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全文阅读 > 第76章 善于倾听,真意往往在言外

第76章 善于倾听,真意往往在言外


  著名作家鲍威尔曾说:“我们要聆听的是话语中的含义,而非文字。在真诚的聆听中,我们能穿透文字,发掘对方的内心。”

  成功的人士大多善于倾听,当然,他们在倾听过程中,并非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是用心去听。在倾听过程中,不断搜集谈话者的兴趣爱好,了解谈话者的脾气禀性,然后在适当时候提出一些中肯的观点。他们的这种做法赢得了他人的好感,从而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

  与上级领导谈话要注意,领导的语言是最具揣摩性的。比如你刚到一家公司不久,领导找你谈话:“你到公司还没多久,工作成绩不错,以后有什么打算呐?”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含有领导特殊的意图,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态。你若很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志向,领导会以为你过于幼稚而缺乏城府;你若大谈自己与公司不相干的事业理想,上司会了解到你眼下只是把公司当成一个跳板,一旦有了机遇你就会远走高飞,根本没有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算。

  总之,倾听是说话的前提,有效倾听则是沟通双方心灵的桥梁,只有能有效倾听,才能理解别人的意思,揣摩他人的心思与性格特点,然后对症下药,说出别人爱听的话。怎样能做到有效倾听,听出弦外之音呢?

  一。要集中注意力听

  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是由于别的原因而不想倾听某人谈话时,最好是客气地提出来:“对不起,我很想听你说,但我今天还有两件事必须完成。”如果你不真心愿意听而又勉强去听,或是装着倾听,则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开小差,比如一边听,一边翻书或做别的、想别的。你的举动逃脱不了说话人的眼睛,说话人会对你的态度产生很大的不满。

  二。要耐心去听

  要等待或鼓励说话者把话说完,直到听懂全部意思。有些人语言表达可能会有些零散或混乱,但如你有足够的耐心,任何人都可以把事情说清楚的。

  遇到你不能接受的观点,甚至有伤你的感情的某些话语,你也得耐心听完。你不一定要同意对方的观点,但可表示理解。一定要有耐心甚至要想办法让说话人把话说完,否则你就无法达到倾听的目的。

  三。表示理解,适时进行鼓励

  聪明的人明白,倾听时脸要向着说话者,安静、认真地听,眼睛看着说话人的眼睛或手势,充分运用理解说话人的身体辅助语言。同时,必须适时用简短的语言如“对”、“是的”、“确实如此”等,辅以点头微笑之类的动作进行适时的鼓励,表示你的理解或共鸣。一定要让说话人知道,你一直都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并且也听懂了他所说的话。

  四。要避免某些不良的习惯

  我们要回避一些不利于倾听习惯的诱惑。比如,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或话题,任意加以评论和表态,把话题拉到自己的事情上来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良习惯。

  因此,我们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如果不想做一个蠢头蠢脑的人,就应该学着聪明一点,学会用耳朵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