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我去日本参加为期四天的IBM亚太地区电信行业会议。白天开会,晚上就去逛街,喝酒吃饭。离开东京前一天的晚上,我正要去吃晚饭,在酒店的大堂遇到一个新加坡的同事。从新加坡只来了她一个人,正好我们都说国语,就一起去了。
吃饭的地方在赤阪,乘地铁直接就到了。日本点菜的技术很先进,餐厅的服务生使用一种无线的手持设备,直接输入菜名的编号,厨房就收到了所点的菜。我们不识日文,不知道菜单上是什么菜。正犹豫不知该点什么好的时候,服务生叫来了一个讲中文的厨师。于是我们点了菜,厨师告诉我们他来自福建,偷渡来日本打工。日本的餐厅是围着厨师坐的,帮我们点菜的厨师就在我们的对面烧菜。我们点了不少菜,一边喝日本清酒吃菜,一边聊天。到饭饱的时候,福建厨师一伸手送了我们一盘菜。我们虽然很饱了,但是真不好意思不吃完,毕竟是同胞送的。谁想刚吃完这盘,厨师一伸手又送了一份菜,并示意这是他最拿手的菜,他请客。我们又开始消灭这一盘。我们很痛苦地把这个菜全部咽了下去,吃完以后匆匆结帐而去,很怕他一伸手,再送过一盘菜。
我们在东京的街道上走了很远来消化这些食物,在路上聊起了这个在日本打工的福建厨师。我的新加坡同事问我为什么不移民到新加坡,她认识很多新近从大陆移民到新加坡的人,工作环境很好而且收入很高。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犹豫了一会儿。我请她猜我八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个月收入是多少。她当然猜不到,我告诉她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每个月的收入加在一起大约一百二十元。我接着问她,你在全球哪里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在八年里收入可以增加一百多倍?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在八年之内,依赖自己的劳动将自己收入增加十倍,中国人还会偷渡到日本做厨师或者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或者新加坡吗?我们来做个计算:199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产值大约是八百美元,美国是三万美元。假如平均收入是与人均总产值同步增长的,中国人均总产值在八年以后增加十倍,就可以达到八千美元。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六倍,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就超过美国了。那时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可以买得起公寓和汽车,每年可以出国度假,我们的产品将销售到每个国家,国家也因为经济的强大而强盛。
在八年之内将收入增加十倍,二十倍,甚至一百倍,可能吗?前提是遵纪守法,通过劳动来实现。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难以回答。如果你碰巧是一位销售代表,我就可以帮助你。我并且相信,只要销售代表能做到,其他人就一定能做到。销售部门是企业的火车头,销售代表能够帮助企业卖出更多的产品并提高销售收入,其他人的收入就能随之提高。
在公司里,销售代表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业绩。业绩好了,销售代表得到的销售奖金也就多了,第二年的加薪幅度也就高了。既然收入取决于销售业绩,如何提高销售代表的销售业绩呢?
一年半以前,我从销售领域转到销售培训领域。我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培训计划,二是自己讲一些销售技巧的课程,三是进行销售辅导。衡量我的工作的指标就是销售代表的业绩的提升。我对这个工作越来越有兴趣,因为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而且可以帮助别人走向成功。
提升销售代表业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升他们的销售技能。戴尔人事部的总监,也是我当时的直接主管告诉我:“当你听到知识的时候,你只是知道它;当你亲眼看见别人使用这个知识并有成效时,你相信它;当你自己去使用这些知识时,你才能真正地掌握它”。这本书不仅将销售技巧写出来,还收集了大量的销售实例,这些实例可以帮助销售代表真正信服这些销售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是,销售代表要在自己的日常销售中去运用这些技巧,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这样销售代表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销售技巧。
仅仅看书是不够的,销售代表还应该尽量去参加正规的销售培训。高质量的培训不仅仅传授学员们销售技巧,而且提供机会和场景来练习,学员们还有机会观察别人的特点。最终销售代表必须把销售技巧和知识变成习惯和本能的行为。
销售无处不在,人的一生都处于推销自己之中,当销售代表了解了这本书的真正含义以后,不仅仅销售生涯可以得到改进,他的一生都可以从中获益。
我小的时侯,每年夏天知了开始叫的时候,就开始去学院的游泳池去游泳。读小学前,自以为学会游泳了,同楼的小孩们嚷着去深水池,就跟着去了。扑通跳到水里,向对岸游去。一口气游出十几米,觉得胸中郁闷沉重,不能呼吸,看到旁边的水中有人,伸手抓住,同时大含救命。等我挣开眼时,周围都是一双双的眼睛,我已经被游泳池边的体育老师从水里捞了出来。很快身体和神志恢复过来,我从地上一翻身爬爬起来,转身离开了围拢在我身边的人群,一边走一边吐着肚子里冒出来的水,一边朝泳池望去,估摸着被救起的地点,心里想着:只差五六米。很快,我又出现在深水区而且学会了换气。
在记忆里,此书前我写的文章多是中学和小学的作文和日记。上了大学和工作以后,就没有写过象样的文章。去年动笔时我就象那次跳进游泳池一样。那次我有两个收获,一是很快就学会了换气,另外就是我打破了自己一次喝水量的记录,这个记录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我不知道自己确切喝了多少水,只知道我吐了一路,而且此后一周不想喝水)。现在,这本书已经出版发行,现在又要再版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溺水的经历。就象我感谢那位救我出水的老师一样,我也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没有你们就不会有这本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描述:我=父亲+母亲+环境影响。年龄越大,受外界环境影响越大,但却越来越找到与父母相象的地方。这些相同的地方就象运动员手中是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我不知道人生的接力棒的意义是什么并且最终会传到哪里,但如果这场传递游戏的制造者足够仁慈的话,希望能够让这些传递者在退出比赛后可以团圆。十三年前,与我太太相遇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的未来是这样紧密地连在一起。八年前,我们去领结婚证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虽然与我有这么多不同,但这些不同却是我需要的。在这本书中,我首先感谢我的家人。
1995年,加入IBM使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为我打开大门的人就是赵明荣先生和陈茂雄先生。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我进入IBM在北京丽都办公室进行面试时,赵先生坐在桌子后面,陈先生坐在旁边的情形。在我获知被IBM录取的时候,陈茂雄先生向我们说:“我希望你们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有所成就,那么我在台湾也会觉得十分骄傲。”1998年我离开IBM来到戴尔后的三年里,雷林就成为我的主管和朋友。同时还有,李威、李腾飞、李昂、陈琳、佘明君这些同事兼朋友,我们在一起,几乎赢下来所有应该赢的定单。2000年8月,我正要从一个部门转到另外一个部门,黎修树先生刚刚上任为戴尔中国区的总裁,建议我转到培训部门。经过思考,我虽然接受了这个工作,但心里还一直想着回到销售队伍。到了今天,我才明白这个转折对我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多么重要。进入培训部门并不是那么顺利,刚巧顾文澜先生加入戴尔成为我的上司。他让我收集销售案例,这些案例成为了这本书的主体。这本书中的大多数案例和内容都来自于我的销售生涯,是我和朋友们的亲身经历,这些朋友包括包括席育文、方志强、乔虹、郭保胜等等。我还要感谢韩伟,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为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