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功由我:李彦宏快乐成功之道全文阅读 > 第23章 激情创业:大胆开拓,小心经营(2)

第23章 激情创业:大胆开拓,小心经营(2)


  1999年圣诞节那天,李彦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的班机。他永远不会忘记,8年前,也是在圣诞这个西方人最为看重的节日里,他怀揣着梦想只身一人到美国留学。选择同一天,不知是巧合还是李彦宏的刻意安排。8年过去,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和去美国的时候一样,此刻的李彦宏,同样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一个比来的时候更大的梦。

  对华尔街和硅谷,李彦宏都已经很熟悉了,尤其是让自己的才华充分施展的硅谷。事实上,硅谷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更重要的是,硅谷在技术革新上给经济的贡献早就超出了地域的范畴。同时,在经济模式上,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而且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用一句话说,就是利用大学或科研机构,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形成高技术综合体。

  硅谷是高技术的代表,是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天堂。李彦宏就是要将这一种模式带回中国。此前,百度公司注册了它的全称“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之所以叫“百度”,李彦宏曾经这样解释过,“百度”典自宋代大文豪辛弃疾《青玉案》里的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的“百度”二字。这句词里有搜索的意思,正符合百度的业务方向。

  在李彦宏回国之前,徐勇已经先行一步,他和百度的第一位员工刘建国做了些前期的筹备工作。北大资源宾馆的一个标准间,既是徐勇和李彦宏的栖身之处,也是百度的筹备处。李彦宏回来的第二天,就在北大和清华的BBS上发了招聘软件工程师的帖子。拿着风投的钱,握着高新技术、背靠一流大学、重视在校学生,可以说,这是一次毫不走样的硅谷模式拷贝。

  百度成立的时候,国内其实已有“搜索客”、“悠游”等为数不多的专业搜索引擎公司。同时,一些门户网站,如搜狐等,也开展自己的搜索引擎业务。专业的搜索引擎公司选择的赚钱方法是将开发的系统卖给别人,门户网站则希望通过提供搜索服务增加访问流量。

  在美国多年的观察,李彦宏十分敏锐地意识到,销售网络产品,像传统商品一样的一锤子买卖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国内专业公司最大的弊端。对于门户而言,一次性花大价钱购买一套搜索引擎经济上不划算,况且由于产品出售后维护往往也是问题,所以很多客户一度拒绝搜索引擎。李彦宏搬来了在美国成功的经营模式,即和门户网站开始合作,百度按照网站的访问量分成,形成共赢局面。

  就这样,与流量挂钩的付费模式很快受到各大门户网站的欢迎。百度回到中国不到5个月,就做出了模样。同时,李彦宏在搜索上的技术资源,也为公司的专业性提供了足够保证。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的硅谷思维帮助了李彦宏,他从北大信息管理系毕业,现在又回到了北大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传说,当时北大计算机系下设的“天网”搜索引擎项目组几乎成为百度的一个人才库。

  而就在百度崛起的同时,诸如 “搜索客”、“悠游”等因为各种原因黯淡了下去。从2000年开始,百度签约门户网站,几乎所有大的门户网站都成为了百度的客户。

  镜头3:在互联网寒冬中起航

  1995年开始,在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由于投资者看到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巨大的商业价值,纷纷将巨大的资金砸向互联网板块,风险投资商们也愿意给做网络技术的年轻人投资,羊群效应加上媒体造势,网络股票的价值被严重高估,网络企业也鱼龙混杂。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132.52的最高点,比仅仅一年前的数翻了一番还多。但股价旋即开始转头向下。纳斯达克3月13日一开盘就从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6天时间,纳斯达克就损失了将近10%,此后更是“跌跌”不休。证券市场泡沫的破裂很快波及实体经济,网络公司一家接一家地耗尽资金,并被收购或清盘。

  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大多数网络公司在把风投资金烧光后停止了交易,许多甚至还没有盈利过。在这股凛冽的“下跌寒潮”中,只有少部分网络公司,如Amazon.com及eBay在最后生存下来。

  这就是至今仍让很多IT人士和投资者心有余悸的互联网泡沫。百度是2000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如果仅仅从时间上判断,百度的诞生真可谓生不逢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洋彼岸网络泡沫的破灭也给中国的网络市场带来了阵阵凉意,当时国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搜狐甚至都有了摘牌退市的风险。新生的百度,能熬过这样一场冲击吗?

  李彦宏充足的“战略储备”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功效了。心理上,李彦宏说过创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做好经历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资金上,120万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完全足够当时只有7个人的公司花上一段时间;在技术上,李彦宏的专利毫无疑问是最先进的;管理上,凭借多年在美国的观察与思考,李彦宏也完全可以胜任一个网络企业领军者的要求。互联网泡沫的出现是因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票价值不相匹配,李彦宏坚信,有实力能赚钱的百度和他们不同,逆流而上是很有可能的。

  2000年百度在市场竞争上的表现令人大开眼界,在门户攻略战中百度可谓一统江湖。不过,最让的百度人引以为傲的是2001年6月,由百度公司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度网站加速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与测试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了,它的各项指标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刻永远记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的大事记中了。此前,3000万网民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共同经历:为了等待一个网页的打开而苦苦等上近10秒钟的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中,如果想要发送一封邮件的话,更是需要重复发送很多次,还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在一次又一次的“该页无法显示”的提示中,网民们对互联网这个新东西失去了信心。百度加速服务的运行,使得人们打开、检索网页的速度大大提升,以前的几十秒无法打开的网页,现在零点零几秒的时间内就被陈列出来了。

  事实上,2001年是中国迈入互联网时代的第7年,当时国内九大网络内部以及九大网络间连接的宽带瓶颈使网络速度成为困扰终端用户以及众多网站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成为了整个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百度的这个技术,对中国网民来说是个巨大的福音,也是深处严冬中的互联网行业的一丝曙光。百度不仅自己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还成为了带领中国互联网行业走出困境的领路人。

  李彦宏在互联网最困难的时候放手一搏,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艺高人胆大。勇敢和莽撞,怯弱和谨慎之间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李彦宏看来,实力才是硬道理,潜龙绝非池中之物,一旦时机成熟,必将龙腾九霄之上。

  保留自主权:命运由自己把握

  关键句: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大家几乎都坚信这样一句老话:“背靠大树好乘凉。”对于创立不久的中小企业,寻找到一棵能够依靠的大树,有时可以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然而,市场竞争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背靠大树时间长了,企业就容易变成煮在温水里的青蛙,失去生命的活力。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偷笑不止。“或许不久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啊。”李彦宏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时说,“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镜头1:摆脱巨鳄,独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