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有一项很受欢迎的运动叫“相扑”,其实,“相扑”运动源于我国古代,后来传到日本,才被日本人发扬、发展,并成为他们国家一项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相扑比赛是在两位体重几百斤以上的大胖子之间进行的。比赛开始后,两个肥胖的大块头,光着身子(只有下身处挂了一片布条子),双脚叉开,腰稍稍地弯着,仰头瞠目,虎视眈眈地狠盯着对方,还没动手,架势就已经很吓人了。正因为这样,我国古代书籍中借它来比喻装腔作势显威风,后来特指自高自大,为显示身份而装腔作势,高高在上的冷漠态度,目中无人的藐视目光,以及爱理不理的官腔,动辄训人的蛮横专断态度,等等。这种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其实还是没有真才实学,感到心虚,企图用“架子”抬高自己,以掩饰内心的不好意思。说到底,还是不好意思的心理在作怪。
正如越没道理的泼妇叫骂声越凶,职位越低的官员官架子越足,职场中,那些本事不够硬,工作能力不够强的人,往往更喜欢宣扬自己在这方面、那方面很厉害,甚至吹得神乎其神,生怕被人当做凡人。若要真让他们身担重任,其结果还真令人担忧。《三国演义》当中的马稷,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这是为实现统一大业做出的重要一步。出师后,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马稷这个人呢,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才能也不见得突出,更要命的是他比较自负,总认为自己是天下奇才。诸葛亮心中并非全无担心,但马稷信誓旦旦,言辞凿凿,还主动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最后还是赌了一把,决定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说不定他真的是个奇才,只是以前没用机会展示而已呢。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为了保险起见,诸葛亮派王平将军随行,防止马稷判断失误,一意孤行。马谡一一答应。
然而,军队到了街亭,马谡却把诸葛亮的话抛在了九霄云外。他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要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谁知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都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架子摆得十足,一副天下唯我独有才能的样子,还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看出如此布兵的危险之处,再次谏阻,马谡认为王平不把他放在眼里,顿时火冒三丈,说道:“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劝阻无效,只得眼睁睁看着马谡将大军布于山上。结果,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马谡顿时一败涂地,失守重要据点街亭,继而被诸葛亮斩杀。但是,这仍然挽救不了蜀军,街亭失守,战局骤变,诸葛亮只好退回汉中。整个战争局面由此改变。
马稷之死也证明,喜欢摆架子的人,大都是在虚张声势,而且百害而无一利。有时候,职场也如战场,把架子高高摆起,虽然不至于送命,却也没什么好处,轻则不受大家欢迎,重则在工作中犯错,白白浪费机会,损失企业利益。这种毫无用处反而有害的架子,何必去摆呢?这种空有其表毫无威力的声势,何必要大肆虚张呢?
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架子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面的标牌上有一行字: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旁边另一只鹦鹉前面的标牌上则写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买鹦鹉的人犹豫了:这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灵活可爱,能说会道,到底买哪只更划算呢?一时决定不下,于是这人继续转悠,结果发现了第三只鹦鹉。这只鹦鹉已经老得掉了牙,毛色也暗淡散乱,看上去没什么灵气。但是,它面前的标价牌却赫然写着:售价八百元。这人百思不得其解,赶紧问老板:这只鹦鹉难道会说八门语言?谁知店主摇摇头说:不。这人就更觉得奇怪了:这只鹦鹉看上去又老又丑,既然又没有能力,凭什么值这个价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是能力超强的人,而是懂得谦虚低调、善于珍惜和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身价的人。而真正有身价的人,也无需大肆张扬,即使毫不起眼,该拥有的价值还是一分不会少。
恩格斯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智者。恩格斯天生聪颖,家境又不错,二十出头就精通26国语言,激动时还会用20国语言结结巴巴地骂人。就是这么一个天才,在学术上,却甘愿一生都在马克思的影响之下,当马克思的助手,竭尽尽力支持马克思,最后成就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一生毫无价值吗?是他太低调、太不会摆架子,才令自己被马克思的光环掩盖了吗?恰恰相反,如果恩格斯是一个喜欢摆架子、出风头、高高在上的人,又怎么能够成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呢?若他在与马克思的合作中,没事就摆摆架子,抢抢风头,很难想象世人还能不能得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财富。而今人们都不会忘记恩格斯这个人物吧?所以说,有时候,甘当绿叶,也是成就自己的大好机会。
我国民间还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话:“骡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这句话其实是告诫人们做人做事不要摆架子。王选先生便是一个不会摆架子的人。
王选先生被誉为“中国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升”、“中国自主创新第一人”等,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先后获得九项中国和欧洲专利。这样的成就,用古代的话来说,那就是功高位重。但正是这样一位可以理直气壮摆架子的人,恰恰十分谦和质朴,说话做事从不盛气凌人,显出高人一等的样子。他有句话说得好:“‘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去践行的。王选先生的作风,岂不足以让那些心虚腹空摆架子的人汗颜?
这些成就不凡的人尚且如此,我等职场中的普通人,又有什么资本和理由来摆架子?又能摆出什么架子?
