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坦福大学的礼堂里,面对数百名斯坦福顶尖学生,李彦宏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从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谈起,并讲到了百度成立之初遇到的网络泡沫破裂危机,“放弃幻想、创新求变、专注如一”是百度跨越这两次危机并取得跨越式增长的关键。谈到创新求变,李彦宏分享了未来搜索技术“框计算”,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框”迅速引起了现场学生的极大兴趣。
同时,李彦宏还以他的锐意洞察与远见卓识和同学们分享了今天的中国机遇,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拥有3.38亿网民,超过美国总人口数。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用户需求,对于全球顶尖技术人才来说,中国将是他们实现“技术改变世界”梦想的最佳舞台。演讲的最后,李彦宏向现场斯坦福学子以及全球顶尖人才发出了热情邀请,欢迎他们加盟百度。
讲堂的过道里、讲台边,但凡能落足的地方都挤满了狂热的斯坦福学生。演讲结束后,李彦宏迅速被近百名热情的同学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追问问题的,有索要签名合影的,更有许多同学挤到前面把自己的简历和商业计划书递到了李彦宏手上,“百度”已然成为现场最火热的关键词。
硅谷是全球的创新中心,这里曾涌现出了无数技术创新人才,斯坦福大学则被誉为“硅谷孵化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李彦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曾在硅谷工作,当时已被誉为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专家之一,深受硅谷创新文化影响。1999年,他回国创立百度后,又依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成为了今天全球瞩目的中国企业家。这样一位视技术创新为DNA的技术偶像,来到最具技术魅力的硅谷、最崇尚创新的斯坦福大学,即刻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中国旋风。
不仅在美国,李彦宏成为了学生们追捧的偶像,在中国,他也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2008年校园招聘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李彦宏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亲自提笔寄语学子,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同学们,毕了业,你们希望自己去哪里?
你们一定能看到,现在你们面临的机遇比我们当初要好很多。这个国家的实力空前强大,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这正好是我们发挥个人能量、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这个社会创造超乎想象的财富——这是一个完美的实现梦想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该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开始你人生第一份工作?你应该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哪一个领域,做成什么样的事?
这是一个无法请教别人的问题,你必须问自己:“在我一生中,我究竟想要做些什么事情?”你要坦诚地从自己真正的内心里去寻找答案。不是社会需要你做什么,不是父母期望你做什么,也不是朋友们觉得你应该做什么,而是你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擅长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出的选择,你才会越工作越开心,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会被沮丧击败,从而全身心地去享受工作的乐趣。
就我自己来说,作为一名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学生,我很幸运在前互联网时代、在大学时就理解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和重要性。但是因为当初不像你们今天能看得这么清楚,所以我直到8年前才真正从自己的心底找到了最清晰的答案:我要回到中国建立一家公司,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
这个理想不局限于中文,不局限于互联网。我们希望为所有中国人,以至亚洲,以至全世界的人类,找到人与信息之间最短的距离,得到人与信息的相亲相爱。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你最喜欢的,同时你眼中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而不只是个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你猜怎么着?那样你就能做得很长久,你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无所畏惧百折不挠,最终让个人的价值化为整个社会的财富。而从创建百度的第一天起,我们便胸怀了这份理想,这也是每个百度人聚集在这里工作最大的理由与乐趣。
自由、平等、坦诚与快乐成长,我们努力地去建造一个创造力的平台,一切皆为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而服务;你的身边都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才,而你也将很快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你写的程序会马上被亿万人所应用,并迅即从你给用户带来的体验结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你在这里得到的收益不会比任何你可能选择的其他机会少,但这要看你自己的能力。我坚定地认为,只要你踏踏实实把自己擅长的、有兴趣的事情做好了,长期来讲,名誉、财富都会随着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自然而然地到来。
为了这个理想,我们在不断寻找更加聪明的工程师、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品经理,如果正是你喜欢并擅长做的事,我真诚地邀请你来,加入这个激情澎湃的团队,和我们一起创造奇迹,我可以保证你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过得精彩,充满成就。
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而互联网的大幕刚徐徐拉开,百度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事来不及做,正等着你来一起做。和百度一起为人类信息的分享谱写全新的一页,这件事,你准备好了吗?
这是一封李彦宏为百度写的“校园招贤榜”,从里面,我们不难读出,他对于青年学生的无限关心和殷殷期望,里面那些无私的经验与感悟的分享,让这封信的读者,远远超出了应届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受到广大青年人的热烈追捧。
镜头4:互联网的“开路先锋”
对广大青年人而言,李彦宏是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作为世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CEO,独立提出过搜索引擎三大定律的李彦宏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先锋人物。他用百度超强的实力在世界市场上树立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他独到的眼光,精准的判断以及无私的精神,帮助无数国内同行看清了未来的方向。
关于百度在技术和人才上对我国网络发展的贡献,我们前面说得太多了,在这里,我们重点要谈的,是李彦宏的超前眼光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李彦宏少不了参加各种各样的行业活动。每次,他的发言都是众人关注和学习的对象。比如在2006年9月22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连指出了4大问题和挑战,包括中国互联网网民虽多但普及率低、网民年龄结构不平衡、WEB2.0缺乏有效商业模式和互联网产业结构单一等,十分犀利。就网民年龄结构问题而言,李彦宏指出,网民年龄结构偏低容易使互联网远离真正经济人群,对网络商业发展不利,同时,网民低龄还容易引发媒体的导向性失误,使年轻人易于误入歧途……现在看来,李彦宏的预言或多或少都体现了他的正确性,而他当初那番话,绝对值得所有做IT的同行思考。
同时,李彦宏在行业内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他对中国互联网产业长期坚定地看好,他指出了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作用,为网络企业摇旗呐喊,鼓励着大家的不断开拓。2007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彦宏就曾有力地称:“中国互联网经济20年不会见顶,以百度为代表的企业还将大有可为。”2008年12月,在IT两会上,李彦宏也说道:“所以,网络力量正在得到彰显,而力量的聚集仍然在进行当中,虽然我们已经有2.5亿的互联网用户,但是从渗透率来讲仍然低于20%,仍然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进步以及它的网络效应会更加的凸显。我相信未来的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我们现在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危机来临,所有人感到迷茫和恐惧的时候,李彦宏还会用自己的经验给大家信心和建议,比如在2009年3月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他用自己当年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的见闻来鼓励同行,他首先回顾了百度自己度过危机的办法“专注+创新”,然后说道:
“很多时候当我想起目前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就想起一句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00年的网络泡沫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那次生存下来的公司,他们的做法,对于我们现在度过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都是非常有借鉴作用……互联网在中国经济的渗透作用实际上是越来越明显了。每一个公司都不可能完全与互联网隔绝,三五年后,如果哪一个零售商还没有自己的网站,不能在自己网站让消费者下单买东西的话,他可能就生存不下去。其他的这些企业,像今天有20多万家企业通过百度平台做推广,当他们认真思考推广效果的时候,也许在三五年危机过后,200、300家企业会明白这个道理。”
不仅如此,李彦宏还再次强调了互联网在战胜危机和危机过去之后的地位和作用。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互联网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经济从比较粗放式发展到更加集约式发展;另外,也可以使得我们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信息产业所占比例在全部经济当中应该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它对于传统产业、对于各种各样产业的渗透也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互联网很可能在危机过后,不仅是互联网网民在消费者层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也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我们根本不存在互联网公司,因为每一个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如果实现这个目标)那我们经济就变成另外一个档次的经济,我们就是一个更加有希望的经济。”
由此可见,李彦宏是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上当之无愧的先锋级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