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想实现的和未曾实现的
如果你问一个人:“小时候你想长大了以后做什么啊?”有类人会回答:“你该问,小时候你想长大了以后不做什么吗?”我就是这种人。从小到大,只要看到别人能做到的,脑海中都会闪过,要不我也试试?由于想法太天女散花,以至于我自己也搞不清孰真孰假。
我全力回顾了自己曾有的梦想,对比已实现的和没实现的,终于发现,梦想都与行动有关——不动就是幻想,动了就是梦想,动到底,梦想就实现了。也许有些我做的梦,刚好也是你的梦,果真如此,此刻开始,你我就算同梦中人了。
既是同梦中人,不知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传统教育体系不教我们梦想,也不知道怎么教我们。譬如怎么敢想自己的梦想?怎么量化自己的梦想?怎么相信自己的梦想?怎么珍惜自己的梦想?怎么保护自己的梦想?怎么激励自己的梦想?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只知道,我的梦想训练,就是听大队长在台前高声唱诵他的范文,范文通常气贯长虹,句型有力:“保尔·柯察金的影子,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鼓励我要像他一样做个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人,他的一生是伟大而光辉的一生,都在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为人民和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第一类/已经实现的梦想
我常常遇见很多没自信的朋友,询问我如何变得更有自信。我觉得他们真是眼光毒辣,找到组织了。你去问一个从头到尾就霸气冲天自信爆棚的人,他无法与提问者感同身受,只有找到我这种赤脚医生,才能得到自疗的土方。我告诉他们,秘诀就是内外双修。所谓内力,是你必须要做成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所谓外力,是你要找到别人鼓励你,给你信心。这两者,内力最关键。实现了你想实现的,事再小,也会有信心;相反,想做的事从没做成,即便你天天被灌蜂蜜,也没自信。事情的大小不重要,只要完成一件小事,就会相信可完成第二件,小事不断累积,逐渐变成大事,当你的很多想法都能实现时,你不能,也能了。
我第一次初试云雨时,堪称灾难。两军交战,战前浑身紧张,手忙脚乱,明知敌军暴露在眼前,也不知攻向何方,偏偏对方也没经验,急到最后,尚未开战,弹药已尽数付之东流。这种经验,狼狈不堪,噩梦如影随形,下次再战时,情不自禁地就会想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总会想:“上次都不行,这次能行吗?”未战先疑,当然又会败下阵来。再也找不到比这更伤自尊的事儿了,几次过后,心如死灰,毫无再战的勇气。此时,就算你师从葛洪,遍读玄素,也皆为虚空。连个真正开始的机会都没有,懂再多理论也纯属扯淡,还不如好兄弟以过来人的身份过来给个拥抱,说他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更能慰藉我那颗受伤的心灵。后来,老天也看不下去了,让我遇见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她从开始就不停地告诉我,我很棒我有多棒我怎么个棒法。她让我相信她并非仅仅是以战之名给我鸡血,重要的是,在她如沐春风的鼓励和孜孜不倦的引导下,我居然破天荒地大功告成了。虽然第一次的战绩不算骄人,但和昔日无功而返损兵折将相比,那简直是个历史性的转折。这次胜利,对我人生的意义是那么深远,我不仅在当时清晰明了地感受到了庖丁第一次杀完一头牛后的踌躇满志,而且开始有勇气去想,有朝一日要连杀十牛,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这件事,让我得到两个极其宝贵的收获:第一,你光说好听的没用,你光给激励也没用,关键还是我自己要办成事;第二,梦想是个放大的过程,自信是个累积的过程。
这就是自信心得以强大,大梦想得以实现的基本原理。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记忆中,自己最重要的原始跬步有那么两个。
想做一份可以天天出差的工作
1991年,我从宁波中专金融专业毕业,进了银行做临柜会计,开始了优越的牢笼生活。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到柜台的财务打好交道,在这些熟悉的面孔中,我对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最感兴趣。这小子几乎每周都到我这儿,递张用途栏写着“差旅费”的现金支票,提款结束,拎包走人。我每次和他打招呼都装作很老练地不经意地问:“这回去哪儿啊?”他常告诉我个犄角旮旯的县城,我佯装见多识广的样子,说声“不错”,目送他的背影远去,偷偷狠查地图,想象着他能去到我闻所未闻的很多地方,哈喇子乱流,那段时间,我地理知识突飞猛进,举国区县如数家珍。
