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大二第二学期,大概还是冬天,早上6点,天还是黑的,空气都是冰凉的,室友都还沉睡在温暖的被窝里,而我已经醒来,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爬下床,找开电脑开始练笔。然后她们陆续起来,洗漱,聊天,说笑,吵吵嚷嚷,我皱着眉戴上耳机。快8点的时候,她们都早已出门了,我才快速收电脑,拿书,随便找件衣服套上,踩着上课铃进教室,就近随便找个座位。下课,同学都跟同桌聊得欢,而我一般身边没有人,我更懒得去进入哪个话题圈,我戴着耳机构思大纲。下课,我走路的速度相当于别人小跑,所以总是第一个回寝室,第一件事是开电脑,逛写作论坛和写作小组,看技巧帖、经验帖,分析范本小说。或者打开文档写作。可能不多久室友就回来了,走廊上已经传来了她们的笑声,我心情顿时莫名烦躁,然后听见钥匙开门声。我尽量提醒自己不要被别人影响,但是寝室越来越大声的聊天说笑还是让我克制不住地火大,文档里已经超过15分钟没有写出一行有用的字,我烦躁地说:“别吵了行不行?”寝室立即出现一种低气压,大家都讪讪地不再说话。气氛压抑,在这个空间里,谁都不舒服。
晚上我11点之前就一定上床,因为我第二天要早起。但总有室友磨蹭着,上着网看着书聊着电话不亦乐乎,等别人上床睡觉了才开始洗脸保养泡脚,并一定不愿意关大灯换小台灯。我睡眠极差,开着大灯我自然是睡不着的,情绪焦躁地翻来覆去,努力抑制要冒上来的火气。我几乎每晚都失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睡着,都不敢看时间,生怕时间晚得会吓到自己。
然后第二天6点,起床。
这就是那时的我,自私,冷漠,骄傲,孤独。同时也焦虑,紧张。
当然,那时的我,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些的。那时的我,认为自己过得很好。
那时的我,睥睨这糟糕的人际,无畏这少有温暖的大学生活,因为我很忙,我要为梦想做太多事情,我不想为其他事情浪费情绪。什么都不重要,只有这个梦想最重要,不需要爱情,不需要朋友,这些靠不住的东西通通不要,我只要梦想。
正是因为我把一切都押在梦想上,我感到越来越紧迫,我很快就大三了,很快就大四了,很快我的大学就结束了,我怕毕业的时候我还做不到,还不能发表小说,还不能得到肯定。到那时,已经无法心安理得让父母养活的我,该在简历上写什么?大学致力于小说创作,但没有发表过?
这样的情况,我想想都觉得难堪。
所以我必须更用力一点,更快一点,我要赶在毕业之前,至少有一篇文字能证明我的大学没有白过的。
所以我必须早起,必须全神贯注于写作,必须忽略一切与写作无关的事。我必须状态很好。
忽视那些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夜晚,忽视看着广场舞上的热闹欢笑心里陡升的悲伤,忽视我越来越频繁的以看不到希望的“你一定可以”结尾的迷茫又安慰的日志,我几乎真的以为自己状态很好。
当然事实是,我崩溃了。
应该说逐梦这条路,我走得跌跌撞撞,我对自己要求很高,我要在什么时间之内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要自己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可是有句话说,付出也不一定有回报。
很长一段时间这真是我的真实写照,我焦虑不堪我不知所措我无能为力,我望着灰色的天空,白玉色的路灯,蒙着灰尘的树叶,内心生出一种绝望来,我看着广场上跳舞的人们然后突然眼泪就掉下来。这样的情绪经常有,在写作不顺利对自己失望的时候,我以为这已经是自己最差劲的状态了,但是我小看了生活的伏笔,这一次次失望又希望又失望,都只是一个积累,等待一次爆发。
直到一次,在跟小海子聊完天之后。
他说你这样不对,你太激进,你太在乎结果,你心理有病,你该去看心理医生。我不承认,直到他一针见血地说:“是不是觉得没有以前开心了?”那个时候,我才终于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全是对的。
我的状态其实一点都不好,我压力很大我睡不着觉我不开心,我感觉到进步但是我讨厌自己只有这一点点进步达不到那个标准,我不敢想两年之内我做不到该怎么办,我有强迫症没有做到自己规定要做到的事情我就不能放过我自己,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全部重心我所有的情绪都只为它而变化。他说,让梦想把你弄得这么悲催,难道对吗?他说,既然是你认定了要坚持一辈子的事就不应该这么激进,还有那么长的时间不一定要急于一时啊。他的话,每一句都敲在我的心上。我说,我会调整的。
第二天我就刻意不再去想写作的事,不开电脑不写计划,我以为这样我会调整过来,可是却使自己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我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好像生活突然空出来一块,找不到东西来填,也无法再去写作,潜意识里已经警告自己不要再想那件事,一想就焦虑得快要爆炸。我想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对自己之前的生活状态、努力和计划产生质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仿佛听到了信仰动摇的声音。
