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都市言情 > 《拆迁》全文阅读 > 第一章又见红海洋 (16)

第一章又见红海洋 (16)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入GTB决定一切的年代,经济落后的滨海市出干部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一段时间,滨海市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先后都有一人出了经济问题,省委对滨海的干部提拔任用就更加谨慎,最近几届市委、市政府的书记、市长都从外地调任。现任的滨海市委书记江和平、市长许刚川就都是外调干部。江书记调来的时间早一些,原是宁南一个经济发达县的县委书记,曾经创出“华夏十强县”的经济繁荣,依靠实干和超人的实绩走上副市级领导岗位,并且在省委作出“振兴宁北经济”决策后,作为组织措施选派来滨海,从副书记职务直接升任市委书记。江书记来后,把宁南重抓工业经济的一整套办法带到了滨海,并且利用老关系,借产业转移之机,将宁南一些大企业的老工业项目结合投资一起,引到了滨海,使滨海的经济迅猛发展,GTB的发展速度,很快就赶上并且后来又持续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并且在宁北这一全省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五个地级市中,第一家实现了“达小康”的奋进目标。提到这一切,滨海人对江书记都赞颂有加,省里曾先后几次准备提任到他为省级领导干部,有一次省人代会前,甚至已经传出江和平即将出任省政府副省长的消息。可滨海人不让,联名上书,恳求挽留。最终,为了宁北经济发展,为了滨海的老区人民利益,省委从善如流,在省政协给江和平挂了一个副主席的头衔,人却还继续留在滨海工作。这在宁中、宁北九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在滨海市,他江和平就是“天”,省委信任,老百姓拥戴,真正的一言九鼎,虽然难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万事古人!r

可是,滨海的经济发展虽然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但由于是十多前才脱胎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县城,所以,城市建设却相对滞后。进入“十一五”后,江和平在征求上下的意见后,按照省委“宁北地区五市要加强城市建设,迅速做大做强城市,实施跳跃式发展战略”的指示,制定了“利用两个‘五年计划’,将滨海建成百万人口的沿海重要工业、旅游和商贸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为了加快这一规划的实施,他多次请示省委,给滨海配一名有城市发展经验的年轻市长。去年初,省委在调整各市领导班子时,接受江和平的请求,将省城发展最快的河西新区的正职区长计刚川,调到滨海市任市长。年轻有为的许刚川到滨海后,就铺开了城市建设的大画卷,果真出手不凡,令地区闭塞而目光短浅的滨海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他那“霸道”透露果敢、细密不失严格、高效不分日夜的工作作风,尽管让滨海的干部一时有点适应不了,私下里也频有非议,但市委江书记对许市长的工作从来都是支持的,而且真的让人看出来是在培养他接任市委书记职务,许市长也心有灵犀,有恃无恐地拿出“说了就要算数,应了就要兑现”,“我的地盘我做主,舍我其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者姿态,因而,实际上,滨海还从没有一个干部敢站出来顶一回牛。只是,省里和中央收到的有关许刚川的人民来信不少,有的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让许刚川工作起来有点顶着舂臼跳舞的感觉,心中很是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