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批评”二字,可能我们头脑中最先浮现的就是一些比较苛刻的话语。但很多事实证明,批评的语气和言辞如果过于犀利,不但会让他人的自尊心受损,而且还会挑起他人的叛逆之心,到最后反倒是没起到真正教育的意义。
事实上,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我们在批评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恶言中伤别人,哪怕出发动机是好的,你也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批评对方。如果想让对方乐意接受你的批评,不如换一种温和的方式,温婉地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给批评加点“糖”,效果肯定不一样。
有一对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年之后,丈夫发现妻子在家务方面越来越粗心,相反,对看电视、跳舞、读通俗小说之类的事反倒越来越感兴趣,而且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闲事上。
一天晚饭后,丈夫问妻子:“晚上准备做什么呢?”
“看电视呀,你没注意到吗?那部连续剧演到了高潮部分呢!”
“看完电视以后呢?做什么?”
“嗯,我想想,对了,琼瑶的那部小说还没看完,我想继续看完,另外我还要写一点儿感想。”
“当这些事办完之后,你能不能帮我做点事呢?”
“好啊,什么事?”
“给我准备一双不带窟窿的袜子和一件不缺纽扣的皮衣。”
妻子一听就笑了,她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她的丈夫道歉。
这位丈夫可谓是极具讲话的技巧!他先耐住性子,等对方把缺陷充分表现出来之后,再以委婉的口气将事实列举出来,使之与缺陷相对照,产生强烈的反差,从而造成既好笑又有责备意味的幽默效果,使对方听后不觉刺耳,最后让妻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另外,在西方欧美一些国家,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批评方法,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句。这样,在批评中加点“蜜糖”就会让人感觉不用那么难堪,从而巧妙地减少了因愤怒而引起的冲突。
换一种方式,显然会让批评和被批评者都能换一种心情。诙谐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让批评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种玩笑话,但实际上却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这样的方式无疑更能让对方接受。
但是又有一部分人认为,先赞扬再批评,加点“蜜糖”进“苦药”,用意太明显,“药”本身的作用可能会失效,所以很多人并不喜欢用。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当你找到某人表扬他时,他根本听不进你的表扬,他只是想知道,另一棒会在什么时候打下来—表扬之后有什么坏消息降临。
其实,在批评他人的时候,许多聪明的人会把表扬放在批评之后,当我们用表扬结束批评时,人们考虑的更多的将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你的态度。在批评结束时对他人再表示鼓励,让他把对这次批评的回忆当成是促使他努力的动力,别人当然会欣然接受。
此外,批评后我们还应该让对方知道,虽然他屡次在某件事上处理不当,然而你仍然很看重他。
所以,当别人犯了错误,我们需要批评的时候,请把对方摆到和自己平等的一个位置上来,用委婉、幽默或暗喻的方式来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并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那么他自然会心悦诚服、真诚地接受你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