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北方城郭全文阅读 > 第1章 序

第1章 序


  柳建伟小老弟是我的南阳小老乡,人前人后他管我叫凌老师,我却希望 他无论在什么场合都管我叫二哥。我认他做老弟做朋友,是因为他真诚、善良、厚道、孝顺。文人之间,常见状态有两种,一种是文人相轻,一种是惺 惺相惜,所幸我和建伟间的状态属于后一种。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本来就边 缘,相互间相轻当然很不好,相轻如成风气,文人的生存境况便可悲可怜了 ,所以我坚决主张文人相惜。建伟老弟的成名作《北方城郭》要在长江文艺 出版社出个修订本,他和该社社长嘱我作这个序,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应承下这件事的时候,我还没读过《北方城郭》。虽没读过书,可早知 道它。南阳自古就是一片文气旺盛之地,出本什么像样的书,出个什么像样 的作家,圈子里很快会评说一番。大约在1998年春节前后吧,南阳的文友聚 一起小酌,多半要提到柳建伟,多半要议论到《北方城郭》,对人对书评价 都不错。当时,我的《乾隆皇帝》刚刚杀青,心力体力均不支,谁的书都不 想读,也就与《北方城郭》失之交臂了。次年春节,因为《雍正王朝》在中 央电视台作为开年大戏热播,南阳为我热闹过一阵子。接下来的春节,又因 为《突出重围》在中央电视台作为开年大戏热播,南阳也为建伟热闹了一阵 子。于是,南阳电视台的朋友借势做了一期访谈我和建伟的节目。这样,才 有了我和建伟小老弟两个南阳文人的第一次见面。建伟说“相见恨晚”,我 回答“彼此彼此”。

  那时,建伟穿着军装,肩上扛着中校肩牌,很让我眼热。我出生在军人 家庭,自己又当过十年兵,看见一身戎装的同行,自然倍感亲切。看他年纪 不大,竞把部队看得那么透彻,且用影视手段表达出对军队的认识,我多少 有点羡慕。没能在笔下写一写纯粹的军营生活,我一直引以为憾,对他写出 《突出重围》心生羡慕,也属正常心理。建伟对我写的东西非常熟悉,这多 少让我感到意外。他对《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都是好评,尤其给《雍 正皇帝》许多溢美之辞,说了“杰作”和“里程碑”之类的过头话,又对《 雍正皇帝》没能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并尖锐地指出: 《雍正皇帝》因一票之差与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是因为书中写了雍正的乱 伦。他认真、真诚地说,我也认真、真诚地听。如此而已。记得我当时对他 说过不要把得奖看得过重之类的话。因为那时,我已经知道他的《北方城郭 》正在角逐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列终评候选篇目现实题材第一名,从他的言 语里,可以感觉到他对这本书的自信。说这话,自然是把他看成小朋友了, 也认为是我这过来人的责任。

  一年后,《北方城郭》在第五届茅奖终评中名落孙山了。消息灵通人士 告诉我个小道消息,《北方城郭》在终评时铩羽而归,是因为书中的性描写 太多了点。我听后付之一笑。描写性和乱伦,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尖端课题, 我和建伟都栽在这上,不算丢人。再过一年,我和他才见第二面。这时,他 的新作《英雄时代》已经面市,围绕着小老弟又是一阵热闹。落榜了能马上 写出不错的新书,看来建伟的抗打击能力不差,这让我对他更生出几分喜欢 。

  ???? 之后,我和建伟的交往开始密切起来。其实也密切不到哪里去,无非是 他回乡时或者我去北京时,见个面,小酌几杯,遇到好的手机段子,相互转 发一下,同乐同乐。

  去年,从媒体上知道建伟以《英雄时代》捧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成为 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得主,我真为他感到高兴。他没向我这个老大哥报喜, 说明他不喜张扬,或许心中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这样,我更喜欢。我对他的 喜欢,也不用言语表达,只是送他几幅我画的南瓜或葡萄之类。南阳人,不 管做什么,都不容易超过前人立下的标高,谁也不敢张狂。南阳人做官,官 能大过东汉光武帝刘秀吗?南阳人经商,能富过陶朱公范蠡吗?南阳人做学问 ,学问能大过《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吗?南阳人玩智慧,能比得了曾在这里 躬耕过的诸葛亮吗?南阳人搞科学,能搞出比浑天仪、地动仪更伟大的仪器 吗?南阳人学医术,成就能大过医圣张仲景吗?南阳人写文章,能写得过庾信 的《哀江南赋》吗?所以,建伟得不得奖,在我都以为无关宏旨。

