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开公司也是如此。公司创立之初往往人员少,制度也不健全,在资金不足、销售渠道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的客观条件下,更应该脚踏实地,在应对政策时不应投机取巧,业务上也应谨小慎微,防止陷入骗子的陷阱。创业之初就应该着力健全财务制度,选好业务的主攻方向等等,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册何种性质的企业
到工商和税务注册是创立公司的第一步,但是很多人在创业之初对注册什么性质的公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里简单说一下。
注册什么样的公司或企业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考虑,但这与企业今后的运营休戚相关。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共有三类性质的企业:
①个人独资企业,②合伙企业,③公司制企业(其中公司制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明白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不用缴企业所得税(目前国家已将企业所得税率由33%下调至25%),所以企业在缴完个人所得税后利润就全归经营者所有了;而公司制企业赢利后首先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股东和经营者的工资和分红等收入还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从税收这点上说,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占有很大优势。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承担无限赔偿责任,而公司制企业只按照公司实际财产承担有限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你创办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或与人合伙成立企业,一旦经营失败欠下债务,若公司财产不够还,那么有可能你的房子和汽车等都会被法院强制拍卖用于还债;而公司制企业即使公司破产,股东个人财产也不会受到牵连。
这里有一个例子。上世纪8零年代河南曾经有五个同村的农民共同办了一个合伙企业,然后向银行贷款5零零零万元(真不知道当时如何贷出来的),那时利率非常高,存款的年利率都在百分之十几,更别说贷款了。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倒闭,银行起诉后法院到他们五人家里追债,可五个人当时除了几间茅草房外几乎是一无所有,法院根本无法强制执行,于是大家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到了9零年代,其中一个农民重新创业,这次非常成功,几年下来公司年营业额好几个亿。正在他春风得意之时,法院找来了。原来银行发现他现在有能力还债了,再次起诉他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年的5零零零万欠款加上高额的利滚利,总额已经好几个亿了,比他现在公司的总资产都多。这个企业家不服,认为当初是五个人办的合伙企业,与目前的企业毫无关系,退一步说即使非要还钱他也只应承担其中的五分之一。可法院不这么认为,合伙企业中的每个合伙人都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赔偿责任。法律是无情的,企业家名下的房产汽车及其他所有财产都被拍卖还债,公司也归银行了。这真是“辛辛苦苦十来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企业家想不开,自杀了。
但愿这种可怕的悲剧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因此注册企业时不仅要考虑税收方面的问题,还要考虑自己所经营的业务风险有多大、个人是否把握得住,否则虽然眼前省了部分税款,但以后的风险却太大了。
千万不要抽逃注册资金
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在某商店门市里租了几节柜台,用朋友公司的发票,小打小闹业务就开始了。每月挣的钱除去直接费用,再给朋友象征性地交点管理费,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什么工商税务压根与我无关,轻轻松松,自由自在。
随着业务量的增大,这种方法逐渐不灵了。首先,由于是用别人的执照,公司的公章财务章不在我手里,每回要是与客户或厂家签个合同或到银行入张支票都得去朋友公司盖章,麻烦死了;其次,每月发票使用量越来越大,金额越开越多,朋友公司的财务开始抱怨不好做账。思前想后,还得自己注册一个公司,否则业务无法继续发展。
那时候注册公司可不是件容易事。工商局税务局门难进脸难看,每回排几小时队,递上的材料人家看一眼,几秒钟就给扔出来了不合格,回去重新做。折腾了将近一个月,连公司名称都没核实下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托人找中介。当时成立一个有批发发票的公司注册资金至少要5零万元。我没有那么多钱,中介一拍胸脯,加点中介费,其他别管了。就这样,不到两个星期,所有的工商税务手续都办齐了,前后花了2万元。我想万事俱备,这下可以放开膀子干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在公司接待客户,进来两个穿税务制服的女人,为首的一个掏出证件晃了一下说:
“我们是税务局的,今天来查下账。”
我哪见过这个,赶紧叫会计搬来账簿,端茶倒水。
女税务问了问经营情况,开始翻账簿。没翻几页就找出了问题:
“你们注册资金是多少?”“5零万呀。”
“那怎么从账上看不对呀。资金都跑哪去了?”
