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与幸福的关系,历来是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事业有成的同时享受到多彩的人生,可现实的残酷往往告诉我们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有人看上去功成名就,家庭关系却一塌糊涂;有人富可敌国,精神上依旧一贫如洗。尽管如此难以兼得,李彦宏却驾轻就熟,既有自豪的事业,又有幸福的家庭。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榜样的力量
关键句:一个好的榜样,是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和推进器。
目前,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重点。由于特殊国情,中国现在有很多家庭都只抚养一个孩子,这为限制中国人口的过度膨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往往在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诸多方面较之于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长的孩子要差得很多。
我们在此无意讨论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但从李彦宏的成长史中,我们不难发现,拥有优秀的兄弟姐妹,绝对是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帮助。
镜头1:一句玩笑,“逼”上重点
李彦宏的父母都是山西阳泉的普通工人,可是,就是这样一对看似平凡的夫妇,却培养出了两位北大的子女,其他孩子也各个成绩优秀,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李彦宏说:“我们家五个孩子,我是唯一的一个男孩。上头有三个姐姐,下头有一个妹妹。我们家是一个人看一个人,我爸爸从小上过私塾,在文学和语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响我大姐,我大姐影响我二姐,二姐影响我三姐,三姐又影响我。”
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彦宏家庭里独特的教育体制,现在看来,这种独特的“传帮带”起到了惊人的好效果。不过,在那时,李彦宏似乎是这个体系中最难管理的一个。
因为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万花丛中一点‘蓝’”的李彦宏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男孩贪玩是正常的,又有家长和姐姐们的纵容,小时候,李彦宏爱好广泛,喜欢看古籍书,听戏剧,收集邮票等,成绩一直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但他也不着急。
相反,李彦宏的姐姐倒是个个都是家里的骄傲,阳泉有个在省内都很有名气的高中——阳泉一中,据说在80年代的时候这个高中就有近八成的高考升学率,因此,考入阳泉一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李彦宏的三个姐姐却个个都是阳泉一中的骄子,因此,李彦宏的父母和老师们也常常对他感叹:“你有你姐那样的勤奋就不错了。”在他们的想法中,似乎对李彦宏考上重点不抱希望。
可是,如此被家里视为珍宝,李彦宏也渐渐感觉到了压力,毕竟自己在家里受宠爱最多,可总不能同时也是“混得最差”的吧。李彦宏虽然贪玩,却十分好强。因此,在初三的最后几个月中,李彦宏如同换了一个人,开始全力以赴认真读书。
大概是还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对待过一件事情,或许也是因为阳泉一中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考试临近,李彦宏的紧张也写在了脸上,特别是当考试中发挥不佳的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他也开始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压抑和沮丧的心情真真切切地反映在了李彦宏尚显稚嫩的脸上。
姐姐们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李彦宏。由于三个姐姐都是阳泉一中毕业的,她们觉得弟弟如此紧张有些可笑:“怎么考个阳泉一中就那么紧张,我们都是从那出来的,看来你不行。”
听到这种嘲笑,李彦宏反倒精神一振,不就考个阳泉一中嘛,多大个事儿啊! “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李彦宏长大后回忆说。
至于后来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了,李彦宏在自己的努力下,以第二名的身份昂首进入了阳泉一中,让周围的人惊呼为“奇迹”。只是,事后回想,这个奇迹的发生,多少还归功于三位姐姐们的一句玩笑,还有李彦宏不服输的个性。
镜头2:追赶三姐的步伐
按照李家的“传帮带”模式,三姐算是李彦宏的“直接负责人”。幸运的是,李彦宏的三姐绝对是一个最佳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阳泉到北大,再到美国,可以说,李彦宏那些年走过的每一步都有追赶三姐的意味。
李彦宏很小的时候,三姐就表现出了一个优秀“领路型姐姐”的难得素质。李家家门前有个小院子,他的三姐就经常支一块小黑板,在那给小孩子上课。因为李彦宏小时候幼儿园还不是很普遍,三姐就扮演了这个启蒙老师的角色。当然,小小的李彦宏并不是个很好的学生,很让自己的姐姐苦恼了一阵,只是,那时候李彦宏就想:三姐懂得真多。
