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两位皇帝与白帝城的一番来历。r
只是,当他们来到白帝山顶,站在白帝庙的大门前时,宝若却有些迷惑了。明明门顶大书“白帝庙”三字,门两侧却悬着这样一副不伦不类的楹联:r
“万国衣冠拜冕旒,僭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三分割据行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r
不难看出,楹联的作者褒贬分明,对扶植“正统”王朝的诸葛亮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僭号称尊”的乱臣贼子公孙述则加以恶意抨击。r
实在奇怪得很,白帝庙原为纪念公孙述而建,与刘备诸葛亮根本沾不上边。可不知始于何时,白帝庙内竟无白帝,而刘备横插一竿反成了庙里的主人,倒真是上演了一出“僭号称尊”的滑稽剧。r
这实在是一种历史的荒谬。难怪南宋诗人陆游也对这种现象深表不满,因而特作《入瞿塘登白帝庙》一诗阐明自己的立场:r
参差层颠屋,帮人祀公孙。r
力战死社稷,宜亨庙貌尊。r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r
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r
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r
是的,公孙述虽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始终不甘屈辱,当刘秀劝他投降时,他只是慨叹:“一兴一废都是天命,岂有投降的天子?”最后战死沙场。r
而刘备之子刘禅也是个亡国之君,可当邓艾的大军才抵城下时,他却叫人把自己的双手反绑了,然后倒骑着骡子走出城门请降。r
两相对比,具备“正统血缘”的刘禅,与被指称为“大逆不道”的公孙述,两者谁更丑恶,谁更可爱,不是一目了然了吗?r
此时再看看门口那副楹联,居然能保留到今天,真是不可思议。r
而走进白帝庙内,这种不可思议依然在许多地方可见。比如,庙里的主要建筑明良殿,最初是祭祀公孙述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刘备的祠堂。r
里面不但供奉着刘备和诸葛亮的塑像,更有当年刘备托孤整个场面的再现,白帝庙早已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刘备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