份帮助她的想法。朱令曾经是一位才女,现在面临的问题却是,谁来照顾她?我们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但你要让我去照顾她,我做不到,这个话题很诚实。真实是善良的基础,所以我们尽量在生活物质条件上面给予她基本的保障,有可能会托管给某个基金,或者是志愿者团队。
贝志城:你和姚晨,以及其他一些名人参与之后,捐款情况是很不错的,基本上未来二三十年,他们的生活是可以得到妥善照顾的。
陈坤:坦白说,当我最初知道贝志城这个名字的时候,是缘于你帮助作家维权,但当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发现你本人更像文弱书生,而不是维权律师。看微博上的你,又好像是另一个人。这次更加惊奇,你当年还做过这么惊天动地的事。这是同一个人吗?很多人可能已经把你当英雄了,你对英雄是怎么看的?
贝志城:当年我接受采访,央视的编导说“贝志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和英雄,他是一个冲动的人,他跟别的冲动的人区别在于,他冲动之后他能把这件事办成,坚持下来”。两年前“三一五”,韩寒骂百度侵权,百度也表态说:“我们会改的,三天之内清空,整改不好我就关。”的确,三天之后清空了,过了一个月,所有盗版又以网友上传的形式冒出来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作家有精力再闹一次,因为没什么效果。
我看到这个事情之后,就找到沈浩波,我说我属于闲得没事儿干,我就捐一百万,表示一下心意。我知道打官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好多企业到最后都不打了,因为那不是你委托给一个律师扔在那儿就完了,一场官司需要牵扯到整个企业大量的精力,在此过程中作出的判断所需要的智力,都跟运营一个企业所需要的没有什么差别。
打完一次官司,赢了可能得到十几万赔偿,跟律师费了那么大的劲赢十几万,我很难想到有人会去干这样的事儿。我就说我愿意捐这个钱,马上当当网的李国庆和京东的刘强东也都各捐一百万,但说起来,我真的不认为我是英雄,我只是一个能够把冲动和执行力结合在一起的人。
陈坤:我说的英雄,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同样的词,放在不同的时代里,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古代讲英雄可能是领军打仗、保家卫国的人,或者是出现匪徒,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但当今社会赋予英雄的含义已经不像我们以往概念中那样的纯粹,所谓当今的英雄,我认为是那些内心还拥有侠义精神的人,愿意尽心尽力地为别人做一点好事。我们这个时代不乏这样的人,但还可以更多。如果他们还可以做一些不是为自己谋利益的事情,我觉得他们就是英雄。
允许特别的刻意 只要它是值得的
贝志城:小时候我看过一本茨威格的书,名字叫《同情之罪》(又名《爱与同情》、《心灵的焦灼》)。二十世纪初的奥匈帝国,一个腿有点跛的犹太女孩,很漂亮,家里很有钱,和一个少尉小伙子两情相悦。军队的人对此议论纷纷,说他贪图钱,找个犹太佬。他受不了,就悔婚了,结果那个女孩自杀了。他也因此一蹶不振,一辈子受良心谴责。晚年的时候他很落魄,遇到了那个女孩年轻时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曾经帮助过一个瞎了的女孩,那个女孩非常依赖心理医生,后来两个人结婚了。
问题落脚点在于,单纯地说同情,其实是很廉价的感情—如果你同情一个人,你说到什么程度,你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不然你把一个人架在那里,就是一种罪。
陈坤:你说的让我想到了这次雅安的抗灾事件,以及我们每年所做的“行走的力量”。我一直自认为身家还算殷实,就不断地推掉工作来做慈善,但我突然发现,个人感性的推动转换到实际去操作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旁人各种各样的反馈,怀疑、期待、审视……你始终在这样的氛围里一步步艰难地走着。
那么我要问的是,当我们的热情被一系列负面的声音消耗殆尽,还剩下什么力量能够持续推动我们前进?可能也就是我们内心那份想要做些什么的正义感了。
贝志城:没有错,当我们认为这件事是对的就去做,这就是力量,特别是当你看到朱令父母的样子,任何人都会想“我是上帝就好了;我要是全能,能帮上什么忙就好了”。那时的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们宿舍的同学努力地写信、翻译邮件,包括自己编写软件处理邮件,很复杂,但我们觉得,总要做些什么。
陈坤:你在面对朱令事件的一系列后续情况的时候,需要去面对外部对你这份热情的观察审视,但你能够对别人的事件升起感动这颗心和帮助的双手,对于我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侠义的人也要面对吃喝拉撒睡,面对时间和精力被占据的情况,被质疑甚至被反驳,但“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同样地,我也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有时我会诧异,人们质疑他人的眼光来自何方?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学会“相信”?