前文也说过,李彦宏在姐姐们的“刺激”下发奋考上了阳泉一中,可是,他并不是家里最风光的人,因为三姐以山西阳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当地人几乎都知道了李家出了这么一个才女,让李彦宏很是“嫉妒”了一把。
于是,高一那年,李彦宏以看姐姐为名来了一次北京,后来他在博客中用他特有的平实的幽默记录了那次旅游的感受:
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我去了颐和园、故宫、十三陵。北京真大,北大真好,宿舍楼里弥漫着一种我在家乡从没有闻到过的味道,一种现在想来很可能是倒在水房里的剩菜剩饭被水冲过,过一段时间后发出来的味道。那时候我刚上完高一。临走时,我告诉我后来的姐夫:两年后我会回来的。是回北京,还是回北大,我没有明说。但我心里想的应该是北大。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细心的人都能感到,在这段文字中李彦宏对北京和北大的强烈渴望,他又有了新的动力和目标。
在1987年高考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北京大学。然而,不久以后,三姐再一次让他看到了差距,1988年,他的三姐从北大化工系毕业后直接赴美国留学。随后,三姐不断地用难以抑制的兴奋为他描述着在美国的所见所闻,那种面对全新世界的好奇,和畅游在世界科技领域最尖端的幸福。
我也要去美国读博士!争强好胜的李彦宏又一次在心里和三姐暗暗较劲,三姐是他的榜样,也是他必须战胜的对手。“我就是看着我三姐,她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样一步一步一直走到美国去。”他说。
很多从高中解放出来的本科生一进大学就开始选择“堕落”,而在三姐的号召下,李彦宏却重回了苦行僧一般的学习生活,转专业、考托福、考GRE,有了目标的他似乎也不觉得怎么枯燥,直到布法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手里。
所以,有人说,李彦宏的成长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追赶三姐的奋斗史。因为三姐永远在前面给他以激励。而对于这样的评价,李彦宏并没有否认,他只是有机会总要说,他能有今天,还要十分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三姐。
镜头3:书香门第育人才
除了三姐,其实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彦宏,指引着他的成长。李彦宏成名之后,关于他的家庭教育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在百度为人所知以前很久,李彦宏的一家在当地就有了书香门第的称号。
其实,如果不算李彦宏一辈人的读书成就,李家似乎和书香门第这个词完全挨不上边。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山西阳泉县城,李彦宏的一家就是一个典型而传统的工人家庭,而且生活上还略微有些拮据,因为李氏夫妇不仅要抚养五个孩子,还有李彦宏的爷爷奶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虽说家里有着几本藏书,但并不足以改变这个家庭的性质。
然而,一切奇迹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产生,李彦宏刚刚懂事的记忆里,大姐就是一个在文革时期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了。那段时期动荡让很多人都失去了对读书学习的兴趣,相比其他人,李彦宏的大姐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因为她总是很认真地对待学校布置的每一次作业。在家里,她还会主动的和自己的父亲交流如何写作。李彦宏的父亲是私塾出身,在新中国成立30多年后,诸如私塾教育的“文凭”在社会上不会有任何价值,但这不能抹杀李彦宏父亲良好的文学功底。就这样,李家的读书环境大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意味。
付出总会有收获,就在大姐高中毕业之后一年,中国宣布正式恢复了高考,较之于其他同龄人,大姐优势明显,终于成为了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第一代大学生。
可惜的是,李彦宏的二姐却并没有大姐的好运气。其实,她的成绩也是十分不错的,可是由于动荡时期刚刚过去,心有余悸的人们还看不清楚未来的走向。就在二姐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之后,家里人就担心三年之后是不是还有同样平等的高考机会,于是,在老师们的一片惋惜声中,二姐最终考入了中专。后来,二姐为自己一开始的选择后悔了很久,并在工作的同时坚持努力学习,获得了一个函授的学位。
至于李家三姐的故事,我们就不用再重复了,总之,李彦宏就是在这样一个人人努力、各个奋发的环境中长大的。虽然他很贪玩,虽然他很受宠爱,可李彦宏心中也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信念,既然我是最受“宝贝”的,我也没有理由学习比姐姐们差。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等到李彦宏进入中学时,家里人也完全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李彦宏现在还记得父母对他的殷殷嘱咐:“我们家也没后门,你要想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你得考上大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彦宏个人优秀的背后,其实有着一家人几十年的积淀。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还有一个妹妹,也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书香门第的熏陶,也在她的身上延续着。
