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本来无烦恼全文阅读 > 第12章 放下计较心,收获慈悲心(2)

第12章 放下计较心,收获慈悲心(2)


  但是,这也正是具有成熟心灵的人能说出的话。

  对想拿走上衣的人吝啬地说“不给”的人,与想要拿衣服的人一样没水平。在心智成熟的伟大的人看来,那些人没有衣服穿还要受冻,是很可怜的。于是会想方设法,在对方想要拿走裤子的时候,给予对方更多的东西。这样考虑,就能对对方产生关爱,怜惜地看待对方。于是,就能够说出“那把这个也一起拿去吧”这样的话了。

  我们应该对包括蟑螂在内的微生物、细菌等,都怀有慈悲、温柔之心,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修养自己。那才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最好回馈。如果说出“不要被病毒疾患感染”这样的话,那和你说出“杀死敌人”这样的话没什么两样。那么你同病毒疾患就是一样的,你的心智完全没有成熟。

  让心回到安静平和的状态

  下面,我们转入慢动作冥想这一话题。

  佛教,原本就不是信奉什么的宗教,而是自我觉悟的实践法。而慢动作冥想,也正是释迦牟尼佛教诲我们,让我们能体验切实醒悟的好方法。

  慢动作冥想也可称作“智慧冥想”,是以彻底、客观地看待一切为目标的冥想。

  “只是客观地看待?要领悟这个的话不是很容易吗?”很多人可能都会这么想。

  但你一想就明白了,那些明智的、懂道理的人,当然是不会出任何问题的。

  比如说,你在公司升职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个明事理的人,那么你就能迅速看清处于新位置上的自己,懂得如何去处理好你该承担的工作。

  相反,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就会在这种时候嘀咕:“怎么办啊,让我担当这个职位。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位置呢?”为这些无聊的事情烦恼,变得越来越没自信,连工作都做不好了。既然已经晋升到这个位置,还去想是不是适合,完全是多余的。

  通过慢动作冥想增长了智慧,渐渐地,心灵就能得到治愈。一旦心灵得到治愈,心中就不再充满愤怒和欲望的激烈波澜,而是安静平和的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那是一种冷静的心态。失败也好,成功也罢,既不会狂喜,也不会失落。我也跟大家讲过,失败和成功,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多大的差异。这一点,总有一天你们也可以感受到。只要构筑了那样的心态,人就可以以最好的状态生存。

  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人类都是既不具备合理的知识,也没有智慧的。因此,通过慢动作冥想来培育心灵,还是非常必要的。

  释迦牟尼佛发明这种冥想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我们小乘佛教的长老们将它保护、流传至今。这是任何人都能简单实践的、非常合理的方法,很快就能感受到效果。下面,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实施方法,大家不妨试着挑战一下,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感受到,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的过程。

  无论烦恼或开心,只须关注当下

  慢动作冥想的目的非常简单,只为了意识到此时此刻的自己,在巴利语中称作“vipassana”。

  简单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vi”是“如实、明了、客观”的意思,“passati”是“观察、观望、用心看待”的意思。也就是说,好好观察此时此刻这一瞬间的自己。通过这种行为,能够让自己看穿心中固有的执念和魔障。因此,也可称其为“意识冥想”或“洞察冥想”。

  不管开心的事还是烦恼的事,不要对实际体验作价值评判,只要静静地观察就好。不要去做那些去除藤蔓、设法掌控等会制造出新问题的事,只是去意识,去感知。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你产生更多的智慧和洞察力,让波涛汹涌的水面变得风平浪静,映照出事物本来的面目。

  慢动作冥想,并不能让你到达某个特殊的世界,也不能让你获得与他人不同的超能力。同时,它也不是让你为了实现理想中的美好未来而去努力。唯有客观地意识和体会,但这也足以为你展现一个令你惊讶的深远世界。

  把心空出来

  试着回想一下平时的我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做事,都是些什么事呢?