那天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想不到了,在雨中焦虑地走着,然后看到一辆献血车,竟上去抽了300毫升血,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突然的勇敢,而是我不知所措的绝望的一个发泄口。那天晚上四级模拟考,我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字母,忽然觉得恶心,听力都没有听完就走了。晚上一个人走在小路上,很冷,有冰凉的雨点打在手臂裸露的皮肤上,我忽然感受到一种无比深刻的孤独,曾经我以为我永远都不会觉得孤独,可是在那个时候,在信仰动摇的时候,我竟然一下子就脆弱到这个程度,连孤独都无法抵御。记得当时我想,我似乎能够理解一些自杀的人的心理了,他们是被自己崩溃的心理杀死的。
第二天,我依旧在那种难耐的煎熬中度过,特别是最后一节课,看着老师在讲台上嘴巴一张一翕,身边的人不知道为了什么事笑得很开心,我忽然有种自己与整个世界隔开的感觉,他们看不到我即将溺死在焦虑中,在做着属于那个世界的事情。又是那种深刻的孤独,想起昨天和闺密说起我状态不好时她瞪大眼睛那句好不天真的“为什么”,我恨这里为什么没有一个能够理解我的人,为什么所有能听懂我的话的人都不在这里。周围依旧吵吵嚷嚷,我依旧快要溺死快要崩溃快要爆炸。
直到接到爸爸的电话。他当然不知道我正处于这样的状态,可是仿佛就是心灵感应一般,一向都只是随便问几句的他忽然在要挂电话的时候,问我最近压力大不大。就这样给了我一个出口,虽然我并没有跟他解释很多,可是爸爸说“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管安心读书”,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的心忽然安定下来。是啊,还有爸爸呢,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最大的依靠始终都在呢,即便我知道以后毕业我必然不会依靠他的力量去从政,做他帮我找的安稳工作,即便我知道以后肯定会自己出去闯,可是爸爸的那句话还是像一剂镇静剂,让我烦躁焦虑了那么久的心,忽然平静下来。
那时我正准备过马路,看着来往的车辆,我忽然就笑了出来,松懈的笑,释放的笑,我看着周遭的吵嚷的人,忽然感觉,我又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
当我过完那两天,再回过头想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太可怕了。噩梦一般掉进思想的黑洞,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光的两天,真的太可怕了。就是经过信仰动摇的这两天,我明白了失去信仰会有多可怕。如果是一直都没有的话那还好,依旧稀里糊涂过日子,但如果是有了之后又失去,那么失去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信仰这么简单,与之同时死去的,还有生活的激情与勇气,我便会由人,变为行尸走肉。
二
从那一场崩溃到下一次正式重新开始写作,我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调整期我没有在生活里安排写作的位置,而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上课,复习,期末考试,实习,当然偶尔有灵感的时候,会在纸上草草记录一下,以后有心思的时候再发展成故事。
我在慢慢找回生活的感觉。
当然,这不代表我放弃了写作,它始终在我心底,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被我重新拾起。
经过那一场崩溃,我发现我心态平和了很多,我不急了。我开始有一种笃定感,我觉得我一定会实现梦想的,一定会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我等得起吗?我当然等得起,我才19岁,我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去做这件事,大学毕业了又怎样,大学毕业就不能继续写了吗?我甚至在想:以前自己究竟想不通什么,到底在急什么,赶什么。
回顾往昔,竟觉得后怕,自己竟将生活的全部都押在梦想上,难怪当这“病态的奋斗”被戳破时,自己的生活几乎分崩离析。倘若不是亲情拉了我一把,我不敢想象自己会怎样。
“人生最美的时候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为梦想奋斗的过程。”到这一刻,我才真正开始理解这句话。
当我调整得差不多又重新开始写稿子之后不久,我又在豆瓣开了个帖子,因为我觉得这是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开始,我的心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要重新好好地走梦想这条路。
所以这个帖子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记录现在开始自己为梦想所走的每一步。是的,我不急了,我对写字的看法已经健康了很多,但我不否认的是,它在我的生活里依旧占据着最最重要的位置。
这真是我的幸运帖子,开帖第二天,编辑通知我,我的稿子过终审了。
当时的反应不是我曾想象过的,眼冒泪花手打颤,像电视里得了金牌的运动员一样激动不已。我真的以为我会这样,可我当时只是盯着那几个字愣了两秒,然后笑了,内心始终平静。
我想说,梦想啊梦想,你没在我绝望得要死的时候雪中送炭,却在我战胜自己之后给我锦上添花。我是该谢谢你,还是谢谢你呢?