爱情:想清楚了就去做
关键句:反正我认为,只要自己想清楚了的事情就要做,结婚也是如此。
英俊、成功、睿智,上帝似乎格外偏爱李彦宏,让这位“技术型”人才具备了“偶像派”的所有潜质。“实力与偶像兼具”的他受到了很多女孩众星捧月般的追捧。然而,他在感情上表现出来的是可贵的坚定、专注与认真。以至于梁冬曾经调侃他说:“现在的男人,或者有钱却不帅,或者帅但没钱,或者又帅又有钱但对感情不专一,或者既帅又有钱又专一却不喜欢异性,可是你却具备了所有的优点,让我很有压力。”
李彦宏在感情上的坚定与专注,其实与他专注如一、认准了就去做的一贯风格是离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只要自己想清楚了的事情就要做,结婚也是如此”。
镜头1:异国他乡一见钟情
关于李彦宏遇见她的夫人以前的感情故事对外人来说一直是个谜。外界也有着各种传言,李彦宏则一直讳莫如深,有人说李彦宏在大学有过女朋友,有人则坚决否认,李彦宏统统不置可否。在参加《鲁豫有约》节目的摄制的时候,主持人陈鲁豫一度千方百计地想“套出”这位帅哥的青涩故事,也被机警的他巧妙地躲过,美其名曰:“保留想象空间。”
不过,关于李彦宏和他妻子马东敏博士相识相恋的故事,则更称得上是一段另类的传奇。
本科毕业之后,李彦宏闯荡美国,虽然三姐偶尔可以照顾一下弟弟,但由于不在一个城市,大部分时间李彦宏还是只身生活。孤单和寂寞难免会侵扰这个20多岁的大男孩。
缘分总是不期而遇的,1995年4月,他应邀参加一个中国留学生聚会。在聚会上,李彦宏瞥见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她有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被一个亮晶晶的发卡夹住轻轻地束在脑后,淑女味十足。那个发卡很有意思,是一个卡通的手指图案,5根手指都被晶莹剔透的锆石镶嵌,在璀璨的镁光灯下熠熠闪光。李彦宏发现那个发卡好像有某种魔力,总是不停地把自己的视线吸引过去。
聚会中,他了解到对方叫马东敏,是纽约留学生圈里的“公主”,出身于科大少年班,19岁即毕业出国,现正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学历比李彦宏还高,是一个公认的聪明女孩。这位15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高才生一出现就令李彦宏方寸大乱,她的才华、她的容貌深深征服了这个自出生就一直所向披靡的男人。聚会结束时,李彦宏勇敢地迎了上去,他主动介绍自己,并且还说了一句令自己今生都难忘的话:“我想我是一见钟情了,爱情的第一眼,就是千载难逢的千里眼。”李彦宏很快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产生了某种奇怪的情愫。然而,当时的马东敏是名副其实的“公主”,而那时的李彦宏在国内看来虽然是头顶光环的美国留学生,但在那个圈子当中,他实在是名不见经传。
只是,李彦宏没有想到,在这次短短的相会中,马东敏也格外记住了李彦宏。原因还在于在所有人礼节性地互留电话号码的时候,李彦宏“331talk”的联系方式让她忍俊不禁,原来,美国人的电话数字键上都标有英文字母,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手机键盘,李彦宏那个为了方便别人记忆,就玩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花招,用talk这四个字母所在的键代表了后面四位数,talk在英语中就是“说话,聊天”的意思,李彦宏这种自我介绍方式让马东敏记忆犹新。在这里,也顺便提醒一下还在单身战线上苦苦奋斗的同胞们,一个有趣而好记的自我介绍真是益处无穷啊。
实际上,真正让马东敏对李彦宏倾心的是他的热心。当时,李彦宏每发现一条有用的信息,就会发到留学生们常去的一个新闻组中和大家分享。那个时候马东敏正在找工作,这里面恰好又有一条信息是她焦急寻找的,于是她向李彦宏发邮件咨询具体情况。收到邮件后,如获至宝的李彦宏大喜过望:此乃天赐良机啊!
回信是他精心设计的,除了巨细无遗的信息详情外,李彦宏还附带了对马东敏简短的评价——“有魅力、有知识、大方得体”。三个词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好感,后来马东敏说正是这三个词真正打动了她。
出于女孩的腼腆,马东敏并没有直接向李彦宏表达自己的好感,倒是李彦宏早早地拿出了创业时还一贯保持着的“三不”原则——不徘徊、不动摇、不跟风,他就此展开了热烈的攻势,不过他的招数也实在老土:借书,“电影票多了一张”,组织聚会,参加相同的公益活动……当然,他也不是一点新招都没有,比如“放手发动群众”的战法就收得了奇效,李彦宏巧妙地收买了马东敏周围的好友,使得她的好朋友纷纷倒戈相向,有事没事就在马东敏身边吹风:“那个李彦宏是否还是单身?如果是单身,那就抓住啊。”
接下来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镜头2:幸福的闪婚一族
就这样,李彦宏和马东敏确认了恋爱关系。只是,在马东敏的记忆里,李彦宏是那种互相对视时间长了都要脸红的人。要他说出几句动听点的甜言蜜语更是比登天还难,有时还真让自己气不打一处来。
无疑,李彦宏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不够浪漫,但却绝对称不上保守,因为,马东敏很快领教了李彦宏另外的一面,恋爱三个月,李彦宏居然就把结婚的事摆上议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闪婚”了。这个词的来源应该说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流行有着莫大的关系,是网友们仿照于“闪客”、“闪存”之类的名词一块造出来的,意思是“很快很快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