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基于合理性和慈悲心
自从我在日本传授上座部佛教(1)开始,我始终强调的内容,即人类的幸福,需要合理性和慈悲心。
然而,从我在日本讲授合理性那一天开始,就引来了好多人的批判和愤怒。他们质问:“我们接受的完全是非常合理、正规的西方教育,在那样的教育体系下所掌握的科学知识,难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吗?你能说我们是不合理的吗?”
可是,仅凭这样的理由,你们就能说自己是合理的吗?我可不这么看。具备合理性,指的是能够在正确地认识事物、判断事物的基础上好好地生活。
日本人的特点是,一旦有人说“现在流行茶色的头发”,好多人便蜂拥着去把头发染成茶色。要是听说“某某名牌的东西可爱”,便会当即飞奔去买。媒体上介绍某某名人在意大利或者法国发现了自己中意的东西,那么隔天,这些东西便会在全日本掀起一阵热潮。
诸如此类的做法,在我看来,简直与猴子无异。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没准那些不去听从人类语言摆布的猴子,反倒比人类更高级一些。既然称之为人,就不应该被操纵、被支使,而是该自觉地约束自己。
从这些现象来看,我认为在日本是不存在合理性的。并且这种不合理是会不断滋生的,这让我既担忧又束手无策。于是,我带着“这样下去太危险了,不想办法做点什么是不行的”这样的心情,开始了对合理性和善意冥想的传授。
我大着胆子提出了“日本人不存在合理性”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应该说人类就不具备合理性。人类作为心的奴隶、感情的奴隶,活在世上唯有制造不幸,若不经过规范的训练,是无法基于理性生存的。
“我”与“别人”毫无差别
在介绍两种具体的冥想法之前,先说明一下,其中的善意冥想法是在进入另一种慢动作冥想法之前,让心灵安宁下来所要进行的环节。
然而,通过善意冥想修得的慈悲意念和慈悲之心,是非常可贵的。
我在前面已经跟大家讲过,只要没有“我”这种自我的东西,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但是这个“我”,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消除的。当你的身体和别人有了接触,便会感觉到“刚才谁碰到(我)了”,身体接触到冷空气,便一定会感觉到“(我)冷”。
像这样,我们理所应当地使用着“我”这个主语,实际上,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有“我”,所以就会有“别人”;因为有“别人”,于是产生了人际关系。为了在同其他人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如此一来,人生中所遇到的苦恼,大抵都是因为“我”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存在“我”,必然也存在“别人”,于是“我”就变得非常痛苦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我”其实是在他人的扶持、帮助下生活的。说多少“我如何如何”“我怎样怎样”,实际上也是承蒙其他生命的恩惠才得以生存的。
我们为了生存而摄入体内的必要营养,大部分都是借助其他的生命获得的。比如你的身体需要补充铁元素,难道你会去抱着大铁块嘎吱嘎吱地啃吗?一定是通过吃富含铁的食物来补充吧。
再有,我们的体内住着无数的微生物,在进行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用的活动。如果我们想着“这是我的身体,都给我出去”,把微生物都从体内赶出去的话,那么“我”当然也就必死无疑了。
像这样,即使只观察一个人的身体,也能看到诸多生命体相互扶助,彼此依存。因此,生命是相互支撑、扶助着存在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因此,在考虑“我”之前,对于所有生命来说,持有一颗亲和之心,也就是慈悲之心、善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关于这种亲和,是任何一种宗教都有的共通的说法。若能修得慈悲之心,说你领会了所有宗教的共通精髓,也一点都不为过。
纯洁、善良的心,是找回幸福的关键
关于“所有行为来源于心灵的指引”这一法则,我们在前面已经作过介绍了。人在产生行为之前,一定会先有“想这样”“要这样行动”的心理活动。
因此,要体会慈悲最简单快速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心成为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充满善意的心。
不管你如何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清规戒律,也不管你怎么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心灵不够纯净,也全都毫无意义。因为那样的话,你的言行与你的本质上的差距,会让你疲惫不堪,甚至有可能让你开始讨厌自己。
