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功由我:李彦宏快乐成功之道全文阅读 > 第8章 专注:一条好路就要走到“黑”(2)

第8章 专注:一条好路就要走到“黑”(2)


  2002年初,百度新迁了工作总部,从北大资源宾馆的几个房间转移到了海泰大厦,占了足足半层楼,对一个世界级大公司而言,如此的硬件规模当然不足一提,但就成立不到两年的百度来说,这次搬迁大有“鸟枪换炮”的成就感。“良好”的环境让李彦宏和他的队友们十分满意,大家笑称搬迁就是为了更好地“闭关修炼”。

  “闪电计划”一共有15个人参加,都是百度的技术精英,有人将他们和美国著名大片《野战排》相提并论,说这是百度的野战排。百度中有一位李彦宏十分欣赏的技术天才雷鸣,被任命为技术攻关小组组长。“雷鸣”配“闪电”,讲究的就是速度和威力。虽说如此,要和Google抗衡却谈何容易,那个时候,Google的专职技术人员有800多名,快赶上一个普通团了,这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较量。

  但是,李彦宏信心满满,技术不是比人多,他知道,中国的工程师比国外的更能吃苦耐劳,而且,百度集中火力在中文搜索领域,比他们更专注。

  李彦宏在办公室里为工程师们支起了行军床,谁晚上加班晚了懒得回家,就在办公室里凑合一夜。他自己也是身先士卒,和队员们一起没日没夜地一起干,“闪电小组”成员的创新精神无处不在,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既省事又好玩。甚至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苦中作乐玩起来特别开心,百度总部中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繁忙的工作让李彦宏自己也吃不消,4月份时他因病住进了广安门医院,但就是在病床上,他还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正可谓好事多磨,就当“闪电计划”进行到关键时刻,李彦宏亲自挂帅兼任起了“闪电计划”的组长,原因是雷鸣拿到了斯坦福大学MBA的“offer”。李彦宏心里非常舍不得雷鸣走,可是留学归国的他深深理解雷鸣的心情。李彦宏虽说是老板,他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对技术前沿领域的全面认识令所有队员肃然起敬,研究计划丝毫没有变慢。“Robin真是一个可怕的家伙”,队员们私下里议论。

  到了当年12月,“闪电计划”大功告成。百度上下欢呼雀跃,除了技术人员,最高兴的是市场推广部门,他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客户和媒体说:“百度在技术上不比Google差!”

  “闪电计划”的效果立竿见影,2002年被李彦宏称为是百度的“技术年”。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搜索流量一路飙升,基本和主流门户网站的搜索流量持平。到了2003年,百度的流量比2002年增长了7倍,一举超越Google,所以李彦宏又称2003年为百度的“流量年”。

  镜头3:技术立命:偏执的“狂人”

  百度有个口号——成为中国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技术品牌。

  早在百度成立不久,势力尚显单薄的时候,李彦宏就说过:“其实业内已经有很多人知道百度了,但做好技术很重要。搜索引擎从1994年诞生开始一直没有停止过技术的发展。经过实践,我们觉得从技术上做到最好,才是树立品牌的最快途径。”

  有人曾经评价李彦宏是一个技术狂人,就是源自于他对技术的专注乃至偏执。

  李彦宏说,百度是“活的搜索”,最典型的就是当用户有错字或者输入拼音,都能在百度搜索到想要的东西,十分方便。这个“活”还体现在交流上,用户在搜索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可以在百度的各个社区里面,包括李彦宏的公开博客中自由地发表意见。李彦宏个人有时间也会亲自上阵和网民交流。而且,百度的工程师们还会认真地统计和分析用户们的搜索请求,从而改进自己的系统。

  在搜索网页的数量上,百度独立开发出“东方之蛛”程序,专门针对中文网页的特点,自动在整个互联网上搜集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检索到的网页数量。

