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藏婚(原名<情爱拉萨>)全文阅读 > 第311章:卓嘎:变化

第311章:卓嘎:变化


“家长,你不去看次仁舅舅,他会生气的。”我故意大声说,打破了僵局。

“回来再去拜访吧。”他说,并不看大家,说:“天天,过来,坐阿爸前面。”

天天答应一声,高兴地爬到了嘉措前面坐好。

“走吧,早走早到。”嘉措对我说:“上来!”

我不敢看扎西,知道他一直盼着能跟我一起回娘家。事情的突然变化不是我所能掌控的,心里有些些替扎西难过。

在在嘉措的催促中我有些尴尬地跨上摩托后座,搂了他的腰。

洛桑和莲一个摩托,一航阿哥自己驾一个摩托跟在后面。

三个摩托车行驶在乡村的土公路上,扬起一溜尘烟。


到家是中午。

只有嫂子和奶奶在。阿爸到邻居家喝酒去了,大哥在地里。村小学的老师去拉萨打工了,二哥初中毕业,村里就让他暂时代替了老师,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

奶奶看到我们,高兴得嘴都合不上。叫嫂子“快去叫他阿爸回来,卓嘎拉回来了,我的卓嘎拉回来了。”

我把天天拉到前面,说:“快叫嫫拉好。”

天天看着奶奶,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问了个好。

“这是我的儿子,叫扎西罗布,小名叫天天。”我附在奶奶的耳边,大声说。

“好好好,小卓嘎的孩子也长大啊。好啊。”奶奶说,脸上深深的纹路苏展开来,拉了莲的手。“快坐快坐,大伙别站着,都坐下。卓嘎,你去打一壶酒,还在原来那个桶里。”

我答应一声,向后面的库房走去,天天拉着我的衣摆。“你不是一向胆大包天的吗?这回到害怕了。”我蹲下看着天天,点了点他的小鼻子说,“跟着阿爸,阿妈马上回来。”

天天不情愿地向嘉措走去。

我进了库房,发现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木头的酒桶结了厚厚的黑垢还在窗边,青稞码在墙根处,就是小窗处的那一抹斜斜照在地上的光线以极光影中飞舞的尘埃,都还是一模一样。

生活的节奏啊,依旧,变的只是人心。

我接了酒出去,给每人倒上一杯,给莲倒了杯白水。

随着楼梯响,爸拉和大哥回来了,后面跟着嫂子和两个侄儿。大伙都站起来,打着招呼。

我拿过酒壶,爸拉和大哥从怀里掏出银质的酒碗放在桌上,我一一倒满再双手奉上。

“你们有一年多没来了吧?听说你们在拉萨买了房,是真的吗?”爸拉看着嘉措问。

“是的,爸拉。我们都在拉萨,工作比较多所以没能来看你。爸拉和家里都好吧?”

“都好都好。罗布长这么高了?”爸拉喝了一大口酒,抹了一把嘴角的酒渍,看着天天说.

“罗布,向波拉(藏语:爷爷)问好。”嘉措拉过依在莲怀里的天天说。

“波拉好。”天天点着小脑袋,好奇地看着爸拉,突然问。“波拉,你的下巴上为什么长白头发?”

“啊……”大伙愣了一下,蓦然哈哈大笑。

莲扭过天天,“宝贝,你太可爱了。可爱死了。”

“天天,波拉下巴上长的可不是白头发,那叫胡子。”我笑得都快叉气了,捂了肚子蹲在地上。

二哥是中午回来的,拿着书本和一盒粉笔。他放下东西说:“今天乡上来人说,村小学要撤了,把三个年级都合并到乡小学去。唉,又有好多孩子无法上学了。”

“合并到乡完小不是很好吗?”卓一航不解地问。

“上学就远了啊。本来有些家长就不愿让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就更可以找借口让小孩放牦牛去了。”二哥说。

“三个年级有多少学生?”莲问。

“十二个。一年级八个,二年级三个,三年级一个。”二哥说。

“都是你一个人教啊?”莲拿过他的课本随意翻着问。

“本来有个老师,是乡上分来的。人家嫌我们这里条件不好,去拉萨的私立学校工作了。村里上过学的近几年都出去打工,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千把块钱。乡上只给代课老师一个月两百块,这么点钱,谁愿意啊?”二哥说,把一杯青稞酒全灌进口里。

“我觉得你还是尽量做做家长的工作。现在不比过去,就是打工,上过学的也比没上过学的要好些,至少会认点简单的汉字,听得懂简单的汉话啊。”莲说。

“唉……也只能如此了。”二哥叹了口气,再次把一杯酒灌进口里。

我们家是个比较老式的家庭。大哥二哥会做酥油花,每年藏历年前会做些传统的“折不扎(插在切玛斗里的酥油花)”拿到县上去买,挣回一点零花钱。不忙的时候,二哥也会去其它地区打短工,但时间很有限。因为家里牧场需要人、地里也需要人。

所以这几年,村里男人多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的生活还在原地踏步。

如果学校解散,二哥连那一个月两百块钱的收入都没有了,确实该另做打算。晚上我听到嘉措在跟爸拉说,让二哥跟他一起去拉萨打工。有了钱,收割的时候如果忙不过来,就请人来暂时帮忙也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