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成功由我:李彦宏快乐成功之道全文阅读 > 第7章 专注:一条好路就要走到“黑”(1)

第7章 专注:一条好路就要走到“黑”(1)


  北大毕业生、美国海归、华尔街精英、硅谷人才、互联网先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创始人……一路走来,李彦宏的履历似乎永远镶着金边。只不过和众多按部就班的留学生不同的是,20多年来李彦宏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搜索。

  专注是李彦宏不变的坚持,也是他事业成功的法宝。“人生是短暂的,可以做事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需要非常的专注,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地方,才能做得比别人好。”正是基于这种信念,李彦宏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成就。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关键句: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人一生中可以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李彦宏在2008年北大毕业生典礼上给学弟学妹们的第二条忠告。专注,是李彦宏在业界最为人称道,但有时也是最受质疑的特点。但无论外界怎么评论,李彦宏还是坚持着他对搜索技术那宗教般的虔诚,而在很短的时间里,百度也从1999年创业时的120万美元、7个人,迅速蹿升到资本过千亿人民币、员工数千。

  “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每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一些选择,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我相信搜索将对网络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我的理想是‘为人类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至今未变。”李彦宏这样评述自己的性格。

  镜头1:一心一意做搜索

  10年前,百度以搜索起家,李彦宏迈出了他自主创业的第一步;10年后,百度市值上千亿元,可百度还是一心一意地执着于搜索。为了保证百度坚持做搜索的核心目标不动摇,李彦宏给公司的资源分配定下“721”的原则:“70%的资源都投向网页搜索,20%投入到与搜索相关的业务如MP3、贴吧,10%投入到新兴业务,如百度有啊等。”很多人不解,在各大企业都纷纷走向多样化的今天,为什么百度还要如此“从一而终”呢?

  “搜索是我的本行,也是百度的专长之所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我的人生格言。”李彦宏说。李彦宏很早就被誉为搜索引擎领域的“TOP3”,在他看来,既然是自己的优势,就要坚持。

  对于李彦宏而言,与其花大力气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和别的强大对手竞争肉搏,还不如在自己领先的领域集中精力保持领先地位。“对手都很强大,如果因为自己的多样化而分散力量,最后反而丢掉了自己的地盘,那才是得不偿失的。”这就是李彦宏的清醒,他非常明白在全球都畅行无阻的google不会允许自己在中国久居人下,而国内的搜狗、天网等等一系列对手也在处心积虑地赶超自己。和他们相比,百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技术,而技术的变化太快,没有专注的保障和巨大的投入,百度的领先地位就极容易动摇。

  其实,李彦宏和百度对搜索专注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百度试水过ES、彩信、分类广告等等,但都是浅尝辄止。用李彦宏自己的话说:“这(明确专注的策略)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就变得更清晰了。因为百度的文化比较宽松。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我作为CEO,我的工作就是‘kill idea’,就是他们把10个想法拿过来,我9个都会说NO。我为什么会说NO?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说这个东西跟搜索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说了NO。就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慢慢总结出来,其实我们90%的资源应该花在跟搜索相关的事情上。”

  当然,李彦宏专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做搜索引擎的巨大潜力,既然这个市场依旧大有可为,又何必自寻烦恼另辟蹊径呢?他一直在澄清百度多样化的传言,“我们不准备进入其他领域,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搜索引擎的市场太具有吸引力的,它的潜力太大了,在这上面如果能够做好的话已经能够成就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企业了。所以我觉得百度今后的思路肯定还是大规模地在搜索技术上进行投入,并一直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争取能够给网民提供最好的搜索体验,让他们形成一种认识——到百度来能够很快地找到他想找的东西,只有做到这一点,一个搜索引擎公司才能发展,才能够壮大,才能够获利更多。”

  很多人认为,百度采用单一的运营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对于这种质疑,李彦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如果单一的运营模式是有前途的,那么它就是安全的,并能成为自己的最大优势。

  目前看来,百度作为主流的搜索引擎,有着自己固有的盈利模式,百度业绩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些都足以给李彦宏充足的信心:“目前,我们的用户只有三十多万家企业,而中国有两千多万家中小企业。因此,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企业推广的这块市场,在国内还处在极早期。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这个市场将高速成长。” 因此,李彦宏始终坚定地相信:百度,在搜索领域还将大有可为。

  镜头2:拒绝诱惑:决不做“门户”

  从2007年底开始,从C2C平台到百度安全中心上线、再到百度hi以及与盛大的联合运营,按捺已久的百度似乎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多样化进程。难道百度真的已经不再“专注”,开始了自己的门户生涯吗?

