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人分成两队,每队人数相同,先石头剪子布,输的一方当驴,赢的一方骑驴。输的一方还有一个人当立柱。当柱子的人一般靠墙或靠树站着。驴方排成一队,猫着腰,把头藏到前一个人的肋下(第一个人抱着立柱(也就是人)),然后后面的人抱着前面人的腰,用人体做成一个大鞍马(弯腰90度),骑驴方一个挨一个地往上跳,骑上去就行,但必须每个人都能骑上去,且不会因己方原因掉下来。然后第一个骑上去的人跟立柱再石头剪子布,输了当驴,赢了骑驴。
我们那时候管石头剪子布叫“剪包锤”,发音类似于“jing bang chui”,比石头剪子布更简洁干脆。我因为个子高,跳得远,通常是第一个跳上去的,这样可以给同伴留下更大的空间,不至于最后的人没地儿跳。
网上的视频中,有些女孩们玩的骑驴是骑上去之后还可以往前挪,这是游戏规则不允许的,跳上去,落在哪就不能动了,这样前面的人落得太靠后,后面的人可能就没地儿骑了就容易掉下来,输掉。
除了要有足够的空间让所有人都上去之外,还要尽量把重量集中在一个比较瘦小的人身上,这样就可能把他/她压塌,压塌了驴方就输了,就要重来。
这是李彦宏在博客中回忆儿时游戏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恣意而不加修饰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形象。
在李彦宏的网民生涯中,还有一件小小的轶事。在2007年的时候,一向将自己使用真名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李彦宏吧和本人博客的李彦宏,跑到了电视剧《使命》的贴吧中真诚地求助:“哪里可以买到《使命》的DVD?跑遍了北京,查遍了网上,都没有。”结果该帖瞬间被顶爆,吧主更是将它置顶加精,有网友打趣说:“原来还有百度找不到的东西啊。”
镜头3:上网比读书好
“少上网,多读书!”这句话可能是绝大部分望子成龙的家长对自己未成年学生的殷殷嘱托,在传统观点看来,沉迷网络真是学习的大敌。但面对记者,李彦宏语出惊人:“我认为上网比较好,书上的知识都比较过时,在网上什么内容都可浏览。”
当然,李彦宏说出这话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在当今世界,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如果等技术都写到书本上了再去了解,那么百度肯定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是,李彦宏所处的位置毕竟有他的特殊性,这一观点是否适合其他人,尤其是求学中的年轻人呢?
“我说这句话是有普遍意义的。”李彦宏斩钉截铁地说,“我并不是否认书本的价值,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书本上记录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而互联网上的最新成果却不一定都转变成了书本,更何况,在搜索工具的帮助下,我们完全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找到想要的知识点,这都是互联网独特的优势。”
在李彦宏看来,我们之所以不适应这种方式,归根到底还在于我们自己,尤其是年轻人,将计算机和互联网当作游乐场、电影院,却很少把它当作学习的工具。网络娱乐早已成为当今年轻人主流的休闲方式,李彦宏也并不排斥,甚至还很喜爱,只是“我们没有必要把上网和学习对立起来”。
李彦宏说,现在自己的知识来源主要都是互联网。面对不少人说网络学习静不下心来的疑虑,他表现得很平静:“这个问题不在互联网,而在于我们自己还没有适应在网上学习的模式,这是习惯问题,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它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认为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快去适应。”
而对于那些因为网络而堕落的青少年,李彦宏认为网瘾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人生目标和动力,“一个真正热爱生活,明白自己该干什么的人是不会成为工具的俘虏的。”他说,“我们应该在现实中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满足于虚拟世界的成功。”李彦宏年少时也曾缺乏自控能力,尤其是在刚入初中时,但当他明确了自己中考目标之后,便很快走向正轨。而且,李彦宏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网络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这其实也是李彦宏人生的一条重要经验,尽快去接触新事物,正确对待它、学习它、用好它。李彦宏认识互联网并不比我们早很多年,而和他一块接触网络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但只有他,创造了百度,有了今天的局面。其中除了深厚的个人积淀以外,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掌控能力功不可没。以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大潮仍然方兴未艾,在李彦宏看来,机遇和挑战都还大量存在,善用网络,善用新事物,才能走在时代前沿。
将学习进行到底
关键句:个人成长,事业才会成长;老板成长,企业才会成长。
自古便有云:创业容易守业难。的确,作为开拓者,往往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学习、去奋斗、去打拼。可当江山初定、守成之念产生时,则极容易堕入自满、松懈的怪圈,这样的松懈体现在企业目标上的不思进取,更体现在了管理者自身的自以为是、固步自封。
然而,虽然百度已经占据了中文搜索这个庞大市场上的头把交椅,但是李彦宏学习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商业社会谁也无法稳坐浪尖。而只有个人成长了,事业才会成长,只有老板成长了,企业也才能真正成长。
镜头1:无法被糊弄的上司
时至今日,百度已经成为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大型公司,而且,公司汇集的都是互联网开发、市场推广、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绝对精英。常理说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身为CEO的李彦宏纵使有三头六臂也无法面面俱到。可是,在百度的员工们看来,一向温和的李彦宏也有着“可怕”的一面,那就是他似乎永远无法被“糊弄”。
对这一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要数从凤凰卫视“空降”到百度的前副总裁梁冬了。当他来到百度时,其实对李彦宏“恐怖”的洞察力有所耳闻。李彦宏喜欢与员工交流,员工们有什么问题也乐于向他们的Robin(李彦宏英文名)汇报。不过,常常让他的下属不知所措的是,李彦宏总可以在汇报的内容当中挑出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来。因此,除非你早已对要汇报的问题了然于胸,想好了一切答案,可以从容应付,否则很可能要陷入哑口无言的窘迫之中。可是,要在辩手出身的李彦宏面前丝毫不漏破绽,又谈何容易呢?
