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晋二年,春。
凌玄素的死算是新帝登基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天下百姓对凌玄素的死皆是一阵唏嘘,并感念皇上的仁慈宽恕之心,未殃及裕王府一众无辜之人。这些都是天下百姓眼里所看到的,可朝中却多有大臣心里清楚的很,深知此次凌玄素的自裁并非诬陷皇后这么简单,可皇上只字未提,朝中大臣也心照不宣绝口不提。
姚丹青这几日朝皇宫去的勤,自打夏缨绯受到皇上的宠幸后,短短三个月已从夏美人一路晋封至正二品昭仪,今日皇上再下旨意,册封其为夏淑妃,其父亲夏炎由二品两江总督晋升为从一品刑部尚书。
而皇上这边宠爱夏缨绯宠的紧,对皇后则异常冷落,连续三个月未踏入未央宫一步。
对于皇上的冷落,裴瑾倒也乐得自在。
自打上回凌玄素的设计陷害,她在众人面前表明对轩辕煜的情愫后,自觉已没有资格成为后宫之主,一概免去了众妃每日清晨的请安。
闲来无事,便在宫中抄抄经文,打发空虚的日子。
轩辕煜的书信再没送入过未央宫,而裴瑾亦将曾经收藏的那些书信烧的一干二净。
“大哥去了有三个月了吧。”裴瑾头也未抬,依旧低头认真地抄写经文。
春风自半掩的窗吹了进来,卷起零零散散在地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有着抄满了的经文。
“三个月零八天。”姚丹青弯腰拾起一张,明眸扫了眼里边所抄的内容,低声念道:“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姚丹青放下宣纸,走至裴瑾跟前,问道:“娘娘难道想在这未央宫抄写经文度过余生吗?”
“我已无颜面见皇上,见后宫诸妃嫔。”裴瑾的声音平和,淡淡如水。
“我知皇后无欲无念,不争不显不露,可旁人未必如此。我听闻皇上今日已册封夏缨绯为淑妃,其父夏炎为刑部尚书。”
“这后宫多少浮浮沉沉,只要皇上喜欢,我如何阻止的了?”
“可夏缨绯此人却不容小觑,你的失宠便是她登上后位的机会。”姚丹青出声提醒,思绪飘远,“夏缨绯最大的武器是她的容貌,最难以防范的便是她的野心,但最杀人于无形的却是皇上对她的爱。也许你不知,夏缨绯曾是皇上第一个爱上的女人,求而不得……”
“丹青。”裴瑾终是放下了手中之笔,淡淡出声打断她的话,“可我所看到的,却非如此。”
姚丹青不再说话,等候下文。
裴瑾道:“皇上初登大宝,朝中局势未稳,各方势力对其虎视眈眈,尤其以律家为首。尤其是此次大哥领兵出征,皇上在朝中孤立无援,做个决策都要看律家脸色。到如今,他必须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夏炎便是最好的人选。”
姚丹青眼中微有赞赏,“阿瑾看的通透。”
裴瑾对她回以一笑,“如今的形势只盼望大哥早日归来,否则,皇上终究只是个傀儡皇帝罢了。”
“阿晟与北胡交战,连连传来捷报,我猜不出一个月就能大败北胡归朝。律家,嚣张不了多久的。”姚丹青轻声抚慰道,“其实今日我进宫,除了来看看你,还想去见皇上一面。”
“你想见皇上?”裴瑾眼中倒是露出一抹诧异,想起这些日子姚丹青匆匆进宫陪她小坐半日便会匆匆离宫,从不曾多逗留一分,“我以为你不会愿见皇上。”
“为了阿晟。”姚丹青眸内闪烁不定,如今再提及这些,眼中的恨意早已淡了许多。
“大哥能娶到你这样的妻子,真是他的福分。”
“阿瑾你错了,能嫁给他,才是我的福分。”姚丹青纠正,眼底的笑意皆化作柔情蜜意,“我去拜见皇上,你在后宫多保重身子,我会常来看你。”
御书房内,是不是传来的争执声响彻四周,轩辕璟高坐龙椅,双手撑着面前的龙案,面色阴沉地听着一众的争执不休,半晌未开口。
已经整整两个时辰,朝中数位重臣为了一个礼部侍郎的位置吵的不可开交。
而轩辕璟身为堂堂天子,却连决策一个吏部侍郎的人选都要得到质疑。
丞相律文灏、太师陆云池、中书令澹霖、以及六部尚书在场,竟只有澹霖与工部尚书张云锦、刑部尚书夏炎支持他的决策,其余数位大臣皆是异口同声举荐扬州刺史李嘉。
“律相不过是想扶植自己的人补这差事罢了,李嘉身为扬州刺史,从未接触过朝廷内阁政事,如何当得起吏部侍郎之职!”澹霖虽早已辩得口干舌燥,可面对重重质疑,虽有些力不从心,却仍旧坚持皇上的决策。
“想当初澹大人你也不曾接触过内阁之事,先帝也照样将你提为户部侍郎。”兵部尚书律中磊出言相驳。
澹霖一时语塞,眼中微有愠怒,心中却明白,这是律家一次刻意的针对。
“皇上!”御书房外,太监总管李云怯怯地出声打断了御书房的争执不休,他弓着身子禀报道:“大将军夫人姚丹青在外求见皇上。”
轩辕璟闻言,脸上的阴沉微微缓和,律中磊则厉喝道:“没瞧见我们正与皇上商议要事吗?让她候着!”