  李彦宏果断地否定了这种说法:“百度没有做门户,我们还是专注于搜索,基于搜索做业务。”随后,李彦宏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了门户下定义:“做新闻之类的综合业务,才能称为门户。”而有关专业人士也评论:“百度绝对不是门户,它是搜索矩阵,现今的百度不只是网页搜索,还有新闻搜索、游戏搜索等等。这是一种将搜索做得更细更全面的方式,百度的互联网营销还主要是依靠搜索业务,而门户网站则主要依靠网页广告赢利。

  时至2009,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以上,有人说,搜索引擎市场上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是最为突出的,百度现在是当之无愧而且领先优势十分明显的“一哥”。与此同时,在百度成立以来这20年中,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赚得盆满钵满的大有人在,像新浪、搜狐等一大批门户巨头也在IT界叱咤风云,可百度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难道李彦宏就不动心吗?

  百度的成功来自于“专注”,专注于搜索,专注于技术,专注于中国市场。专注应学会拒绝诱惑。李彦宏回忆说:“在百度上市之前,百度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中文搜索。在创业初期,搜索在美国硅谷并不是炙手可热的。当时很热的是门户概念、电子商务,以及后来在中国火起来的无线、网游等等。百度在招第一批员工的时候,碰到了一位特别希望加盟的人,他技术很好,可惜他对我说,如果我们不做e-Commerce(电子商务),他就不来了。2001年,曾经有一位百度的工程师找到我,很认真地说他想做网上购物,结果被我拒绝了,他因此离开了百度。百度上市后,也有一些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先后离开了百度去尝试其他的业务。”

  这个世界太大,可以做的东西太多,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贪多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真理,但是要做到却很难。李彦宏有他坚守优势战略考虑,他更相信企业不能完全成为利润的奴仆。“企业家做到一定程度,对财富的渴望都不那么强烈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用技术改变生活是我的梦想,而‘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是百度的使命。因此,我们会坚持专注下去。”

  专注的结果就是百度在搜索领域越做越好,自2006年以来,百度一共推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极具针对性的搜索服务,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特定搜索产品亮相,远远超过其他搜索网站,这些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垂直搜索矩阵。百度的细分搜索,已经涵盖博客、词典以及专利等多个领域,而且各种新细分领域的检索服务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这一切,都让百度将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镜头3:李彦宏的简单哲学:只为更专注

  我们听惯了各大公司用形形色色、激动人心的词句作为公司文化口号,但用“简单”二字作为公司文化的,百度恐怕还是独此一家。这当中自然也包含了李彦宏的智慧,在2008年12月份的公司内部讲话中,李彦宏是这样阐述“简单”的内涵的:“这个公司的文化,能够使得大家做事情的时候效率比较高。比如说没有公司政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这样,公司的执行效率就会比较高。因为他不需要再花精力去想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情。” 然后,他又总结出了以下要点:

  人和人之间关系异常简化;

  每个人都只想把事情做好;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工作;

  把事情做好传递给伙伴;

  用自己的优秀品质影响周围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简单的人呆不下去。

  简单,在李彦宏看来,是一种锁定目标排除干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能关注客户需要减少枝节的技术处理。这一点我们从百度简单的搜索框主页就可以略知一二,有人开玩笑说李彦宏恨不得将整个互联网都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搜索框里面。只是,开这句玩笑的人可能没想到,几年之后,敢想敢干的李彦宏还真的就推出了“简单无比”的“框计算”,让用户更加简单地使用互联网,使用搜索引擎。因此,百度在不断实现搜索细分的同时,也在关注融合搜索的研究,细分使得功能越来越复杂,但在李彦宏看来,互联网的精神就在于使网络更加简单化。集中力量去追求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简单,从而更专注——这就是李彦宏的简单哲学。

