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功由我:李彦宏快乐成功之道全文阅读 > 第19章 以诚待人:有朋友者有天下(2)

第19章 以诚待人:有朋友者有天下(2)


  不过,在创业的道路上,李彦宏似乎要更顺利一些,截止到2006年10月。李彦宏创立的百度可谓风生水起,力克Google成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并在美国已经上市一年有余,赢得了极佳的市场反应。

  就在10月的一天,李彦宏又打了一个越洋电话,与威廉·张探讨百度的未来。虽然身在美国,但威廉·张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百度的关注,他为李彦宏支招说,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每年吸引并培养数百个一流的工程师,不仅仅是能够让他们做事,还要能够最终发挥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成长为一流人才。如果百度能做到这一点,其他都没有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则万事皆难。”

  威廉·张的一番话,完全反映了他现在已经从一个优秀的技术员上升为眼光敏锐的管理者。李彦宏十分赞同威廉·张的判断,不过,他现在有着更多的打算。

  又过了几天,李彦宏再次拨通了威廉·张的电话,开门见山地问:“你来怎样?”李彦宏知道,威廉·张是执行吸引工程师计划的最佳执行者。

  对一直心有灵犀的两个人来说,事情就这么简单,2006年12月6日,百度正式宣布,任命威廉·张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从2007年1月开始生效。此时,距离威廉·张与李彦宏第一次见面已经10年之久。

  对于威廉·张的加盟,李彦宏显得十分兴奋:“威廉一直是搜索领域的先驱,对我们掌握互联网搜索市场至关重要。我非常高兴地欢迎像威廉这样的专家能够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果然,威廉·张走马上任之后的一系列举措,让百度在人在招募、培养和管理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年纵横Infoseek的这对黄金组合又以新的方式重新配对,我们在感叹命运多变的同时,也看到了李彦宏出众的才德带来的巨大人格魅力。

  好汉还需三个帮

  关键句:在百度工作就好比打篮球,队友愿意将手中的球传给你,由你完成最漂亮那一记投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彦宏能有今天的成就,自然离不开他个人出色的能力和艰苦的奋斗,也缺少不了周围伙伴和团队的鼎力支持。其实,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在职场拼搏,谁又能单枪匹马独占鳌头呢?李彦宏自我评价是一个不擅长交际的人,但他周围似乎总不缺乏优秀的人才,我们与其说李彦宏是幸运的,总有贵人相助,还不如说是他靠着超一流的能力和开诚布公的性格,让自己得到其他俊才的欣赏与尊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这个道理。

  镜头1:“保密协议”签来第一个伙伴

  要说到李彦宏的伙伴,这不得不提到百度最初创始人之一,李彦宏的北大校友徐勇。

  徐勇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学硕士后,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工作。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安分于埋头做实验的角色,在美国期间,徐勇先后任职于QIAGEN,Inc.和Stratagene等公司。1999年,徐勇与人合创电子商务公司Cybercalling.com,6个月就实现了赢利。

  徐勇和李彦宏的结识还是源于马东敏,徐勇和马东敏都是生物学的博士,当时同在一家医药公司共事。因为这样的关系,徐勇和李彦宏在1997年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两家住的也比较近,不过那个时候只是普通的朋友,李彦宏并没有意识到和徐勇会有事业上的交集。

  徐勇在医药公司主要做销售工作,只是,精力充沛的他还经常做些为硅谷的创业留学生和风险投资人牵线搭桥等工作,这让他有着不错的人脉关系和一定的商场经验。后来,徐勇担任制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拍摄了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国内多家电视台都有过播出。

  1999年11月的某一天,徐勇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斯坦福大学首映,李彦宏被邀请参加首映式。这个时候的李彦宏正为创业伙伴和资金来源的事情焦头烂额,徐勇看来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当天,李彦宏神秘兮兮地对徐勇说:“我有个计划,如果你有兴趣,我们约个时间详细谈。”

  徐勇是个很有激情的人,第二天他便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李彦宏不仅没有客套地跟他拉近乎,反而见面先掏出一份“保密协议”,说:“你先签了这个我们再谈。”

  这种公事公办的冷面作风中国人还真有点不习惯,徐勇惊讶之余,马上转为镇定,毕竟这两个人都在美国混了这么多年,还是适应了一些。而且后来徐勇才知道,李彦宏在这个方面还吃过亏,有过创业计划书被人盗走的先例。

  等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完了字。李彦宏这才说:“我们回国办一家做搜索的互联网公司吧。”然后,李彦宏具体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了徐勇的人脉,李彦宏在获得投资的活动中难度一下子降低了不少,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不过,给李彦宏帮助最大的,还是徐勇的市场开发能力。百度创立时,李彦宏和徐勇达成协议,两人都不做CEO,每个人都把新生的百度当作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地工作,只是,李彦宏更多地关注技术,徐勇更多地关注于商业。新生的百度能在市场占有率和广告商争夺当中大获全胜,徐勇功不可没。

  尽管后来徐勇最终选择了离开百度,但在百度上市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其进行采访时,徐勇曾伤感地表示,不能亲历百度IPO将是他最大的遗憾。

  在徐勇的离职欢送会上,李彦宏则高度赞扬了这位伙伴的能力和贡献:“徐勇在百度近5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公司各方面已经进入良性运营轨道,赢利情况越来越好,所以我对他这一决定表示理解。他对百度各项业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相信他将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取得更多成就。

  2005年8月5日,尽管已经离开了百度,李彦宏还是真诚地邀请徐勇共赴纳斯达克,见证了百度上市的历史一刻。百度IPO后,徐勇拥有百度7%的股份,而上市当天百度的神勇表现,让徐勇也一夜之间成为了亿万富翁。随后,徐勇对外宣布,8月他将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报到,进行为期一年的MBA学习,由一个创业型企业家暂时回归到一个专职的学生,他在为日后的东山再起积蓄能量。

  镜头2:痛失一臂王湛生

  2007年12月,当所有的百度人都在踌躇满志筹划新一年的宏伟目标时,一声噩耗如晴天霹雳一般传来,公司CFO王湛生在海南度假期间遭遇意外离世!