  在速度方面,百度采用了美国直接进口的本地化的高性能服务器,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用户的每一个关键词查询结果的输出都在1秒以下。

  百度还利用技术革新保证了最高的刷新率。

  李彦宏说:“在互联网中文信息的检索和内容传递方面,百度可以说当仁不让。没有过硬的技术资本,没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很难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获得竞争的最有力地位,百度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按照这样的战略思路发展。从1999年成立到2000年初,申请了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看来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在互联网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到现在百度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信息检索软件产品和技术,其中包括互联网大搜索技术、百度‘网事通’、百度实时信息检测系统、网站加速CDN等等,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百度在中文检索领域中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具有了绝对的优势。”

  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彦宏的眼光,身为IT的领军人物代表,李彦宏对技术的专注蕴含着他对未来商战决定因素的判断,乃至他对未来世界动力的研读。看准了就要去做,无论是当初捉襟见肘还是现在的财大气粗,百度始终毫不吝啬自己在技术领域的投入。

  除了闪电计划,百度在技术方面进行投入的例子不胜枚举。仅2007一年,百度就先后与全球IT和通讯业巨头英特尔、思科和华为分别组建联合实验室,集合全球顶级资源打造中国最前沿的网络技术平台,为适应下一代互联网及搜索应用环境进行积极准备。在人才储备方面,百度已组建了两千多人的技术团队,并在全国各地高校甚至赴港招聘顶尖的技术人才,而其业内首家获得的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也为百度培养中国搜索技术领域更顶尖的人才做好了准备。

  美国高明网络曾发表研究报告称,百度目前已经是中国包括访问速度在内的主要用户体验最好的公司,而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也将使百度为网民带来更快、更稳定的搜索服务。然而,百度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放缓。凤巢系统、阿拉丁计划、框计算……百度给我们的惊喜还在延续着。

  专注技术,李彦宏敏锐地抓住了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专注技术,百度也成功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最小的成本,打败最大的敌人,专注给了李彦宏无穷的力量。

  “搜索”到底:专注也需“深加工”

  关键句:在我们的血脉当中,其实已经深深地把创新融入进去了。

  专注,就是拒绝诱惑,心无旁骛;专注,也就是锁定目标,集中火力。李彦宏因为专注中文、专注搜索而有了今天的成就,但他的专注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更不是冥顽不化、抱残守缺,相反,李彦宏的专注也在市场变幻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下,时时刻刻进行着深加工。

  镜头1:走出国门,进军日本

  2008年1月23日,在东京新兴的繁华商业中心六本木新城——百度日本分公司所在地,李彦宏高调宣布,百度的第一个非中文版本baidu.jp正式上线。这意味着,百度在日本分公司开始了正式运营。

  中文是百度无与伦比的优势,百度依靠着他在中国完胜不可一世的Google,既然如此,百度为什么还要选择进军日本呢?

  其实,从2002年起,李彦宏每年都会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国际化设想。“连国内市场蛋糕还没有数清的百度,放着现成的美味不享,何必冒险出去猎食?”以资本为唯一导向的董事会断然否决了他的国际梦。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事会频频“遭遇”李彦宏的执着提议,屡提屡否,屡否屡提。这就是李彦宏,他相信,总有一天会通过。孰知这一等就是4年。直到2006年底,百度在中国的优势已经无法动摇,百度的国际化进程才在内部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而又坚定地起航。

  “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现在的时间正好合适。”李彦宏说,“15年之后,百度的收入应该有50%以上来自中国之外。”李彦宏之所以如此固执,因为他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仅仅坚守中国市场这一亩三分地,百度在国际上将永远无法摆脱后来者的地位,永远承受被对方吃掉的风险,他更明白,腾飞的中国需要很多国际性的大企业支持,百度有了这个条件,走出去是他的使命和责任,李彦宏从不否认,他心中有着一个大国梦。