轩辕璟倒是缓缓一笑道:“正好,传她进来。”
“皇上不可,一介女流,不可妄听朝政之事!”律中磊连忙出声制止,粗犷的嗓音在御书房内极为凶悍。
轩辕璟却异常坚持:“姚丹青乃裴晟的夫人,她所代表着的便是大将军。”
李云即刻退下,赶忙去请姚丹青。
姚丹青在外边听闻御书房内时不时传来的争吵声,本想着自己来的不是时候,正打算离开,可李云却像是瞧见救星一般将她留下,并擅自入了御书房,向皇上禀报她求见之事。
李云是何等人物,在先帝身边侍奉多年,察言观色早已耳濡目染,他此举必然事出有因,想来是皇上遭遇困境。
“夫人,皇上有请。”李云侧了身子,迎姚丹青进去。
姚丹青收回思绪,便迈步进了御书房。
才踏入御书房,便觉着在场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朝她望了过来,她缓步前行,缓缓欠了个身,“妾身姚丹青参见皇上。”
轩辕璟挥了挥手,示意她起身,“裴夫人来的正好,朕正与众臣商议吏部侍郎的人选,却迟迟不能做决定,如今大将军远赴北胡出征,你便的一言一行便代表着大将军。你倒是说说看,谁能胜任吏部侍郎的职位?”
姚丹青起身,对上轩辕璟眼中充满了期待的光亮,心中却是一沉,原来众臣是在商议吏部侍郎的职位,轩辕璟此番请她进来,无疑是想请她来解决他的困境。
姚丹青轻声细语地开口问:“不知皇上与诸位大人因哪两位迟迟做不出决策?”
澹霖清了清喉咙,上前一步道:“皇上属意金科状元白启,而律相则举荐扬州刺史李嘉。”
姚丹青听罢,才缓缓开口道,“倒是个难题,金科状元白启初入朝廷,火候不够,难堪大任。而扬州刺史李嘉虽为官多年,经历丰富,却也对内阁之事一知半解。”
“说了等于白说。”律中磊冷笑一声,眼底满是轻蔑。
姚丹青继续道:“照我看来,二人皆不适合任职吏部侍郎。”
轩辕璟问:“那你可有好人选?”
“妾身斗胆,举荐侍中段韶任职吏部侍郎之职。”姚丹青一语既出,在场诸人面色各异,尽显诧异。
姚丹青则继续道:“段韶此人曾以一篇《天子策》艳惊四座,蒙前太子轩辕珞赏识,凭满腹文采升至四品侍中,四年来对朝廷内阁之事略有接触,是吏部侍郎的不二人选。家父姚明轩在世时,亦对其欣赏有佳。”
此时的澹霖则与夏炎、张锦云对望一眼,亦是不解为何姚丹青会推举段韶任职,朝中皆知这段韶是律文灏的人。
皇上召姚丹青进御书房的目的,是为了让她代表裴晟支持白启任职,而此番姚丹青却如此不知轻重的推举段韶,无疑是给皇上泼了盆冷水。
陆云中倒是扬眉一笑,“裴夫人说的好,臣倒是将段韶此人忽略了,确实是个有才情的人,任吏部侍郎之职再好不过。”
轩辕璟亦是愣住,盯着那敛目低眉的姚丹青,猜不透她心中所想,却选择相信她,将紧蹙的眉峰松开,笑道:“段韶此人确实满腹文采,朕也颇为欣赏,律相,你觉得呢?”
律文灏面色平静无波,一双精锐的目光却若有所思地盯着姚丹青,半晌才开口道:“段韶确实能堪当此任。”
“好,既然都赞同,便这么定了。”轩辕璟猛然起身,大步离开龙案,朝姚丹青走去,“今日议政便到此,你随朕走。”
姚丹青见轩辕璟点了她随圣驾,旋即转身尾随其后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