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功由我:李彦宏快乐成功之道全文阅读 > 第13章 感谢挫折: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2)

第13章 感谢挫折: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2)


  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百度转型为公众搜索引擎。2001年,李彦宏又力排众议引入了另类的竞价排名模式,即搜索引擎公司按照企业或者其产品名称在搜索结果上出现的先后排序向企业收费,要实现这个目标,百度首先得打出自己独立的网站并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必然对百度服务门户的业务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百度还得通过自己的市场推广争取客户来购买服务。

  2001年还没有几个人知道百度,要赢得各大小企业的青睐,让他们愿意花钱在一个“不知名”的网站打广告,难度很大,可李彦宏十分决绝,百度要独立发展,必须接受这种挑战。

  竞价排名刚推出的时候可谓如履薄冰,我们可以通过百度的商业应用产品市场部高级总监王湛在2001年写的一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邮件中看到那时的情况。

  “Sent:Saturday,September 29,2001,21:26

  Subject: shifen收入增长情况

  感谢王啸和子正加入了费用统计功能。我刚才统计了一下,和大家分享:

  现在是21点20分,除去我们自己的测试点击,共收费是82.27分。

  日统计(从9月24日起):

  9月24日5.78元

  9月26日7.34元

  9月27日9.76元

  9月28日18.4元

  9月29日,截至21点23分16.99元

  看到收入增长的速度,真的很高兴。”

  点点滴滴的增长,让百度人看到了希望,到2001年年底,竞价排名一共为百度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

  转型小有成就,可离公司发展的长期目标还相去甚远。2002年初,公司的会议上,大家都开始畅想新年的目标。

  “争取实现收入50万吧。”有人说。但这一保守的估计很快被大家否决。

  “100万!”有人喊了声,总额瞬间翻了一番,下面开始议论了,可李彦宏还是摇头不做声。“是不是高了点?”有人心里犯嘀咕。

  “我认为要实现200万的目标!”一个胆大的人冒出了一句,这一下可炸开了锅,“从12万到200万,仅仅一年,不现实吧”,“Robin是不喜欢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果然,他还是摇头。

  “2002年竞价排名的销售目标是600万!”李彦宏终于发话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全场一起被“雷”,这是大家印象中那个什么事都讲究说到做到的Robin吗?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天的收入得接近两万元,可现在百度每天最多两千多一点,这也难度太大了!

  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目标当作天方夜谭,只是既然Robin坚持,大家也就没有激烈反对了。既然目标定下来了,就得全力以赴去实现。尽管心里没有把这个“硕大”的目标太放在心上,但任务就是命令,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康佳、联想、可口可乐……一个又一个商界巨头开始了和百度的合作,竞价排名的收入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增长。到了2002年年底,公司结算,全面竞价排名的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580万,虽说离年初的“宏伟志向”略有差距,可公司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难以想象,如果最初李彦宏就将目标定在了现实的100万乃至200万,百度的2002年将到底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可以肯定的是,Robin的“漫天要价”给了自己也给了百度很大的压力和动力。李彦宏说只有很有挑战性的东西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越困难越兴奋、越困难越要去做,这似乎成为了李彦宏成功的又一个“固定程式”。

  镜头3:黑客来袭,以硬碰硬

  黑客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字眼,这些隐藏在一个个IP背后的互联网高手,总不由得让人们想起武侠小说中神出鬼没而又武功超凡的绝世大侠。2003年,美国大片《黑客帝国2》的热播更是让黑客声名大振,李彦宏和他的团队也都是网络技术的精英,虽然也很喜欢看电影,但对其中的那些不着边际的构想还是当虚幻的故事来看,不过,令李彦宏没有想到的是,恐怖的黑客袭击,很快就真的发生在了百度的身上。

  2003年5月15日22点起,百度的检索量突然大增,几乎就在同时,百度的工程师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一般而言,百度的用户多是一件好事,可这种瞬间的暴增显然不是值得高兴的,工程师们还发现,在这些蜂拥而至的搜索中,同一个词最高被查了38863次,还有不计其数的词汇也在被大量地查询着,短时间内,百度的带宽消耗比正常时期暴增了25%以上。正常用户的查询受到影响,速度变得非常慢,甚至无法响应。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李彦宏那里,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百度是装备有自动防御系统的,一般这样的攻击遇到自动防御系统将无法进行下去,但黑客居然还是可以如此猖獗,是哪儿出了问题呢?他的脑子飞速地旋转着,同时也给公司所有工程师下达了总动员。

  百度的效率是惊人的,技术人员们连夜赶到了公司,所有人都严阵以待,监视着系统中的点点滴滴。

  5月16日,攻击更加猛烈,每秒钟攻击次数高达1000次,在技术人员的眼中,每秒100次以上的攻击就算十分严重攻击了,而对手居然能把攻击的频率还提高10倍,可见其功力。李彦宏的心里也开始打鼓,此时的百度还在为新浪、网易、搜狐等诸多国内知名网站提供搜索后台服务,一旦系统崩溃,将造成巨大的影响,经济损失不说,百度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信誉和声望也将荡然无存。千钧一发的时刻,李彦宏暗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慌乱,他沉着地指挥着自己队伍,一点一点地向着问题的中心靠近。