资金跑哪去了?我心里想:我怎么知道中介把注册资金弄哪去了。
见我答不上来,女税务威胁道:
“你这属于抽逃注册资金,可是一种严重违法的行为,要往重里说呢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往轻里说呢也得罚个十万八万,这样吧,账簿我们先带回去,过两天你到税务局来一趟。”说完两个女税务拿着账簿飘然而去,留下我和会计面面相觑。
赶紧托关系找人吧。还好,毕竟我是本地人,总能找着一些拐弯抹角的关系,费了不少力气终于把这件事解决了。办完后,女税务还不忘提醒我:赶紧把钱补上,否则将来其他税务查账还得出问题。可是钱能补上,公司成立时作为原始资料的凭证和银行进账单怎么补呀!
过了两年,税务局又来查账了,不过来的是另一拨人,再次发现注册资金对不上。这回有了经验,照方抓药,破财免灾,有惊无险。过后我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税务局又不是我们家开的,不能把所有人都搞定吧,人家要老来查账还不把公司给弄破产了。好在几年下来有了一些积蓄,赶紧注册了一个新公司并将原公司注销。这回吸取教训,从头到尾办得规规矩矩,再没什么漏洞了。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原来好多了,只要按规矩交税,税务部门很少再到企业查账,即使查账也会提前通知而不会随意推门而入突击检查。不过注册资金这块还是要特别注意,不少人由于刚创业时资金不足而采用虚假资金注册,注册后再抽逃注册资金的方法办公司。这样做很危险,如果想把企业长期做下去,抽逃注册资金问题永远是公司发展道路上一个深埋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被税务部门查出来而被引爆。这是很多首次创业的人特别容易忽略的问题。
建立财务制度
十多年前刚创业时我们也就两三个人,自己进货、销售、维修、跑银行,每天挣的钱都揣到自己兜里,心里挺高兴。当时凑不齐开公司的5零万注册资金,于是就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基础知识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听都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看了我一眼问:
“你懂不懂?”
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吗!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
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有印象:
“怎么又你来了,公司会计呢?”
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实在受不了了,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个月3零零元钱,以后再不用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时,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这样看起来每年人员开支上能省不少钱。
随后公司的业务开展得不错,账面上没少挣钱,自己心里很美。年底关账时却发现公司账上资金并没增加多少,再盘点库存和应收应付等后,总觉得公司总资产增长与自己估计的相差很多。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发现,原来公司里不少人私下挣黑钱,而且有人经常偷拿公司货物和钱款,这不由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很多创业的人都有这种经验,但凡公司规模超过十个人,老板一个人根本管不过来,如果此时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那么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漏洞,大家你也贪他也贪,公司能剩下钱才怪呢。指望公司员工都像焦裕禄和雷锋一样思想境界高尚,门儿都没有!哪怕挣的钱提成给员工7零%,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零%。
这事让我彻底明白了只有财务制度健全,让心术不正的人无机可乘,才能管好公司,才能让粒粒粮食都归仓,否则那就是老板纵容员工贪污,能把好人都给带坏了。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她工作极为负责,对公司钱财严格把关,公司才有了明白的经济账。我常想,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即使只有4个人,那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公司里到底该不该用亲戚
对于初创业的小公司来说,招聘人才比较困难,自身条件摆在这儿,没有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啊。加上此时公司管理不是很规范,规章制度也不健全,各方面漏洞不少,这一阶段对于老板来说员工的忠诚可能比能力还重要。有没有一种员工既不在乎工资待遇又任劳任怨忠诚可靠?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自己的爹妈老婆大姑小叔了。所以小公司夫妻店很多,小公司里亲戚朋友很多,对于刚起步的公司,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亲戚的管理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五百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八九岁,相当聪明,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个把亲戚还能影响公司发展?因此我爽快地答应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父母经常向我抱怨。过了一段时间,公司为家远的员工租了宿舍,我顺势将表弟也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表弟人很机灵,又会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得很好,奖金提成总在前几名。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与老板的亲戚关系,对同事吆五喝六,对部门经理主管也时常顶撞,公司其他员工非常不满,但碍于表弟的特殊身份没人敢管。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从此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表弟非常聪明,他经常散布说公司管理层之间有矛盾,他是我也就是老板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公司对待挣黑钱之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我和表弟认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伙在干黑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可真是养虎为患了,公司员工如果都像表弟一样干,那可就离关门不远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和我一起创业的股东能买房买车老有所依呢。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成员陆续请出了公司,公司业务为此震荡长达半年之久。而表弟的父母也打电话来数落我半天,认为我太看重钱财,表弟不就是私下挣了点钱吗,都是亲戚,何必那么计较,弄得我无话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