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架子,谦逊更显自信优雅;假装的强者架子是空的,夸夸其谈只会显示虚荣和心虚。职场中人,只有放下架子,力戒虚荣心,才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让心静下来,以平常心在职场中为人处世,对待工作。其实,企业和老板以及同事最需要的,恰恰是这样“甘于平凡”的人,而不是架子摆得又高又漂亮的空谈家们。
5.信念使价值重生
人必须有信念
说起信念,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我是老生常谈而发笑——这又不是战争年代,有必要弄得跟董存瑞、邱少云似的吗?我想,这些人可能对信念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狭窄了。信念并非单单是战争年代的高举拳头勇于赴死,坚信“新中国必胜”,也绝不仅仅局限于胸怀鸿鹄之志、坚韧不拔地奋斗,更非只有伟人和英雄人物才拥有。事实上,信念是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而且应该拥有的一种意志,不论是烽火年代的革命战士,还是和平年代的凡夫俗子,不论是伟人英雄,还是贩夫走卒。
从心理学上来讲,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的人,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行为。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能通过意志激发一个人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使人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愿望,取得成功。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年轻人,不但个子矮,长相平淡无奇,甚至连自己的身世也不知道。他的性格也十分消沉悲观,年届三十了仍然一事无成,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有一天,他的好友为了鼓励他,兴高采烈地拿着一本杂志对他说:“亨利,我看到一份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的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而他独生子的特征几乎和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一听此话,半信半疑地盯着朋友看了半天,见朋友表情严肃,不像是逗他的,便从朋友手中接过那本杂志,对着那篇文章研究了半天,最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从此以后,亨利对自己的看法竟然完全改变了。他不再对自己矮小的个子感到自卑,反而欣赏起自己的这个特点:“个子矮算什么!当年我爷爷就是以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他不再对自己不太流利的英语耿耿于怀,转而以能讲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感到自豪。他不再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迅速退缩投降,而是鼓励自己:“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就这样,凭着自己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亨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挑战全新的高度。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便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也成为了令人敬仰的上司和对手。
后来,亨利派人调查自己的身世,结果证明,他跟拿破仑半点关系也没有。但他已经一点都不介意,而是释然地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可见,信念不但能拯救一个意志消沉、不求进取的人,还能激发他的极大潜能,使一个人脱胎换骨,由无名小卒变成职场上的精兵强将。可见信念的力量有多强大。
我也遇到过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是他的身材异常矮小,以至于大家都把他当“怪物”来看待,连陌生人都要对他多看几眼,并加以指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心里的自卑很深。沉浸在身体缺陷的阴影里的他,有一次还不幸遭到了老师的打击。那是在教室里,新来的老师在进入教室后,班长照例大声地喊:起立!大家都站了起来,他也不例外。然而,这位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立即请同学们坐下来,而是在寂静的教室里死死地盯着他,突然严厉地喊道:“站起来,刚入学就这种态度,不行!”同学们左右看看,都没有发现谁还在坐着,有些莫名其妙。老师耐不住了,走下讲台,径直走到他的座位旁,刚想拽他起来,却发现他原本就是站着的,只是因为个子实在太矮,让老师误以为他坐在凳子上示威。老师立即露出愧疚的眼神,但同学们已经毫不客气地哄堂大笑,目光全都聚集在原本就怕受人关注的他身上。他感觉自己在一瞬间被无数嘲弄、鄙视的眼神射得万箭穿心,恨不得立即死去。
当然,他没有真的去死,只是变得愈加的自卑,彻底封闭了自己,认为人生除了痛苦什么也没有。接下来,原本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整个人委靡不振,整日不言不语地发呆,直到亨利的故事唤醒了他。他意识到,信念是帮助他走出困境的唯一救命稻草,于是紧紧抓住了它。他用亨利的成功鼓励自己,振作起来,终于挽救了自己。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家庭也十分美满,给我讲完亨利和他自己的故事时,他感叹道:假如没有信念,我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也许,早在少年时期就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了吧!
诚然,不能说有了信念就什么困难都没有了,信念并不是万能的,无法保证一个人能做成所有的事情。但如果没有信念,一个人就没有方向,也没有动力,则势必什么事也做不成。亨利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坚信拿破仑的孙子能像拿破仑一样,天生具有英雄的血统,能克服任何困难,所以他才有了成功。而我的朋友,则从亨利的故事中看到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身体的缺陷并不能阻挡成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信念使他们努力去拼搏,终于挣破了命运的枷锁。
如何借助信念重塑自己的价值
众所周知,从平面几何角度来看,“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生活和工作可没有那么简单。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背景各自不同,心理上自然会有多多少少的对抗和消沉因素,精神上的迷茫、惆怅在所难免。这时候,人就像在登山,能登多高或是否能攀上巅峰,完全取决于心中是否有登顶的信念,以及坚守信念时间的长短。否则,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土堆也能被他视为万丈高峰般难以攀登。
心理学家表明: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你想取得怎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你的信念。信念,拆开来理解就是——信是人言,人说的话;念是今天的心。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今天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而且这个话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够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的。若一个人在心里老是不停地埋怨自己,否定自己,这就不叫信念,而叫自我摧残,这样的话念得越多,反作用就越大,终会带人走向失败。相反,若一个人在心里不断地鼓励自己,肯定自己,那他在人生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