梁冬就不信这个邪,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从业人员,在宣传和推广领域,他堪称绝对的专家级人物。李彦宏作为技术人员很牛,当管理者也有一套,可在如此专业的领域,梁冬觉得恐怕还是得自己说了算。
果然,在梁冬与李彦宏的初次交流时,李彦宏表现出了少有的沉默,他仔细地倾听着梁冬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的方案和想法,时不时还掏出笔记录些什么,偶尔点点头表示肯定,这样的场景让梁冬十分得意,交谈也更加天马行空,诸如受众、传播、特性、风格、品牌之类的专业名词接二连三地往外蹦。总之,这次交流让梁冬赢足了面子。
可是,不出几天,当李彦宏再一次见到梁冬的时候,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上次你给我讲的那个关于受众的理论,我后来仔细查阅了一些材料,发现几个问题……”然后,李彦宏便很犀利地提出了他的一系列看法,让梁冬不禁满头冒汗。
经过此事,梁冬才领教了李彦宏“恐怖”的学习能力,原来,当天李彦宏做的记录,恰恰都是梁冬谈话中他自己不甚明白的东西,也自然成了他需要学习的内容。此后梁冬有什么问题要找李彦宏商量的时候,都得小心准备,尽管如此,还是时不时被问得“灰头土脸”地回去恶补。
李彦宏说过,我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我也不喜欢老被人糊弄。实际上,像李彦宏一样在涉及面如此之广,而发展变化又如此之快的行业做CEO,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明察秋毫,李彦宏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可见一斑。
镜头2:是CEO,更是技术专家
成为百度的CEO后,百度的不断成长带来管理难度的与日俱增,这对李彦宏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李彦宏基本上已经从研发一线退了出来,现在的首要任务也是百度的管理决策工作。但是,坚信技术立命的李彦宏明白,高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牢牢掌握技术的发展潮流,才可能真正洞悉企业的前进方向。因此持续学习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在研发工作需要的时候,李彦宏还亲自挂帅出征。当年百度发动了技术上要超越Google的“闪电”计划,可计划刚刚进行一半的时候,研发组组长雷鸣因为拿到了斯坦福MBA的offer而不得不中途离开。危急之时,李彦宏毅然接过了组长的重担,也因此,虽然中途换帅,但最终研究计划还是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创造了一个对百度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的奇迹。
而且,繁忙的日常事务也并没有阻断李彦宏其他方面的求知欲望。李彦宏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人,这就意味着他不仅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也注重自身的塑造。李彦宏是在国学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也始终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因此,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李彦宏还萌发了利用百度为国学的传承与发展尽一点力的想法,这便直接导致了百度国学的诞生,百度利用自己搜索的优势联合专业国学网站,为网友提供免费的国学典籍在线阅读以及国学相关信息的特色搜索服务,赢得了网民好评。
2006年,脍炙人口的纪录片《大国崛起》深深地吸引了李彦宏,这是一部充满历史底蕴和思想魅力的优秀作品,也成为了李彦宏的最爱。多次品读了这些近代强国风云跌宕的故事之后,李彦宏猛然醒悟,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一批有着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的兴起,而诞生于中国改革与复兴潮流之中的百度,便肩负着如此的历史责任。这种感悟一下子坚定了李彦宏将在中文搜索领域独占鳌头的百度国际化的决心,百度开始了向日本市场进军的步伐。
不管是年轻时代的博闻强识,还是求学道路上的专心致志,抑或是日理万机后的忙里偷闲,李彦宏总是利用着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完善着自己,而百度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中与时俱进,现在管理界流行一句名言:“老板的成长,企业才能成长”,这句话用在李彦宏身上再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