  然而,失去了中文的优势,直接在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国土内和Google以及Yahoo硬碰硬,百度能够再次战胜对手吗?日本的网络搜索市场已经被Google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在日本国内网站的排名上,Google日本排名第三,占据35%左右的搜索市场份额;雅虎日本更是惊人,控制了近60%左右的搜索市场份额。而且日本人对李彦宏、对于百度了解不多,甚至于,普通日本人对于近邻中国的了解也远远不如对西方强国的深刻。在百度日本公司运营当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日经新闻》、《朝日新闻》等媒体记者对百度提出了大量的细节问题,包括产品的技术细节、市场期望、团队构成、商业模式,显然,他们带着好奇而又怀疑的眼神打量着这位新的“侵入者”。

  对此,李彦宏有着三大法宝,其一便是出井伸之。

  “我们去跟日本人谈的时候,说出井先生在我们的董事会,百度的信誉马上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在那之前,很多人是没有听说过百度的。”李彦宏说。

  出井伸之何许人也?中国人或许不大了解,但对日本人来说则是如雷贯耳,他便是大名鼎鼎的索尼前董事长。2006年11月在日本的技术会议上,李彦宏邂逅了出井伸之,他对这位老人心怀敬意,并于第二年力邀出井先生加盟百度。慧眼识人的出井伸之也对李彦宏颇有好感,双方一拍即合。

  李彦宏的第二大法宝则是百度雄厚的资金实力。2007年,百度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毋庸多言,百度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更是一路上涨,甚至突破了400美元大关,由此百度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百强成分股指数的中国公司。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7年前三季度,李彦宏对日本业务投入了700万美元,而其全年预算为1500万美元。在这一年的3月,他还亲自带领百度在日本测试服务器,进行日文网页、图片及视频检索的服务测试。

  随后,李彦宏还对原有的网页、图片及视频检索服务都进行了改版和升级,并推出了博客搜索beta版。2008年,李彦宏在日本的投入更是有2000多万人民币,金融危机让世界都颤抖,可李彦宏依旧高歌猛进。

  李彦宏的第三大法宝则是过硬的技术。在日本市场上,日本媒体经过分析发现:百度的搜索速度比日本谷歌快15倍,比日本雅虎快10倍。这是让对手望尘莫及的巨大领先,百度的底气自然更充足了几分。

  李彦宏认为,Google和Yahoo也不是日本公司,这一点百度和他们比起来并没有明显的劣势,百度完全没有必要惧怕对手,用好自己的优势,加之正确的商战策略,百度在日本大有可为。

  当然,百度和李彦宏还有一个坚强的后盾,那就是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2008年4月19日,在2008“中国企业国际化”国家战略论坛暨2007“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贡献奖评选活动中,李彦宏的百度获得大会的最高奖项——“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贡献奖,这表明,国家支持百度的创举,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在国际化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镜头2:百度的三驾马车

  “有问题百度一下”,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百度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搜索引擎。搜索社区、搜索矩阵……这些都是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创造出来的新鲜概念,而他们当中,做得最为成功的就要属“百度贴吧”、“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了,这也是被人们广为称道的百度社区“三驾马车”。

  2006年6月,一位华尔街记者采访李彦宏,这是一次后来被誉为“与智者分享古老的中国智慧”的谈话,李彦宏搜索社区的理念则是这次谈话的重点。李彦宏认为,搜索引擎的确可以帮人类更快地获取信息,但当这种直接的需求被满足以后,人们便会有交流、分享和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如果搜索引擎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则完全是一个多赢的选择,这便是搜索社区的初衷。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百度贴吧”问世了,业内人士称这是一个“同好者的大脑智慧交互”的天堂。其实,百度贴吧的设计很简单,结构和内容上跟普通的BBS没什么太多的区别。但当用户在使用网页搜索的时候,就能够直接在论坛当中和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交流,这是对网页搜索这种人机交互的补充,或者说,百度社区,让用户通过网络找到志同道合者,实现“人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