三
往后就有点顺利了,接二连三地过稿,真是有点儿难以置信。
将心态放松之后,我状态好了很多,不再焦躁,还算平静地看书写字,和室友关系也缓和不少,也开始忙活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减肥,比如学英语。
而对于梦想的态度,我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那是我看到十二的一篇文,叫《最难的一件事其实叫随遇而安》,里面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有一些小朋友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专栏作家。我只能告诉她们,写字这事,远不如过好自己的人生。在文字中造梦,生活中一塌糊涂的人,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和不幸,在我看来。”
就是这一句——“写字这事,远不如过好自己的人生。”
看完之后,我想了很久。
我想起了很久之前,我急功近利地追逐梦想的那段日子,那时我想,我不要去逛街不要花时间打扮不要和朋友闲聊,我所有的时间都要写作,一秒都不可以浪费。我看着很多大神的博客,她们自由随性的生活令我羡慕不已,我当时是这样以为的,只要我的文字可以发表了,还有随之而来的稿费,我就可以去很多地方,我就可以去过那种边流浪边写字的生活了。所以我要再努力一点,要让别人承认肯定我的文字。所以现在艰难一点没关系,只做写作这一件事,生活再不需要其他。
尽管那时的我不愿意承认甚至还自以为状态好,但事实上,是整日没有笑容,所有人都觉得我高傲难以接近冷冰冰,和室友关系剑拔弩张,脾气暴躁,糟糕透了。
直到后来调整过来。
再到现在,文字真正开始发表的时候,再回想起当时的心态,觉得那是多么的幼稚激进啊。就算发表了又怎样呢?得到一次肯定又怎样呢?得到一笔不菲的稿费又怎样呢?生活还是这样继续着,还是要继续上课,考试,和同学相处,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平淡淡地寂寞地吃饭,睡觉,学习,发表的喜悦自然是有的,但是过后还不是平淡?就像《幸福课》里说的,经历了一个突发的幸福高潮之后,又降回到了幸福基础水平。
曾经,我把梦想当做生活的唯一。
后来,我了然,我说梦想不是生活的唯一。
现在,我更加认可这一句,写字这事,远不如过好自己的人生。
同样地,我如此推断出我所做的其他的事情,学好英语、减肥、练字、阅读……什么都不如过好自己的人生。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都不重要,把这些做好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我是说,最重要的,是愈加丰盛的灵魂,是愈加成熟愈加淡然愈加强大的内心。
想通了这些之后,我的帖子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它不再是我梦想的记录,而是我生活的记录,记录生活中的感悟,记录我在生活中获得心灵成长,记录我一点点拉高幸福水平的过程。
梦想,它当然重要,但请摆好它的位置。它不能代表生活,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追求梦想是很重要的事,但更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人生。
梦想狂热病
前几天豆瓣上又一个友邻说要注销了。当时我只觉得很突然,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突然要注销呢?
当然作为一个网络上默默关注她的读者,从只言片语中也无法去猜测她的生活,看完她的最后一篇日志,还是不舍,所以手一直往下拖,然后就看到了这样一句评论。大意是说,她的文章几乎全部都是关于梦想的,这样太过强调或许并不是正常的现象,他还揣测作者或许生活状态并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