  凸镜法则:以小斗大如何斗

  关键句:集中力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有所不为,实际上就是舍去一些目标,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实现“有所为”。正如商界著名的凸透镜法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所有力量集中于一个焦点,从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专注搜索、专注中文、专注技术,简而言之,百度就是要锁定焦点,发挥优势。在百度创立之初,国内其实早已经有了悠游、搜索客等知名搜索网站,巨头Google更是从没放弃过对中国的关注,当初只有120万美元的小人物百度能将这么多“大力士”都踩在了脚下,靠的就是专注。

  镜头1:新奇广告:我知道你不知道

  百度崛起之后,Google一直是它最强劲的对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翻云覆雨的国际性大企业自然不会容忍自己在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大市场久居人下。2005年,当Google任命李开复为大中华区总裁,高调要和百度一争高低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新生的百度会不会和无数民族企业一样,在跨国巨头的步步紧逼中逐渐消亡。恰恰相反的是,这些年百度在市场竞争上对Google可谓节节胜利,市场占有率从30%多飙升到了70%以上,大有一骑绝尘之势。

  成功的关键,用李彦宏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百度更懂中文。”中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外国人有很多东西无法理解,这就是百度保住国内市场最大的优势之一。百度自创立以来,也一直以开发最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搜索引擎为己任,其中,让百度学会中文断句就是李彦宏引以为骄傲的优势之一。

  “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这段经典的台词就是百度视频广告《唐伯虎点秋香》中最吸引人的一段。

  风流倜傥的唐伯虎不断地变化着断句的方式,模仿人气笑星周星驰的语调,巧妙地奚落起旁边的老外,一次次让周围女粉丝们为之疯狂,最后连老外自己带来的的女伴也投怀送抱。故事以老外的吐血倒地告终。

  广告拍得像电影一样好看,没过几天,就在国内的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几乎每一个稍具规模的BBS上都有了这段视频的下载,紧随着,李彦宏率百度人又渐次推出了《刀客篇》、《孟姜女篇》、《神捕篇》。距离最早2005年9月的《唐伯虎篇》,到2005年12月底的《神捕篇》只有三个月,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神捕篇》出来的当月,已经有近2000万人观看并传播了这个系列广告片(还不包括邮件及QQ、MSN的传播),而且,这种沟通不像传统的电视广告投放那样是夹杂在众多的广告片中的,一闪即过,这种视频的观看者都是在不受任何其他广告的干扰下观看的,由于剧情好玩,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大笑不止。

  这种“病毒传播模式”的广告不用付给媒体任何费用,却收到了比上电视报纸打广告更好的效果,百度的别出心裁功不可没。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百度中文搜索在语言理解上独特的优势。李彦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我叫李彦宏,但如果网友想在搜索引擎上寻找“李彦”,一般情况下我的名字就会大量出现,严重干扰了搜索结果,百度就是要让引擎自己学会中文断句,从而找到更好的结果。

  “更懂中文”一直是李彦宏展示百度优势的“杀手锏”。“百度”两个字本身就出自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佳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百度在北京理想国际大厦办公区的会议室也都以 “满江红”、“庆千秋”等词牌名命名,为的就是彰显百度对中国文字的理解与重视。为了抢夺市场,对手也会通过员工本土化等模式来实现对中国的了解、对中文的熟悉,但李彦宏相信,作为百分百的本土企业,只要自己保持专注,对中文的理解就始终可以更胜一筹。

  镜头2:“闪电”计划:打对手个措手不及

  在对中文的理解上,百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彦宏就此高枕无忧。毕竟,Google头上有世界第一的提问式搜索引擎的头衔,在网民中有着极高的人气,当年李彦宏任职的Infoseek,也是最终惨败在Google手下。一条腿走路总是不安全的,李彦宏还要寻找百度安身立命的第二优势,这就是技术。

  2002年春节,李彦宏回美国和老婆孩子一起过年。呆了不到10天的时间,李彦宏就匆匆回国了,并宣布了他的一个重要决定,实施技术革新的“闪电计划”——要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李彦宏的雄心壮志转化成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