那时的我,想法简单而纯粹,就是不要天天坐在办公室。在我当时鼠目寸光的认知中,我理解的世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可以做一份不用坐班并且天天出差的工作。做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接触更广的人群。我能想到世上最好的工作,就是企业的销售,这样就可以不用每天都坐办公室了。我非常确定,在我16岁走入社会,正式出道后的第一个梦想,就是离开银行,找个可以经常出差的工作。
为了达成这一梦想,少不了与家里开会。我蓝色性格的爹做事谨慎稳重,一生小心翼翼,和我沟通很少大声说话,表面上总是理解和支持,他认为吾儿有鸿鹄之志是好事,但未经历练,太过年轻,宜韬光养晦,熬到三年后,大专读完,再做打算不迟。而我娘听说我居然有这样的念头,首先将我爹打入十八层地狱,然后要将我逆天的妄想掐死在襁褓之中。娘通常会老生常谈地叨叨,娘这一生多么苦大仇深,多么颠沛流离,干了几十年的电焊工,没见过银行这么稳定的工作,银行的饭碗是多么金贵,银行的福利是多么好,银行平时发的手纸是多么细腻,银行过节发的带鱼是多么体宽肉细,银行待上几年混到信贷员就会有大把大把的人来求你……我早对这套说词的起承转合烂熟于心,每次听完,就表示儿子是个有理想的人,这么点富贵,是不可能淫倒我的。当娘发现儿子屡次不识抬举,立马就换了嘴脸,扯着嗓子喊要断绝母子关系,不过她总忘记她儿子的性格和她一样,这种做法只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越想控制我,我就越不能让你控制,于是硝烟四起,内乱不断。可惜那时的我在牢笼中无论再怎么求突破,无奈自己没本事没学历没专业没特长没经验没干爹没关系,找不到工作,只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自己不强大,就要受人欺,哪儿都一样。
那时,离开银行另谋出路的梦想与欲望随着母亲的打压,不退反进,与日俱增。我娘原以为我只是叫唤两声,闹闹情绪而已,可战斗一年后,发现她儿子意志的顽强远远超越她对儿子过去的全部认知。当爹娘偶然探听到我已暗度陈仓,全副武装准备离家出走,下基层走农村去正大饲料厂做销售员的那一刻,他们终于全面崩溃。为了我能坚持读夜校更方便,爹厚着老脸把我介绍到一家房产公司做销售,在银行工作21个月后,我终于改行做了销售,可以不用天天坐班了。
两个月后,我稀里糊涂地卖掉两套别墅,那两套别墅的业绩,在那个年代,让老板很爽,老爸很有面子,我终于觉得不欠人情,可以昂首挺胸了。好景不长,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我所在的房产公司基建叫停,从金饭碗里出来不到半年,我就要面临失业。老妈终于逮到机会来验证自己是多么英明,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了一下我黯淡无光的未来,再次把老爹骂得狗血喷头,然后建议我厚着脸皮去求求行长高抬贵手,原谅我年幼无知,继续收留我,我要不去,老妈她自己去。我装作后悔的样子,缓了下兵,两天后,跳槽到另一家房产公司继续做销售。
在新公司,我认识了新同事,这姑娘之前在广州业余时间做兼职化妆品销售——雅芳小姐,经她推荐,我成为雅芳先生,两个月做到全宁波业绩第一,浙江省遥遥领先,看上去真的有销售才华啊,可实话实说,当时干这买卖的人也没那么多人,没人懂直销,更没人知道雅芳是什么东西。这段有数字证明的经历,很快在雅芳总部正式到宁波大肆招兵买马时,派上了用场。几经波折,我终于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当时全球最大的化妆品直销公司雅芳的销售培训部,被老板抓到上海的总部工作,开始了我的培训生涯,实现了我天天出差的梦想。此后,流浪上海滩的故事拉开序幕。
从1991年7月进入银行,到1994年3月换了三份工后,正式进入雅芳,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梦想,总共花了两年零八个月。
想一日三餐都能吃得起肯德基