但是,若你的心能成为一颗慈悲之心,情况将会怎样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即使你不小心翼翼地告诫着自己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言行也都能变得相当高尚磊落。
因此可以说,若想获得幸福的人生,安宁和谐,没有争执地、优雅磊落地生活下去,唯有构筑这样一颗慈悲之心。
有幸将本书捧在手中的诸位读者,我猜都是一些对心理问题怀有很大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说,你们自己或者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已经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那当我们想要去鼓励那些遇到问题的人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希望得到怎样的安慰才能打起精神,拿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力量呢?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作一下换位思考。不要把对方当成“别人”,要把他看成是“自己”。在你真正做到换位的一瞬间,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便可清晰可见。要想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和修炼你的慈悲。
向世界释放善意
善意冥想的实践,根本不是件难事。我们只需要把这里将要介绍的内容,反复地说给自己的内心听,去培养一颗慈悲的心,这就足够了。我建议大家把它当作一种同健身一样的训练。
这种善意冥想是一种极为普通的传统冥想法,入门非常容易。而且,它不仅是慢动作冥想等其他冥想的准备活动,还是佛教修行的基础。因此,请在日常活动中时常用心默念下面的内容。念出声音也好,在心里默念也行,都没有关系。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就能按照心念去做了。用这个方法获取幸福,比考虑其他办法都更有效果。
善意冥想法·冥想全文
希望我幸福
希望我的烦恼和痛苦都消失
希望我的愿望都能实现
希望觉悟之光在我身上显露
希望我幸福
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幸福
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的烦恼和痛苦都消失
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的愿望都能实现
希望觉悟之光也在和我关系亲密的人身上显露
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幸福
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
希望一切生命的烦恼和痛苦都消失
希望一切生命的愿望都能实现
希望觉悟之光也在一切生命的身上显露
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
至此是第一套冥想词。
接下来,请你想一想有哪些自己讨厌的人、反感的人,以及讨厌自己的人。然后,请为那些人吟诵善意冥想。
希望我讨厌的人也幸福
希望我讨厌的人的烦恼和痛苦都消失
希望我讨厌的人的愿望都能实现
希望觉悟之光也在我讨厌的人的身上显露
希望讨厌我的人也幸福
希望讨厌我的人的烦恼和痛苦都消失
希望讨厌我的人的愿望都能实现
希望觉悟之光也在讨厌我的人的身上显露
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
不要吝啬你的善意
冥想词本身并没有什么难的,对吗?
但是这几句简单的冥想词中,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意义,我们逐一详细展开来看一看。
“希望我幸福”这句话,相当容易理解。抛开你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任何人都想要获得幸福。因此,肯定每个人都能非常愉快地吟诵这一句。
实际上,刚开始冥想的人,对于“希望我幸福”这句话的感受多少都能了解,然而其他内容,就全然不能理解了。因此,时常有人会问:“是不是只吟诵这一句也可以呢?”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希望我幸福”是一句令人心情愉悦的话,于是很多人都大声地吟诵这句话。
然而,到下一段“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幸福”的时候,虔诚心就比前面少了一半。
进而到后面“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的时候,就一点虔诚都没有了,完全成了空喊。
即使如此,我也让他们继续沉着地吟诵“希望我讨厌的人也幸福”。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很气愤地想“为什么必须这么做啊”,一点慈悲都不剩了。
如此,心灵的历程就能看得很明白了吧?
