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句:我们这个追星族是追李彦宏先生这样高科技的精英和帮助中国崛起的榜样,所以我们鼓励他们去追。
“今天有很多的追星族。但我们这个追星族是追李彦宏先生这样高科技的精英和帮助中国崛起的榜样,所以我们鼓励他们去追。”上海交大印杰副校长幽默地评价着李彦宏对年轻人的号召力。是的,长相帅气、谈吐儒雅,每次在公开场合出现都会引发粉丝们高声尖叫,而在李彦宏贴吧里,更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从表面上看,李彦宏就如同一位时尚巨星一般。可是,李彦宏真正值得我们钦慕的,还有他的睿智、坚毅以及对高技术的追求和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镜头1:布道象牙塔
功成名就之后,李彦宏曾经多次回到母校北大,和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成功的经历,2008年的7月,在盛大的北京大学2008届毕业生典礼上,李彦宏更是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专门演讲,在这次精彩的讲演中,李彦宏回顾了自己在北大的青春岁月,还给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学子们分享了三点感悟,那就是“选择、专注和感悟”。
2009年4月,李彦宏宣布将向北京大学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北京大学“李彦宏回报基金”,支持北大的奖学金、学生国际交流、院系发展等项目。李彦宏在致辞中深情阐述了“回报”之心。他说,从毕业到留学再到创业,他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北大。北大不仅教给了他知识,更传授了社会责任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创业和成长过程中,他与母校师生一直保持联系,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帮助。在具备了一些能力后,一直想着如何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母校“涌泉之恩”,只能以“滴水”相报,从今天的第一滴水开始。
李彦宏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清楚地记得,在他进校第二年,也就是北大90周年校庆,学校出版了一本书,叫《精神的魅力》,他尤其喜欢里面的一句话:“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的魅力值。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魂灵。”李彦宏后来深情地说:“在往后的十几年当中,我一直觉得,这些话在指导我做人生的选择,做我自己的思考,去选择最适合我做的事情,去选择真正能够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改变、产生影响的一条人生道路。”
李彦宏知道,大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对大学和大学生的偏爱一直是百度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不仅经常回母校看看,还在国内多所大学进行过访问和讲演。2007年9月,他来到武汉大学,和大学生们一起畅谈做技术员的酸甜苦辣;2008年4月,李彦宏又在上海交大给大学生们明确指出了创业的风险与艰辛……能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年轻人茁壮成长,李彦宏很快乐。
不过,对于广大计算机系学生而言,百度之星的活动让他们格外亲切。
百度之星的主页上是这样介绍这个活动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由百度公司发起创办于2005年,旨在为广大程序设计爱好者搭建一个比试身手、切磋交流的平台。大赛每年邀请喜欢发掘最佳算法和数据结构以解决各种挑战性问题的程序员高手参与其中,也已成为中国互联网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程序设计大赛。”
谈到比赛的目的,百度的相关人士说:“百度之星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技术人员竞技、交流的平台,以充分挖掘中国软件人才,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成长。也在于加深百度公司与技术人才的联系,储备百度的搜索技术人才库。”
很少有企业会如此关注在校大学生,然而百度是一个例外,2009年的比赛介绍上更是写道:“入围决赛和复赛的选手将自动进入百度公司人才库,将有机会优先参与百度实习计划,接受技术牛人指导职业发展,接触搜索引擎核心技术,并在百度公司的校园招聘活动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在推动整个中国网络发展的同时还能收获心仪的人才,百度可谓一举两得。
不仅如此,李彦宏还亲自上马,直接参与了人才培养活动。
2006年7月3日,百度公司宣布已经被人事部正式授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到此为止,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家获得批准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公司。与此同时,百度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李彦宏、首席技术官刘建国都已成为了博士后导师。
有关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百度被批准建博士后工作站,将成为国内目前最高水平的搜索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工作站将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搜索技术尖端人才加盟。直接在百度公司中引入大学的模式,李彦宏在为百度储备人才,更是为中国互联网培养着精英。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曾经高度赞赏李彦宏和百度公司对于科技发展和信息普及的贡献:李彦宏和百度坚持远大理想,把握时代脉搏,以创新进取的精神和专注不懈的努力来“寻求人与信息之间的最短距离”,不仅为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和技术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更让数以亿计的人们直接受益,也为广大青年人特别是北大学生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镜头2:回馈母校,寄语贫困生
身为百度的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每天都会收到不计其数的邮件,有的来自员工,有的来自媒体,有毛遂自荐或出售点子的推荐信,还有“宏粉”们表达仰慕之情的文字。李彦宏说,对于这么多的信件,他只能尽量选择有价值的部分去阅读和回复,而其中的一大部分,可能只有交给助手处理乃至束之高阁了,如此自然少不了有抱怨之声,但李彦宏也只能诚恳地抱歉,自己实在太忙了。
因此,2009年8月,当在校大学生肖桃用电子邮件向李彦宏发出一份邀请,请他为一本反映北京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情况的征文集作序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这份邀请泥牛入海的心理准备。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在邮件发出后不久,他就收到了李彦宏的回复,并欣然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几天后,李彦宏便洋洋洒洒地为征文集写了主题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序言。
发信时,肖桃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四学生,也是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的一员。临近毕业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想为学校留下些什么。为了鼓励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筹备编写一本反映北京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情况的征文集《我心所依》,记录贫困学生不畏艰难、勤于学习的故事。
书基本成型了,但肖桃他们希望能有一名有影响力的人士来为这本书作序,从而可以更好地起到勉励的作用。如果成功,他们准备在即将开始的北大新生入学活动中,将这本文集作为迎新礼物,发放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几经斟酌,他们想到了李彦宏这位杰出的校友,希望他能以大师兄的身份为书作序,写下他多年来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感悟。
收到这封邮件,李彦宏又回忆起了自己在北大的时光,北大自由的学习氛围、广阔的知识殿堂,开放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个有梦想的青年人在此挥洒自己奋斗的汗水。李彦宏一直在想能为母校做些什么,4个多月前,他就以个人名义为母校北大捐款1000万成立了“李彦宏回报基金”,而且,对这件事情,李彦宏和百度都保持了低调,他说:“这没什么好宣传的,我还做得很不够。”
于是,百忙之中的李彦宏还是抽出时间写好了这篇序文,他说:“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完成的作业。有的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他用亲身经历告诫大学生,眼界与命运紧密相关,只有走出来,走到外面的世界,才能接近梦想。“当你们迈入北京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已经改变了。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还因为在这里你会接触到许多你原来从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事物。”
信中,李彦宏重申了他“性格不一定决定命运,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等诸多的成功心得,最后他如师长一般谆谆嘱咐:“找到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就去做,默默努力,始终坚持,不跟风不动摇。……不仅要自己有梦,还愿意用它去感染别人,点燃别人的梦想。”这是李彦宏多少年来专注于事业并获得成功的基石,也必将激励包括贫困大学生在内的更多后来者向理想的彼岸奋进。
镜头3:技术偶像掀起中国旋风
2009年9月,李彦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以“创新时代的中国机遇”为主题的激情演讲,引起了在场的数百名斯坦福学生的狂热追捧,与其他在此演讲过的中国嘉宾不同的是,这次来听会的主要都是外国学生。被誉为技术偶像的李彦宏,在最具技术创新魅力的硅谷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中国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