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全文阅读 > 第7章 会跳舞的灵魂(2)

第7章 会跳舞的灵魂(2)


  我看上的这处房子,以前是一个电影主题吧,我一看见就喜欢上了它,几乎在五分钟内就决定要盘下这幢位于西村深处的小房子,小房子是灰色的,四周都是树木,它位于西村的深处,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落里(太不适合做生意了),通向它的路,是用旧旧的木板搭建的栈道(并不算好找)。从楼上走到楼下,再从楼下走回到楼上,我就对自己说,就是它了。

  这就开始了。

  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身高165厘米,体重维持在49到52公斤之间,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任务。身为自己服装品牌的模特,能穿进中号衣服是必须的,无论是试穿样衣还是拍新品图片,中号都不胖不瘦刚刚好。

  不是非要做模特,只是我自己做的衣服如果我自己都不穿,如果我自己的身体都不与它发生关系,那么这件衣服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还有,一件好衣服应该经得起普通人的检验,衣服的美,不只属于T台上那些貌美如花惊心动魄的模特们。

  如果你见过我爸我妈以及我弟就应该相信,我绝不是那种吃什么都不长胖的幸运儿。我只是始终对“长胖”这件事保持警惕。

  不需要很瘦,但需要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在“适当”的原则下管理身体,寻找分寸。分寸的掌握需要慢慢习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特别像骑自行车,会骑自行车的人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在一种力量的支撑下往前走,既有顺势而为,又有果断的坚持。

  除了分寸,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享受每一个时刻自己的样子,与身体和解。“我现在这个样子是好的,我还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我讨厌现在的身体,我要改变”。前者和后者有本质区别。

  写到这里顺便说两句。满大街的关于瘦身美容的广告给女人划定了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们在共同讲一个糟糕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女人要如何如何做才能得到爱情,才能婚姻美满,才能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这很低级。

  在健身房看见太多把身体当做仇人一样的女人,她们身体沉重,面无表情,双眼漠然,每一个动作都狠狠的,潜台词正如很多广告语那样:甩掉脂肪,重新做人。这样的人没有把运动的当下当作享受,她不爱她那一时刻的自己,她只是带着任务和目的来到健身房。

  我的意思是,即使你超过标准体重50斤,你也应该做一垞轻盈的胖子,热爱你自己,热爱你和这个身体相处的每一天。

  相比“狠狠地”运动,节制地面对食物可能更重要。不要傻傻地以为微博上那些喜欢晒美食的明星们都爱死吃憨胀,她们一定吃得很少,才有时间和心情拍照并且PS。吃货们只会大快朵颐之后抬起头一边擦嘴一边感叹:哦啊,忘记拍照晒图了。

  当然,节制地面对食物,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更瘦更美,是为了更好,这个好比美更美。

  请记住这句话: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三分之二都供养了医生。

  这是一个物质太饱精神很瘦的时代,物质的饱足感带来的是迟钝和麻木。吃多了就会有“脑满肠肥”的感觉。节制地面对食物,减肥是次要收获,最重要的是精神状态,人对周遭的感觉会更敏锐,更清明。过有节制的生活能带来节制的乐趣。食物不再只是为了满足欲望,而是类似美感的东西。

  我曾经试过连续几天不吃主食只吃少量水果和喝水,体验了一回类似轻断食或辟谷。几天之后的一次进食,每一样食物都能呈现它本来的味道,我确定我那个时候是在真正地享受美食,而不是“吃得很饱”。断食没有任何坏处,如果有需要,可以每个月愉快地做一次。

  其实说到底,就是这句话:要用掌控人生的野心来掌控身体。以前做老师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告诉我:我不想起床上课,但坚持来了,上完课心情就特别好,觉得没有辜负这一天,下课我就是去打游戏也会很投入很开心的。但假如我待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我一整天都不会快乐的,尤其在夜晚,会空虚,无聊,讨厌自己。

  是这样的,投入地工作才能投入地休息和玩耍。

  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自己,睡觉前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我对自己满意。要记得: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