祈求幸福的时候,因为是自己的事情,就百分百的虔诚,因为是亲人的事情,就百分之五十的虔诚。但若是自己厌烦的人,就会变得一点都不虔诚,甚至还会生出恼怒和怨气来。
像坚持锻炼一样坚持冥想
这种时候,即便是生出怨气,也应该进行善意冥想。这是释迦牟尼佛推崇的有效的精神治疗法。即使刚开始的时候不能顺利完成,也要把它当作一种高尚的行为坚持下去,就如同每天锻炼身体一样,一定能看到效果的。
首先,用第一段来逐步强化训练,将给自己百分百的虔诚,也同样注入对亲人们的祈祷中。这样一来,至少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虔诚留给众生。
始终坚持这样做的话,慢慢地就能将百分百的虔诚注入对众生的祈祷中了。也就是说,默念“希望我幸福”时的虔诚,便和“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时所付出的虔诚,完全相同了。
在那一瞬间,一个人全部的精神问题,包括内心的烦恼、苦闷就会全部消失,这个世界的一切问题一定全都不复存在了。作为一个人的精神问题,也就至此解决了。
别忘了为自己讨厌的人和讨厌自己的人冥想
但是,善意冥想不会终止于此。
这回,请试着吟诵“希望我讨厌的人也幸福,希望讨厌我的人也幸福”这一部分。我想,你一定不会再如刚开始的时候那样,感到那么气愤了。对“一切生命”能有百分百虔诚的话,对厌烦的人,也就不会是毫无诚意的空喊了。就连原本自己厌烦的人,也变成了愿为之祈祷的“一切生命”。这并非那么不可思议的事吧?继续坚持下去的话,就会产生“这个人被别人讨厌,也真可怜。讨厌我的这个人真可怜”这样的想法,开始同情起他们来。像这样,对自己讨厌的人,也会积极地多生出百分之五十的诚意。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了。由于他的世界里一个敌人都不存在,在社会中,也能够堂堂正正地像个真正的王者一般生活。这样的人也具备照亮别人的能力。
只要能对“讨厌的人”也充满诚意,那么当你再去吟诵“希望我幸福”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可笑。慢慢地,“希望和我关系亲密的人幸福”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干脆直接从“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开始吟诵。
到这个程度,善意冥想也就完成了。只要真心地付出努力,这会是一种长期的修行。
一分钟的冥想就有效
这真的是一种长期的修行,即使每次只冥想一分钟的时间,只要你认真对待,也能够将心灵修行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种冥想即使癌症患者也可以尝试,不管基督教徒还是伊斯兰教徒也都能尝试,是治愈万众之心的良药。
这些释迦牟尼佛所教诲的一切,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不论对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对下一代人,甚至对21世纪来说,都是适用的。这和宗教无关,是适合于大众的。因此才能被称作“教谕”。
只要通过善意冥想让心变得强大起来,“我是独立个体”这种傲慢情绪就会逐渐消失,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人。
拿水来打比方的话,此时心将像水一样,不是被倒入一个小杯子里的水,而是大自然中任何地方都存在的水,是宏大的包容万象,又无处不在的感觉。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安心了吧。因此,想要治愈心灵,善意冥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只要坚持下去,直到能直接从“希望一切生命都幸福”开始冥想为止,不仅治愈了你的心灵,而且一定能让你成为一个伟大的、拥有强大精神能量的人。
释迦牟尼佛说:“具有慈悲之心的人是婆罗门。”婆罗门在印度教中,被认为是神灵,是创造了整个宇宙、开天辟地的人。佛陀说一定要具有慈悲之心,从而拥有慈悲之心所产生的伟大能量。
心智成熟的人,对待蟑螂也充满慈悲
耶稣所主张的“如果谁打了你的右脸,请把左脸也伸过去让他打”,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也是赞同的。
但是这一主张猛地一看,怎么都觉得有点傻。与此相对,犹太教中提到的“哪儿被打了就打回哪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看起来倒觉得还挺合理的。
但实际上,“哪儿被打了就打回哪儿”一点都不合理。那是心灵未经过培育的普通人的想法。
耶稣放弃了旧约中的解释,要教给大家新的内容,不是“以眼还眼”,而是你被打了右脸颊,再伸出你的左脸颊。就如同对于想拿走你裤子的人,把上衣也一起给他。那个时期,上衣相当于毛毯一样的作用,即使作为债务抵押拿走上衣,到了晚上还是应该被归还的。然而耶稣却等于让人把上衣也送出去。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不合理呢?是因为这恰恰是有违我们常识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