  王湛生的去世,让大家都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哪怕是一向被誉为举止优雅的李彦宏在王湛生的追悼会上,也禁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作为为百度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员工,王湛生的个人能力是有口皆碑的,在公司也拥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离去不能不说是公司的重大损失,以至于事情过去了很久,到2008年10月10日,在被问及“创业8年多以来,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李彦宏不假思索地回答:“CFO的突然去世。”

  那这个王湛生到底是何许人也?王湛生,原籍沈阳,和很多海归一样,大家也习惯叫他英文名Shawn。1985年,王湛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工业企业管理专业,1989年,王湛生作为这一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前往美国深造,获得美国美洲大学会计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硕士学位。他还是中国美国商会、香港美国商会、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数字中国联合会(e-China Alliances)、欧美同学会商会等多个国际民间商业和文化交流机构的成员。2003年,王湛生再一次有惊艳的表现,他获得普华永道国际资本市场部的合伙人资格,这一资格获得的难度非同小可,是许多人终生都可望而不可求的,就算是十分优秀的普华永道人一般也要走12年,而王湛生只用了9年时间。

  不仅如此,最吸引百度的是,王湛生是美国及国际资本市场专家,多次参与协助高科技公司上市和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及上市的工作,而且在普华永道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负责协助亚太地区的企业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上市工作。对于急需资本运作高级人才,还雄心勃勃要上市融资的百度来说,王湛生简直就是梦幻般的目标。

  可问题是,在2003年的时候,百度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而普华永道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大会计师事务所。要将前途一片光明的王湛生拉到百度来,在很多人眼里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彦宏不信这个邪,不久,王湛生接到了猎头公司的电话,告诉他有公司想挖他。对此,王湛生几乎没有多考虑就说了NO,对他而言,还有几个工作比现在的更有吸引力呢?

  然而,当王湛生听到对方是百度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他的工作主要服务于高科技行业,因此对这个领域有一些专业的了解,而且他对互联网非常爱好,曾经被人嘲笑为“病得不轻的网虫”。更重要的是,他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知道中国的搜索引擎一定会发展起来。

  2004年5月左右,王湛生带着试探性的目的和李彦宏见面了,不过,王湛生并没有为这次会面预留多少时间,他还要赶去机场。

  王湛生知道,百度找他就是要做上市的,但是这次见面中李彦宏似乎根本没有谈到上市的问题,两人一聊起来就特别投机,像两个朋友,天马行空地讨论着互联网行业和搜索引擎的未来,忘了时间的王湛生最后只好让司机冒险开快车,在20分钟内跑完了平常需要40分钟的路程来赶飞机。

  就是这次见面,王湛生记住并欣赏起了李彦宏,他惊异于李彦宏的冷静与睿智,更感叹一个从未受过商学教育的技术人员居然可以有如此敏锐的商业眼光,在他看来,很多资深商务人士在这一点上和李彦宏也相去甚远,就这样王湛生看中了百度,更看中了李彦宏。2004年9月,王湛生正式出任百度CFO。

  王湛生带给百度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提升,可以说,他是百度内部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专家。面对在美国上市的一系列复杂而严苛的财务标准,王湛生显得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他将百度的管理真正带上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我们仅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王湛生的作用,当年百度要在美国上市,按规定还必须通过《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的外部控制测试。从理论上讲,将公司业务透明化、规范化的SOX法案对促进百度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推进不顺利,空增几百万改革成本不说,还会起到很坏的作用。在以往其他公司的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过SOX法案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

  王湛生当仁不让地接过了这个任务,当时,对于SOX法案,除了李彦宏、王湛生、朱洪波等人,其他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几乎都闻所未闻,更不用说普通员工了。其实,随着改革的实施,百度内部反对声音不断,因为实行这个计划意味着很多工作流程的全面改革,很多习惯了原有做法的员工十分不理解公司的举措。而且,改革是从2004年底才开始,但由于上市的压力,原本需要一年多时间完成的改革被压缩到近半年来完成。为此王湛生充分利用自己在财务管理界的人脉及经验,将难题一一化解,最终保证了2005年8月百度顺利进军纳斯达克。

  这样一个功劳卓著的财务管理奇才,却在百度最需要他的时候撒手而去,李彦宏的悲痛可想而知。在此后的几个月,百度的CFO一直空缺,因为抱着宁缺毋滥观念的李彦宏知道,像王湛生一样的人才,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事实上,关于李彦宏优秀的创业伙伴还有很多很多,毕胜、刘建国、朱洪波……每一个人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干将,每一个人和李彦宏之间的故事也都值得细细玩味一番,基于篇幅,我们在此只有割爱,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彦宏出色的个人能力和真诚的性格,让他团结到了如此多的青年才俊,从而打造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百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