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的短信能说明什么?别人看来,也许看不出什么,但许刚川却以为,三个字已经足够了,他的妻子和女儿,特别是妻子,可以从中读出好多好多东西。r
12、“被拆迁”们“找政策”r
人是感情动物,然而,不同时期的人,感情的取向却是大不相同的。孩提和年轻时,人都向往着要往外飞,进入一个新天地;而人一进入了中年,就希望生活稳定下来,特别是上了年纪,进入老年阶段后,则更懒于变动现状,莫名地生出一种恋旧心理。r
眼下,当福虎路西延拓宽,沿街的住房面临拆迁时,不同年龄段的人,表现出的感情取向就大相径庭,而包裹退休干部郗守泰的,便是一种浓浓的恋旧情结。说实在的,在内心深处,他是不希望被拆迁的。虽然说自己现在住的房子条件不好,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那种筒子楼,但他从荡西乡调回城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这个筒子楼二楼居中的那个九十多平米的住房里,保存了他近二十年的岁月记忆,而他一直以为,这近二十年,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现在,房子要拆迁了,他保存在这里面的那些美好记忆,就将随同这幢被拆迁的房子一起灰飞烟灭。因而,因恋旧提早而至的怀旧情结,使他本能地对拆迁产生了抵触情绪。虽然他也知道,城市交通建设是公益事业,福虎路拆迁也属于这一范畴,发展公益事业而进行的拆迁名正言顺,是谁也抗拒不了的,像他这样的老党员、老干部,更应带头响应政府号召,做拆迁让房的带头人。然而,理通却未必心顺,对福虎路拆迁,内心里还是觉得一下子难以接受。福虎路的许多拆迁户,就都持有与郗守泰相同的态度。这些因为福虎路拆迁而产生的事实上的“被拆迁”户们,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站到政府的对面,成为拆迁的“拦路者”。r
正是出于这种正常产生的思维轨迹和行为惯性,很自然地站到政府对面的福虎路的“被拆迁”户,在许刚川市长向拆迁大队大队长金达省耳提面命,亲授“教科书”,帮他强化对拆迁户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着针对性的“抵抗”行动。毛主席他老人家生前就说过:“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既然党和政府那么看重政策,那么,政策中有没有对拆迁户有利的东西可以利用呢?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从过去各级政府颁发的政策文件中,寻找有利于拆迁户的条文,用以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