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文阅读 > 第121章 对哈萨克民族的形成的影响

第121章 对哈萨克民族的形成的影响


  今天,哈萨克民族主要居住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散居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

  从整个世界历史和中亚历史来看,哈萨克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中古和远古时代,今天的哈萨克草原上就活跃着塞种人民族、大月氏民族、乌孙民族、康居民族以及铁勒等民族,这些民族分属不同种族,如塞种、大月氏等民族当有白种人的特征,而康居、铁勒等民族则更接近黄种人,乌孙民族则是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人种。

  这些不同民族和种族在同一个地区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既有游牧式的,也有定居居民,在历史长河中进行了长期的民族、种族融合,其中,乌孙民族对哈萨克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比较主要的作用,它逐渐“消化吸收”了塞种人和大月氏民族,体现了一些具有相近民族心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点。

  黄金家族对哈萨克民族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术赤系建立了蒙元帝国藩属钦察汗国以后,也就是十三世纪早期开始,哈萨克人在黄金家族的统治下开始了相对平稳的生活,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得到了保证,民族特征也开始逐步显现。

  当时和哈萨克民族的祖先共同进行游牧生活的还有钦察突厥人和康里突厥人,其实,这些突厥人的名称当时只是一个泛泛的称谓,主要是指活动在哈萨克草原上的原西突厥汗国的游牧群体。如果细究的话,这些突厥人的族源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是因为西突厥汗国强盛时依附、降服或归顺了西突厥汗国的其他民族或者种族部落,有些则是具有明显突厥文化特征的蒙古人种系统的部落,不过,这些人群的语言在黄金家族统治草原之时,已经基本上趋向于共同的突厥语了。

  在公元七世纪末,强大的阿拉伯人征服了中亚西部、南部以后,当地居民在武力强迫和利益诱使下逐渐皈依了伊斯兰教,阿拉伯人趁势将其宗教势力向北推进。这时,唐帝国把西突厥人从北亚压迫到了中亚一带,但是坦罗斯会战的失利,使得唐朝对西突厥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了,尽管汉地和中亚通过丝绸之路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阿拉伯人的军事征服成为西突厥人面临的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到公元十世纪左右时,原先曾经对中亚地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汉地,处在刚刚摆脱了五代十国内乱时期以后民生凋敝、缓慢爬升的恢复阶段,无暇对中亚给予更多关注,新兴的契丹族政权建立的辽朝,正和文弱的北宋政权专注地进行着战争,这两个对立的朝代思路和唐朝显著不同了:辽满足于对北宋的不断打击之后获得的丰厚的白银“赔款”和中原的财富,而北宋在陆地上步步退缩,只好大大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所以双方对中亚远远没有唐朝的那般关注。

  这样一来,阿拉伯人有充裕的时间,“携带”着伊斯兰教从中亚南部缓慢而有效地不断向北方推进。到十一世纪时,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的祖先们已经大部分皈依了伊斯兰教,当然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力的体现,其原始宗教萨满教和受到波斯影响的袄火教也在人们当中还顽强地存在着。

  到拔都继承了父亲术赤的领地建立了钦察汗国的时候,少量的蒙古人面对的被统治人群,基本上已经是具有了比较一致的语言——突厥语,以及比较一致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人民了,他们中间的民族界限那时还不很清晰,不过,其中的哈萨克人已经具有了相对明显的民族标示了,比如在部落名称以及民族文化、心理方面的趋同。

  术赤系后人尽管在黄金家族中比较早地完成了自身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进程,但是不够幸运的是他们曾经不屑一顾的俄罗斯人,在历史“赐予”的几位大公们的带领下,悄然实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复兴,并且于1380年彻底摆脱了黄金家族的统治——在名义和实质上。

  钦察汗国必然地分裂了,在完全变化为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韩国等几个政治实体之前,钦察汗国实际上已经因为众多黄金家族后裔的互相战争,而裂变为几个独立体了,哈萨克人就生活在其中一个独立实体、被称为白帐汗国的名义之下。

  1428年(北元岱总汗四年、明宣宗宣德三年)白帐汗国灭亡后,术赤系后裔、月即别部首领阿不海儿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汗国,他依靠黄金家族与生俱来的武力“基因”,在伊斯兰教的口号下,征服了包括今天中亚绝大多数地区在内的土地,哈萨克族的祖先们则作为其“盟军”参与了多次作战。

  阿不海儿汗不幸遇到了强硬的对手,即正处高峰阶段的北元瓦剌部向蒙古高原以西的扩张,在一次大的战役后把阿不海儿汗击败了。这次失败不是简单的军事斗争的输赢,而是极大地动摇了黄金家族在游牧民族包括哈萨克民族中间的统治基础和威信。后来,哈萨克人趁机摆脱了月即别部的统治,在1456年(北元天盛汗添元四年、明代宗景泰七年)自行建立了汗国。

  尽管黄金家族在中亚的威望已经江河日下了,但是很多民族即时自己已经拥有了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实力,也还慑于铁木真及其家族的“余威”和号召力,而不得不扶持或者在名义上依附一位黄金家族成员,以获得政治上的正统性,这个特点在察合台汗国甚至早就衰败了的伊儿汗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滑稽的事情是个别被“稀里糊涂”拥戴为傀儡汗王的所谓黄金家族后裔,实际上根本和蒙古人没什么关系。

  所以在十五世纪已经正式定型了的哈萨克民族,首先还是迅速脱离了阿不海儿汗,让自己依附了阿不海儿汗的一个儿子哈莱赫札尼别,哈萨克作为一个新的名字也从此诞生了,它的意思就是“流亡人”或“叛逆者”。阿不海儿汗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于是他做了最后的努力,在1468年对哈萨克人进行了“讨伐”,结果力战身死,至此,最后一个可以束缚哈萨克人的黄金家族成员消失了。

  哈萨克人开始了自己民族勃兴的进程。他们勇敢地投入到了草原上的“争雄”战争中间,先后和他们的宗主汗国阿不海儿汗国以及喀山汗国等进行作战。与此同时,民族的凝聚力也不断加强了,哈萨克人逐渐控制了锡尔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到哈斯木汉时期(1511年—1523年)哈萨克汗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时代,占据了几乎全部哈萨克草原,也出现了标志着一个国家进入正常运作的标志物——《哈斯木法典》等组成的法律体系。

  在经历了短期的分裂后,到哈克纳扎尔汗在位时(1538年—1580年),哈萨克汗国又一次统一起来了,并且和乌兹别克人及吉尔吉斯人结为联盟,经济和贸易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民族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到十八世纪时,西蒙古的准格尔部兴起,并且打败了哈萨克汗国,后者面临了巨大的民族危机,但是运气在哈萨克人一边——强敌准格尔部被中国清朝歼灭了。

  总的来看,哈萨克民族的形成与突厥和蒙古两个古老民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文化和语言上,它分明是突厥的,即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在人种上则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黄金家族建立的钦察汗国无疑对哈萨克民族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游牧生活则是哈萨克民族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

  哈萨克民族后来被沙皇俄国所征服,直到二十世纪末期才获得了民族独立并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