1995年夏天,我到上海已经一年。那时,我和胖胖经常晚上在西藏路肯德基谈工作,胖胖是我在上海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因为穷,约人谈事找不到地儿,依我们当时的水平,能找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又花销不大的好去处就是这儿了。为了省钱,我们常常是来了人,给对方买杯可乐,别人说“你们怎么不喝”,我就答“喝得太饱了,不用”,天知道,那是为了省三元五角。我时常和胖胖憧憬未来,那时重复最多的就是:“如果以后有钱了,咱要每天三顿,顿顿吃肯德基。”每天晚上我们相拥告别时,互相击掌,就拿这话激励自己。胖胖头脑活络,这个梦想比我实现得要早,我在多年里换了无数工作,无数选择,始终漂泊动荡,直到2003年培训公司上轨后,才算真正实现。实现那天,我请胖胖到西藏路吃肯德基,坐在老位置,面对面,我对他说:“今天我请你,就吃死在这儿。”我很清楚,那时他和我对此早已意兴阑珊了,但既然梦想从这里起来,就要由这里结束,有始有终,算是做个仪式,画个句号。
再之后,为了达成梦想,我将大梦想具体量化为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可切割的小目标。这样,我每实现一个梦想,相对于后面那个更大的梦想而言,就自动转变为一个阶段目标。例如,迄今为止,我认为最重要的实现的梦想是让性格色彩的培训课程从无到有,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培训体系,让性格色彩在大众中有初步的印象。而在当年,我认为最重要的实现的梦想是我终于改行做了销售,可以天天吃肯德基,所以,每个人对自我力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他能完成什么。在《传道》一文中,我阐述了自己的终极梦想,有朝一日,那个梦想实现时,现在这个就会变成一个小小的过站。
这事让我明白:当你达成一个梦想,你会获取等值的力量,而想得到更大的力量,必须完成更大的一个梦想。一言以蔽之,梦想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力量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当你将一个梦想达至峰顶时,你会给自己另一个全新的梦想,这是你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的唯一方式。
第二类/正在努力的梦想
在这类梦想中,如果我只能说一个最想的,毫无疑问,是“人人都了解性格色彩的价值,人人因性格色彩受益”。这个梦想十年来我没动摇过,在无数场合说过很多次,任何情况下,都是终极目标,为这事,我已努力多年。这个梦想不知我有生之年是否看得到,我以前总想,死前要做到啊,不能有人生遗憾啊,现在发现,还有后人可做,急啥急。我如此拼死拼活,也是心中有私,想着死后留个人人崇敬的清名,展现自己“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的派头,这说明我内心的档次和境界还远远不够,还停留在沽名钓誉的初级阶段。此事和你拉不上关系,按下不表,下面谈点你可能会有共鸣的东西。
想环游世界
可以肯定的是,有环游世界这个想法的人很多,也许你正是此中一员。多数人平时辛苦工作,假期几天宁可挤得头破血流,也要出去耍一番。如果每天去各地游山玩水,那是种多么嚣张的挥霍。可环游世界这个梦想,除了兴趣,至少需要两样东西:钱和时间。而通常,我们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我们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
在银行工作时,我就只敢动脑筋想怎么才有可能业余时间多出去玩,想来想去,天真地认为考个导游证是一箭双雕,融生活于工作,结果发现,当导游是份工作的时候,玩也变得提心吊胆,完全不是想象的那么回事,后来,进了雅芳,每周都飞两三个城市,公差之外也能顺便走走,用不着曲线救国,导游证就废了。
后来我开始有了点儿小存款,第一次出国旅游,感觉相当不错,我告诉自己以后要多出去走走,以免窄了眼界。但一回来,立马就被无休止的工作包围,继续为了生计和发展玩命奔波,我用“时间以后有的是,赚到钱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样的台词自我催眠了近二十年。现在相比以前,算得上有条件了,但我仍看不见丝毫实现梦想的曙光。
比如我常用自驾的方式减压,到处溜达。但马上面临的问题就是:第一,美景都在远方,俺们都在城市工作,而去远方都需大段的时间,可我日常的时间被各家各院瓜分了以后,少有整段大段的时间。第二,赚的钱还不多,比如大佬可随便去个月球散步,南极赏个鹅,北极玩个熊;而大婆喜欢的是上午在富士山脚泡个温泉,晚上就穿越到香榭丽舍大街喝咖啡,而我显然还没有充裕的银子和雅兴做这样的尝试。说到底,除了心情和兴趣,硬指标还是时间和钱。这两兄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像鱼与熊掌,永远都是矛盾的。我总告诉自己,别做梦了,没这两样东西,哪儿都别想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