  以上说的是建伟这个人,下面说的就是他的这本书了。

  写这篇序的时候,《北方城郭》我已经认真看过了,也读了各种专家的 评介文章。有人说《北方城郭》是一棵长疯了的大树,有人说《北方城郭》 是大作但不是精品,有人说《北方城郭》是一部描写中国当代生活的《清明 上河图》式的长卷,有人说《北方城郭》是当代反腐小说的巅峰之作……在 我看来,都是,又都不是。

  要我说,《北方城郭》是一部无法言说、说也说不清楚的奇书。它奇在 哪里呢?首先,它奇在无法将它归类。农村题材?都市题材?现代题材?当代题 材?政治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反腐小说?都是,也不全是。其次,它奇 在无法将书中人物的生活空间定性。表面上,《北方城郭》主要写南阳的一 个县城,可读着读着,竞能读出古代京城宫廷里的肃杀之气。这种气味,我 十分熟悉,写清朝三帝王十三卷小说,这种气味伴我生活了二十来年。再次 ,它奇在阅读时如入大林莽,近看啥都清晰,远看一片混沌。我不是评论家 ,不能子丑寅卯有理有据地说出这三奇的妙处,可我知道文学作品中的上品 ,都是混沌一片,恰恰都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样子。七年前,因我给热播的 《雍正王朝》打了个低分,惹了场笔墨官司。现在,我还是不愿给这个剧太 高的分数,因为电视剧把小说混沌的主旨变得单纯了。在《由(雍正王朝)热 播所思》一文中,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写《雍正皇帝》的主旨不单纯是‘ 反贪’,也不单纯是‘反腐’,而是如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情态,‘落霞’ 绚丽与消亡前向它投去最后的一瞥,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也有对它的深 沉思索与哀婉。就这一点而言,《雍正王朝》电视剧是不胜负荷的。”我喜 欢《北方城郭》呈现出来的浓烈的混沌感。

  《北方城郭》的故事,是经典故事;《北方城郭》的人物,是典型人物 。故事成片,人物成林。权力与欲望、金钱与欲望、爱情与欲望、忠诚与背 叛、弑父与杀子、堕落与救赎、恩怨与情仇的纠缠等等文学经典元素,《北 方城郭》里应有尽有。李金堂、欧阳洪梅、申玉豹、林苟生、三妞这些人物 ,都属于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的典型人物。李金堂从本质上说和雍正可算是孪 生兄弟,我喜欢。欧阳洪梅从血脉上说完全是繁漪、阿克西妮亚的本家姐妹 ,我也喜欢。申玉豹绝对是于连、拉斯克拉尼科夫的中国弟兄,我很喜欢。

  林苟生简直是基督山伯爵的远房表弟,我挺喜欢。三妞无疑是玛丝洛娃的中 国表妹,我还是喜欢。

  建伟老弟说他拜过五个老师:曹雪芹、鲁迅、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 基、莎士比亚。此言不虚。从《北方城郭》中,不难看出这些大师的影响。

  鲁迅的硬骨头,曹雪芹的结构,巴尔扎克的丰富,莎士比亚的激烈,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深邃,《北方城郭》都有不错的演示。《北方城郭》成书时,建 伟才33岁,真是难得。

  建伟对《北方城郭》的自信不是盲目的。他请我为《北方城郭》的修订 版写个序言,也是有道理的。如今这世界,好酒也怕巷子深。一部好书,没 有慧眼识珠的人对外宣讲它的好,时日久了,它也会被埋没。我写这些文字 ,目的自然是希望读者多加关注《北方城郭》这本写我们南阳的大书奇书。

  在我看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现实主义手段创作的反映二十世纪中国社 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从分量和水准上考量,能跟《北方城郭》相当的,也就 是《白鹿原》、《古船》、《平凡的世界》几部。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在读过 《北方城郭》后,会得出与我相同的结论。

  不常给人写序,不知分寸如何拿捏。没在文章中批评建伟和他的作品, 也不知合不合作序的规矩。不管这么多了,敬请读者朋友理解、体谅我对建 伟老弟的相惜之情吧。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