贝志城:“相信”这个话题很重要,我亲历的就是帮助作家维权这个事情,让我感触很深。我当初没想到居然是在作家这边阻力特别大,因为我想,我是捐钱帮你们打官司,你们就签个字,授权我们打官司就好了。打了几个电话,那叫一个态度冷淡啊,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南派三叔,江南、唐家三少和沧月都是和南派关系很好的。他们都有签字恐惧症,因为之前被骗过,说得好听的人有的是,他们不可想象真的有人愿意捐钱帮人打官司。
签了字以后,他们也认识了我,对我说:“你的动机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真的会有人闲得蛋疼。”而他们之所以会签字,源于他们有一个群组,大概全中国前五十位的畅销书作家得有二十位在里面,南派就在里面撒泼打滚,劝说他们签字,说他见过我这个人,很好很靠谱。最开始他们还在犹豫,南派就挨个说“江南你签吧,你不签我不跟你好了”;跟唐家三少也这么说,三少说:“我们特别无奈,只好签了。”接触过以后,他们的心理防御就全放下来了。所以,对于骂我的那些人,我也觉得的确打着做好事的幌子骗人的实例太多了,所以对于攻击,心平气和一定比骂骂咧咧地去应对要好,因为你心里是坦荡的。
陈坤:你们当时应该找我。
贝志城:我们当时的渠道找不到你,也不敢高攀,只敢找江南这样的二流过气作家,哈哈。
陈坤:话说回来,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做一些侠义的事情,让自己尊重自己的事情,希望自身还有一颗活泼泼跳动的心。
我完全理解你,可能你曾经太白面书生了,就想要去做一些出格的、伟大的事情。这是我强加于你的,我不知道是不是事实。
贝志城:(笑)有这种可能。
陈坤:小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我很乖,我就会刻意地不乖,也要让大人们知道,我和你们想象得不一样。此时此刻,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纵容我这样造作的刻意,哪怕做一点对这个社会有益的事情,这种刻意的特别非常值得。
做一个平静而快乐的人
陈坤:听说你在调查水?
贝志城:是,我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套设备。
陈坤:为了中国人喝水的希望吗?
贝志城:这个太严重了。水的事情我刚跟专业人士聊完,北京的水问题不大,名牌矿泉水也都没什么问题。我感兴趣是因为PX事件,我就觉得,我真的去测测吧。
陈坤:从根本上说,这个测试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贝志城: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目的,只能说希望跟PM2.5一样,可以看到相关部门公布出更真实的数据。如果进不到厂区,我就在厂区附近的河水里测,按说应该对厂更有利,因为经过了一段距离,水流都稀释了。我准备跑七八个城市,把数据发出来,相当于一个开头。
陈坤:我之所以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的心里狭隘地升起了出一瓶矿泉水的念头—弄一个试点单位,做最好的矿泉水,价格弄高一点,但是不要介意啊,因为我们做的是更好的水。我要说的问题是,做同样一件事,起心动念不一样,所使用到的范围,以及可以改变的人群是不一样的,而这一切全部来自于你的初心。另外来一个叫李志城的人,他可能就会去做一瓶最贵的水。正如“行走的力量”或许也是暂时不需要存在的,但我们需要信仰,信仰内心的真实和责任感,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也是我们“行走的力量”里真正的行者。
贝志城:非常谢谢你会这么说。其实你也可以看到,在公众事件里,我是不太去吵闹的,做了好事,是自己心里获得满足感的过程,不要觉得做好事我是不是亏了什么,这跟赚钱是一样的,赚钱的时候别人非议你,你不会暴跳如雷。我同时也觉得动机论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做事的理由千奇百怪,我也不排除自己有些好出风头的嫌疑。
陈坤:我也有救世主情怀。
贝志城:这也是一种可能。当一个人进入公众事件,我主要看两点:第一,他说的话是不是他相信的,因为有的人说完自己都不信,态度太过反复无常;第二,他有没有通过这件事情为自己不当地谋取私利。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正常的,那么你可以反驳他的观点;如果有人借此捞了一堆钱,那他需要被批判。
以这一次朱令事件捐款为例,网上貌似一边倒说谁谁是凶手,但也有很多人是因为善良,他们觉得“你不要轻易说谁是凶手”,有的人是因为看得并不仔细,还有一种是就喜欢跟民众拧着,无论民众说什么,他们就说“你们是暴民”……当然这些都不是道德上的批判。网上已经很汹涌了,如果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朱令,就要客观冷静地去表达,我即使在反驳一些人的时候也只是说“不要随便扣帽子”;遇到有明显的误导嫌疑的言论,我也只是说“别误导”;有时候想吵架的心情发作了,最多就是嘲笑人的智商,但我不会去做道德评判,这个是轻易不要去做的。
陈坤:今年的“行走的力量”,我们把志愿者的招募对象锁定在了教师范畴,这也表达了我的一点小小期望,我们是不是可以尽我所能地去做到诚实、相信,并且也传达这样一种理念给我们的下一代。
贝志城:这个活动我个人特别喜欢,当然这无关宗教信仰。这是民众自我提升的一种体现,它用鼓励的力量让人安静下来思考、向上,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满眼充斥着非常浅显的心灵鸡汤,或是非常凶悍的咒骂,大家似乎更愿意去接受这样的东西,所以它(行走)以及《行走》的系列书不容易成为娱乐热点,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活动和书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是否该想一想怎么提升自己,怎样做一个平静而快乐的人。
陈坤:就像家里一定要脏到不能下脚了才会收拾,夫妻关系冷淡、崩裂到完全不行才会去修补,那时或许是一个契机,但我们就在那个契机到来之前先行储备吧。
贝志城:我相信在社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骗子总会吃亏的,这个社会还是会逐渐趋向于诚信,并且即便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会慢慢被治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