  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一直在进行,此次攻击源地址来自西班牙和英国,采用的是分布式拒绝服务的手段。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多地点同时对中文网站进行攻击,应当是蓄谋已久。黑客开始采用直接攻击的办法,遭到百度自动防御系统抵抗后又绕道某著名门户,盗用其名义进行攻击。于是,百度的工程师们又迅速联系了合作伙伴,要求配合。见绕道不成,5月17日16点,黑客转而对百度展开正面进攻,这也是这帮家伙们最后的疯狂,百度数十名工程师展开顽强抵抗。黑客始终被百度技术人员围困在后台,难有作为,前端网民在百度和百度客户网站上的检索并未受到影响,各大门户的检索服务也运转良好。5月18日15点54分,黑客终于偃旗息鼓,宣告战败。

  李彦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攻击对百度的宽带、CPU资源造成了轻微损失,但很快得到恢复,倒是黑客替百度做了一回免费形象宣传,百度的技术和技术团队在这次黑客攻防战中得到了检验,李彦宏又借势发挥,让媒体们大大宣传了一回。

  风平浪静之后,李彦宏的反思并没有停止,有强大的黑客攻击百度,说明百度名声在外、树大招风。这一次自己能够胜出,靠的就是更加出色的技术、设备和超一流的工程师队伍。百度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类似的攻击还很有可能不断上演,要永远稳操胜券,百度就必须在上述三个领域永远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李彦宏再次下决心,要让百度的技术实力能保证在任何时候为客户提供稳定安全的服务,新一轮的研发、升级和人才招聘工作又在慢慢展开了……

  调整心态:“没有谁能随便随便成功”

  关键句:失败之后的反思才是成功之母。

  镜头1:折戟编程大赛

  李彦宏第一次和电脑的“亲密接触”,是从编程大赛开始的,可当时的他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计算机居然会成为他横扫天下的利器。他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次比赛的上所遭受的挫折,差点毁了他和计算机的“一世情缘”。

  李彦宏读高中时,计算机还是非常罕见的。因为阳泉一中是省重点,才得以配备了一批苹果机,这些在现在早已淘汰的老机器在当年可是学校的宝贝疙瘩。为了保持机房温度,学校不惜重金给机房配备了空调,为了保证机房的清洁,所有人进门都得换上干净的拖鞋……区区几十台机器显然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无奈之下,学校便在各班选择了几个学习尖子成立计算机小组进行培训,李彦宏也名列其中。

  20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功能十分有限,学校主要教给他们的就是计算机编程。大概是年轻人对于新事物总有着特别的热情,面对着枯燥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那些像天书一样的打孔带记录,李彦宏学得津津有味。难以想象,如果当初就有了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和精彩纷呈的电脑游戏,年少的他是否还能保持住这份对枯燥技术工作的专情,如此说来,计算机不太发达或许也是那个时代的李彦宏的一件幸事。

  李彦宏认真的学习很快有了收获,上高二时,山西省举办了一次计算机编程大赛,李彦宏在阳泉赛区排名第二,顺利进军太原参加决赛。说实在的,在争强好胜的李彦宏眼中,得个第二并不能让自己满意,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摩拳擦掌试图在决赛中“一雪前耻”。

  这次在太原的决赛对李彦宏无疑是一次当头棒喝。平时考试,李彦宏还经常提前交卷的,可这次在太原上机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他居然没有做完。看着屏幕上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考题,李彦宏头上冒汗、六神无主,而他旁边的座位上,省城的考生们则自信地将键盘敲得“噼里啪啦”直响,李彦宏的自尊心深深地受到了伤害。

  结果出来了,李彦宏不出意料地名落孙山,前几名几乎被太原学生包揽。比赛虽然失利,但好不容易来趟省城,李彦宏和他的伙伴们还是决定到处逛一逛散散心。

  那时候的学生,逛得勤的自然是书店,可一进书店,李彦宏的吃惊非同小可,他立即明白了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省城书店的书架上,关于计算机的书琳琅满目,占据了好些个柜台,许多书在阳泉根本看不到。李彦宏由此做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别人有这么多的资料、这么多的书帮助他去理解计算机这个东西,而自己在阳泉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放眼全国的高中生,那么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不可能排到特别靠前的名次上,李彦宏难得地感到了一丝恐惧,为了避免在不擅长的领域和别人竞争,李彦宏在高考时毅然放弃了计算机。

  这是一次幼稚的决策,也让李彦宏以后不得不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可是,我们还是能从这次选择中看到小小的李彦宏喜欢总结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失败,让他收敛了几分年轻人的桀骜和不可一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教训也使得他明白,只有身处一个领域的最前沿,和最强的对手竞争,才是自己不落伍、不被淘汰的前提,这无形中也坚定了他后来出国学习的决心。由此看来,这次折戟编程大赛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