  我们对于每时每刻获取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瞬间作出反应,并迅速作出评价,决定防御还是攻击。其结果就是,我们在自发反应上耗用了过多的能量,而最重要的心灵,却始终迷失在这样、那样的思考和幻想中,处于飘忽不定的状态。

  另外,我们总是抱着各种各样的希冀、期待和愿望,诸如“我没有能力”“我想体验神秘”“我想治疗疾病”“我想变成这样”等。因此,一想到自己,不是自卑就是自负,一想到别人,不是愤怒就是嫉妒。

  一天到晚想这想那,脑子如同被碎片塞满一般。由于心里面没有空出来的地方,所以也没办法装进宝贵的智慧,心灵根本得不到成长。

  借助慢动作冥想,停止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思考让人变聪明是一种常识。

  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家只要不停地思考下去,这个世界不就成了尽是聪明人的天堂吗?

  然而,实际上这个世界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充斥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疾苦。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问题,在于思考本身。实际上,人类之所以愚蠢,都是因为思考。

  因此,首先要停止那些愚蠢的思考。只要停止了无意义的思考,就能非常安稳地生活下去。

  但是,这没那么容易能做到。人们不仅这样、那样不断思考着,而且在看到某些事物的瞬间,马上又会产生新的概念,又开始思考起来。因此,为了能够观察到事物本来的样子,停止思考、仔细观察才是必要的。

  慢动作冥想的一大特征是实况转播,它能帮助你停止思考,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在心灵。为了不去思考,通过站立、弯腰、举手等动作,将自己每个瞬间的动作,在头脑中实况转播,不给自己留出思考的闲暇,就能避免自己的心灵受到污染。

  慢动作冥想的实践方法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聊一聊慢动作冥想该怎么做。由于慢动作冥想想要达到的,是仅仅意识和体会此时此刻的动作、行为、感情,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

  首先,让我们记住三个原则。

  (1)慢动作;

  (2)实况转播;

  (3)体会感觉的变化。

  “慢动作”指的是,身体并非以正常的速度运动,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动作慢下来。

  “实况转播”指的是,当下自己在做的事情,简单地在大脑中确认呈现。不要有空隙,不要有间断。消除瞬间的杂念,让注意力集中起来。

  “体会感觉的变化”,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每当举手、走路的时候,身体的感觉是会发生相应变化的;思考什么事情的时候,肯定也会因为激动而发生情绪的变化。不要试图去解释和分析这些感觉,仅仅去体会它。

  慢动作冥想,遵守这三个最基本的原则,也就足够了。

  大家可能会质疑:“就那么简单,能成吗?”我要说明的是,认为“不可能那么简单就能参悟”的那颗心,也是妄想的。

  不必急着去揭示那样的妄想,先试着实践一下。不要被这样那样的妄想所迷惑,要让自己坚持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意识,仅仅依靠这个去理解心和身体的关系,直到能够让心沉静下来。然后,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惊讶地意识到心灵的飞速成长。

  意识和感知到什么都无所谓,可以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在洗澡的过程中,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慢动作冥想。

  但是首先,还是从可以轻松做到的走路、站立、坐下这样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渐渐地,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场合,就都能够轻松地实践慢动作冥想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走路的时候进行慢动作冥想,比较容易入门。

  慢动作冥想法·实践(1):步行冥想

  从释迦牟尼佛生活的时代开始,对于那些开悟的人来说,如果有什么是比静坐冥想更有助于心灵成长的,那就是步行冥想。步行冥想,既不会令人困倦,入静又快,是可以快速实现身体与心灵调和的实践方法。

  这种步行冥想,既可以设定好三十分钟到一小时的时间,集中进行实践,也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走路的机会进行实践。当然,只要适合你自己的生活安排,哪一种方式都可以。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的时候,可以一边感受着脚的动作,一边在脑子里实况转播“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同时正常地行走。

  进行步行冥想的时候,首先挺直脊背,把手交叉放在胸前或者背在身后。先迈出左脚的话,就在脑子里想着“左脚”这个词,并让精神集中在左脚上,抬左脚的时候想着“抬起”,迈左脚的时候想着“迈步”,放下左脚的时候想着“放下”。接着,在脑子里想着“右脚”这个词,并让精神集中在右脚上,抬右脚的时候想着“抬起”,迈右脚的时候想着“迈步”,放下右脚的时候想着“放下”。就这样用缓慢的动作一边行走一边连续地进行冥想。

  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了。也没准你会厌倦这么简单的内容,脑子想要跑去开小差。但是,你一定要克服这一点,把冥想实践坚持下去。

