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金家族的军事天才和军事力量是征服世界的勇猛“神鹰”的话,那么,为蒙元帝国的建立呕心沥血、赤胆忠心的耶律楚材,就是为他们取得成功所插上的“腾飞的翅膀”。
让我们把视线再次投向1229年窝阔台汗即位盛典的现场。
那个被无数人艳羡不已的、奢华的、盛大的、节日般的即位典礼氛围,同样深深感染了辛辛苦苦跟随成吉思汗征战数年的耶律楚材。在草原强烈而明媚的夏日阳光下,身材高大而瘦削、面目英俊、美髯飘飘的契丹人后裔耶律楚材,又在想些什么呢?
这位饱读汉地诗书、熟谙儒家文化、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年人,心中充满了激动、羞愧、失落、担心和忐忑的复杂心情。
耶律楚材的激动,源自于他对铁木真知遇之恩的毕生感激,他知道,那位勇猛而又谋略超群的大汗所讲的蒙古语和自己的契丹语几乎一样,这是天然的血缘般的亲情啊!他知道,那位骄傲的大汗即使对任何人都充满了鄙夷,也会对自己恩宠有加;他知道,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自己必须忠君,可是,自己的君是谁?这时,看着自己身着的结合蒙古与汉族服装之间的服饰,恍然如梦……
一个人的经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自己的祖先,曾经是何等威武的民族啊!公元8世纪,契丹人就已经在辽阔的蒙古高原出现了,直到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国时,广大的汉地还处在五代十国的混战之中。阿保机以多年征战所得的汉人为其耕种土地,以汉家儒生为其治理城郭、邑屋、廛市,以汉族士绅为其经营盐铁、冶炼兵戈,积聚多年实力后终于在947年正式定国号为大辽。
极盛时期,耶律氏统治的地面从东北至今黑龙江口,西北到今蒙古国中部,也就是近哈拉和林一带,南以山西雁门关、河北霸州一线与宋朝相接。
那时的大辽耶律氏,配以英明果敢的后宫萧氏,多少次让宋朝闻风丧胆、割地纳贡啊,又多少次让偏安西北的西夏党项人岁岁来朝。
耶律氏的文治武功,不仅在中华地面源远流长,甚至远播四方——欧洲、中东、中亚等地都对这个东方强国尊敬不已:中古时代英语、希腊语中的中国就是契丹的汉字读音,直到一千多年后的21世纪,蒙古语、俄语中乃至一部分穆斯林人语言中的“中国”发音仍然是“契丹”!
窝阔台汗即位仪式上的酒,虽然滋味谈不上非常甘冽,但在欢乐气氛的感染下,一向不善饮酒的耶律楚材也忍不住想抿上一口。他扪心自问:这熟悉的酒香,难道不是金中都北京的百姓们,经多年研制而酿造成功不久的烧酒吗?
他忆起了自己过去的时光——1190年(西夏仁宗乾佑二十一年、金章宗明昌元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耶律楚材出生于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是前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家族后裔,为第八世孙,即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不过在耶律楚材出生时,辽朝已经被女真的大金灭亡75年了。
虽然家国已覆,但与契丹人同样出身于北方茂密森林中的女真人,基于对汉文化的无上尊崇和与汉人的复杂情结,自然而然地把集通古斯[ZW(]通古斯:西方学者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某些民族的称呼,包括我国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ZW)]气质和儒家正统文化于一身的耶律后裔视为知己。
于是,耶律楚材的祖上,多为金朝所用,其父亲耶律履就是金朝的尚书右丞。父亲给与自己的不仅仅是身体发肤,还有那深邃并教人向善的佛学、历法、天文、舆地……1213年(西夏神宗光定三年、金朝宣宗贞佑元年、南宋宁宗嘉定六年),23岁的他即以自己显赫的出身与博学多才,被任命为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
对金朝,耶律楚材的感情也非常复杂,女真人不仅把自己的父系朝廷、立国210年、凡9帝的大辽朝灭亡了,而且曾经残暴地蹂躏过自己的祖先宗亲;而汉族建立的与辽朝并立的北宋,以1126年徽、钦二宗被掳至北方、赵构在临安另立皇权为标志,也亡于金朝。
但是,“不食周粟”不是耶律楚材的风格,他更多地还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饱读诗书、忠君爱国的士人。
他在苦苦思索:朝代的更替、政权的变化,一定要无辜的百姓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