  穿衣服的人比衣服本身更重要

  我做的衣服,希望穿着它们的人是什么感觉呢?就像老朋友,轻轻松松与之相处,让人联想起某些已久远的场景,一次相对大笑,一次怡人的沉默。

  这个时代越苍白,时尚的东西越能产生广泛共鸣。我的衣服大概永远不会成为流行。衣服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如果说关于做衣服还有什么野心,那么就是,我希望通过衣服这个载体向更多人传递:过一种忠于内心的,真实的生活,让每一个女人成为她自己。

  我只做合适的衣服,而不是“正确”的衣服。就像人一样,得体就好了,不需要那么正确的,正确往往会远离生动。我有一个朋友,她有很多缺点,可我喜欢她,连同她的缺点一起喜欢,我是想在她身上找到想要的自己吧——是的,不需要活得那么正确。

  衣服是静止的,但人是活的,不同的人会赋予它不同的意义,每一件衣服从它被制作出来就开始了另一种生长,它的温度和感情是穿衣服的人和它共同创造的。要记得,是我们在穿衣服,不是衣服在穿我们。

  正如一同喝茶的人比喝什么茶重要,穿衣服的人,也比衣服本身更重要。

  一件衣服好不好看,要看什么样的人穿,穿在什么环境里,风格面料流行款式等等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恰当”,也就是得体。一个人处在一个环境里,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和这个环境相衬?可以互补,可以融入,可以点睛,但总之,首要的就是恰当。

  平原上的油菜花每年都会开,大自然从不放弃展示它的美,不管我们看不看得见,它就在那里。在细微而日常的事物中,蕴含着永恒。我希望衣服也是这样。

  选面料,画图,做衣服,修改,试穿,再修改,给衣服拍照,选图,再补拍……做这一切很多时候就是跟自己死磕,“脑子里想法太多,而手上只能完成到这一步”是绵长但可以期待的痛苦。

  看到一句托翁的话:“发现一切事物都进行得很好,而我自己已过时了,我改好了,可是老了。”真是触目惊心。我不怕老,但觉得无论何时,接受和体会当下这一刻都是很重要的能力。不要等着什么都好了再怎么怎么样,我喜欢做一件衣服,我就要马上做衣服,而不是“好像我们经历的一切,到这一刻为止的生命,都只是彩排,盛大的演出还没开始”。

  “每件都一样,又不一样。”这是我想通过衣服传达的。大的方向是一样,但总要追寻一点小小的意外,很小的一点点。人与衣服之间需要默契,太多的变化会带来疏离,但若是不变,又无趣了吧。就这么一步步往一个方向去,那个方向是什么?我知道。

  女人有时候男人气一点也好看,粗线条下包裹一颗柔软的心,冲撞总带来意外。

  未来做出的衣服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也好奇,充满未知。但我想我的衣服会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有力量。这些词语看起来像是形容一个人而不是一件衣服,但就是这样。

  菜市,永远能燃起你心中热爱生活的愿望

  当初买下这处房子,是因了五分钟步行就可到达的苏坡菜市。

  “家门口有菜市可逛”是我选房的第一标准,不是超市,是菜市,那种露天的,成都人的菜市。

  从小区大门往城外方向走,穿过小广场,经过农村信用社,拐个弯,两旁一片低矮的平房,卖水果的,织毛衣的,做十字绣的,出售国产手机的……就在这些商店的中间一直走,耳朵里渐渐传来人潮声,这声音就像隔着一片树林听见瀑布,但又明明白白是近在眼前的市井,顺着这声音的方向再向前,“苏坡农贸市场”几个大字就出现在头顶上了。

  这菜市场是我见过的成都最大的菜市场,足球场那么大的一片平地,平日里供应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每周有三天是赶场天,凌晨两三点就开市了,水产、肉类、菜蔬都运到市场里来,一天的营业就在昏黄的灯光里开始,小商小贩们从这里批发了农产品再拿到城里售卖,早晨八点,新鲜的食材就摆上了成都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