  慢动作冥想法·实践(2):站立冥想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站立冥想的方法。

  一边实际感受着身体的状态、手的动作、身体的动作,一边尽可能慢地站起来。站起来之后,脑子里想着“伸直脊背”,将后背挺直。一边感受着“手在动,手交叉”等动作,两手在身前或背后轻轻地握在一起。眼睛请处于半睁半闭的状态。随后将意识全部集中于脚心。

  什么都不要想,单纯地站着、感受着,站着、感受着,将意识集中在脚心上,持续动作的实况转播。时间保持十分钟左右就足够了。

  慢动作冥想法·实践(3):静坐冥想

  最后介绍一下静坐冥想。首先准备一把椅子或者一个蒲团坐垫。

  然后,一边实际感受着“坐下”“蹲下”“动手”等动作,一边选择一个轻松的坐姿坐下来。想盘腿坐着的话,把两腿盘起来,想着“盘起腿”。把脊背伸得笔直,想着“脊背伸直”。把眼睛闭上,想着“闭眼”。进行三次深呼吸,在脑子里想着“吸气、呼气”。

  然后让自己“暂停一下”,感受自己体内产生的感觉。将意识集中在小腹上。配合着呼吸,你能感觉到小腹在动。感觉到的话,就随着实际动作,去体验它的膨胀与收缩。

  持续这样的动作,身体会出现疼痛、酸麻等感觉。于是在脑子里同时转播“疼痛”“酸麻”这样的词语来确认动作和感觉。

  然后,你就明白了自己的心里一定挤进了杂念。马上默念三次“妄想、妄想、妄想”,去除那些杂念。杂念、困倦、焦躁等内心的感受也都需要如实地转播。不需要集中于哪一件事、哪一个念头、哪一种情绪,就那样如实地去感受和体会就好。

  静坐冥想按照自己的需要,控制在十五分钟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了,没必要勉强自己坐太长时间。

  要结束冥想的时候,请一边舒缓地感受每一个动作,一边认真地在脑子里呈现“结束”这样的词汇来确认冥想的结束。

  相信那些认真进行实践的人,即使在很短的时间里,也能意识到自己心灵的变化。关于冥想的方法,在我的另一本书《慢慢喝水,就能消除焦虑的慢动作冥想法》中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人本来就该快乐幸福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学校和公司没法变成让人心情舒畅的地方呢?最近,哪里都充满竞争,总是不得不斗志昂扬,可见人们都忘记该如何快乐地生活了。难怪不管是学生还是公司职员,都活得不快乐。

  但是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存在,还是应该和睦相处的,不是吗?若是想要制造舒适愉悦的氛围,是一定能够制造出的。

  我不能理解的是,有很多人非要故意制造令人不愉快的氛围。互相之间敏感到极限,总有不满意的事,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始讨厌这个,怨恨那个。现代社会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制造精神病人的系统。

  我在介绍善意冥想的时候也提到过,我们只有互相帮助、互相依存才能生活。这一点,绝对不要忘记。拥有期望大家都和平共处的慈悲之心,才是合乎常理的。

  人,是要和别人在一起,才会觉得快乐吧?和家人在一起很开心,对吗?回到家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家人的一句“你回来啦”,会带给你很多温暖和欢喜。正因为我们是常人,所以才能体会这种快乐。请大家趁现在,带着愉快的心情,充分去体会这种幸福吧!

  找回本心,幸福就在此时此刻

  人这种生命,需要慈悲和合理性两个方面。只具备一方面的话,便是失衡的。心中充满慈悲和合理性的人是美丽的,那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为了成为那样的人,我把这善意冥想和慢动作冥想一并传授给大家。

  我认为每个人都能顺利地完成心灵培育,达到人格没有任何问题的程度。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就能非常幸福地生活。不仅在社会上不会出任何问题,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也能很简单地处理好,内心变得从容起来。

  利用那种从容,继续坚持冥想。这样一来,慢慢地就能看透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面貌。发现真理,让心灵自然地得到解脱。于是,便能达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超越人类”,即抵达超然之境。

  我由衷地祝大家幸福。幸福极有可能出现在此时此刻的这一瞬间。请大家一定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