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全文阅读 > 第2章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1)

第2章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1)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比如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很多书,他说这辈子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

  另一种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点。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对于我来讲,真正有这种感觉,真正开始知道要去哪里,是在大约三十岁的时候了。

  一边走一边摔跤,一边总结一边调整,做很多事,慢慢成长,慢慢找到一点方向,慢慢开始坚定。

  很小的时候我个子矮,坐第一排,特别听老师话,老被班里同学欺负,那个时候爱读书的学生是不招小朋友待见的。长大一点了才明白,要想扎进人堆里就得同流合污,于是做出一个坏孩子的样子,和大家疯玩儿,跟老师吵架,深夜和小伙伴一起偷邻居家地里的甘蔗,一边偷东西还一边骂人,不告诉任何人其实被吓得尿了裤子。

  拧巴的人生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再大一点,初二那年我突然就比班里所有的女生高了,比我同桌的男生还高,又瘦,站哪儿都一眼就能认出来。那个时候我见着比自己矮的男生总是很不好意思,跟人说话都是一副抱歉的样子,身体垮下来,头埋着。

  总怕跟人不一样,总想在一个群体里得到认同,淹没在人群里才会有安全感,从来没有坚定过这一辈子要成为怎样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三十岁之前的人生,我有很多朋友,会处事,待人热情,宽容,善良,周到,周全……就差八面玲珑了。这些差不多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好像也是我乐于接受的评价。但我究竟要去哪里?不知道。

  读书,打工,做导游,当演员,考研,上讲台,进电视台,做记者,做编导,做主持人,做制片人……三十岁之前这些词语构成了我的生活轨迹。做导游的时候我还是学生,进电视台的时候我是老师,在讲台上我仍然是个主持人,我力所能及地做很多事,我足够聪明和努力,命运总是给我安排过多的选择,我总是按照大家给我的评价和定义去选择,去活着,周到,周全。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所有的选择都基于别人或者我想象中的别人希望我成为的样子,我把那个自我深深掩埋。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必须学会融入才不至于看起来那么寂寞,你必须学会这个世界上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规则,在“做自己”和“取悦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很长时间,我对这努力经营出来的样子感到满意,但内心很清楚,这不是生活的真相。直到开始做裁缝,做个手艺人,我才发现:不要去做那些对的事情,而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我进一步发现:能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养活自己,还可以这么有乐趣,挺好。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年纪越大,我越知道当个手艺人的好,只用打磨自己,只用做好份内事,无需讨好,无需谄媚,无需看人脸色。”古人说,无需黄金万贯,只需一技在手。做个堂堂正正的手艺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我依然害羞,敏感,任性,冲动,越活越像小时候,总是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情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我只有躲在自己本性里时才是最舒服的。常常累得不行了,回到家还是舍不得休息。读书,做手工,种花,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些在别人看来可有可无的事情对我却异常重要。有朋友问,你怎么那么好的精力啊,工作已经很累了,还做这么多别的事。他们不知道,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是不会感觉到累的。就像没有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人会觉得打游戏累。

  几块碎花布,在你的拼接下会变成让人惊讶的模样,飞针走线里,它们开始生动,开始有自己的风格和气质,开始拥有精神的含义。一颗植物的种子,埋进土里就会慢慢生根发芽,你给它浇水施肥它就能慢慢长成你希望的样子。这些琐碎的过程在我看来,美好得很。在简单的手工劳动里,可以和自己对话,与自己相处。安住自己。

  2009年我怀孕了,在那段长长的时间里,手工占据了我大部分的生活,那时候我喜欢上了拼布,找来各种碎布头,把它们缝成我想要的样子,常常缝着缝着,一抬头,天就暗下来了。

  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和手工有了亲密的关系,到现在,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

  有人说,“忙”字拆开来看就是“亡心”,人一忙,心就没了。也有人说忙就是盲,忙起来,眼睛就看不见了,所以,手工多好啊,它让你慢下来,让你有时间“养心”,“养身”,“养生活”,让你有时间去“看见”。做手工的过程中,你必须是心平气和的,你不能急,当然,如果你爱做手工,你就是心平气和的,你也不会急。所以,如果你真心去做,你就会丢失“快”,得到“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匆忙的世界,如果不是被这手中的小物件吸引,还真难找到一段你独自面对自己的时间,沉下心来让身体投入到一项简单劳动中,精神就会得到放松。

  一切发生得那么自然。某一天,我突然想要一双鞋子,一双小时候一直想要但却得不到的丁字皮鞋。逛遍了商场也找不到那种原始的不花哨的丁字皮鞋,在我的想象中它散发着童年的味道原始的气息。得不到我就把它画在纸上,后来经过乡下一家皮鞋作坊,我走进去问那个正在埋头做鞋的师傅,你能帮我做出来吗?他看了看我递过去的图画,说,这个多简单啊。

  无数次的沟通后,我想象中的鞋子终于摆在了我的面前,而这双鞋子从一个想法到图纸到最后成品的过程也被我用文字和图片呈现在了网络上。我惊讶地发现,在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居然也有人和我一样,想要一双这样的皮鞋。你要知道,在我真实的周遭的生活里,大家对我做出这样一双鞋子完全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大多数人并不需要这样一双没有装饰,也不流行也不时尚的鞋子。网络那么大,世界那么小,我凭借着这双丁字皮鞋寻找到了同类。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除了做鞋子,我还做衣服,所有我做出来的东西,首先是我自己想要的,我不用取悦任何人。但是,必然的,这世界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

  以前,我想让自己淹没在人群里获得认同,而如今做手工让我明白,寻找安全感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最可靠的是:内心的坚定和从容。判断和取舍人和事物的标准也超级简单——有益身心。

  “在手艺人里,人生都很慢,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向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生活的美好,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只想做个认真过日子的人

  《岛屿书》里有一句话,“没有什么比自我选择的孤独更能解放人了”,回想这几年,我的生活正是在不断后退,退到了日子的深处。

  脑子里闪过过去几年的点点滴滴,觉得好,好得“世事皆可原谅,但不知原谅什么”。

  我把家里几大箱礼服和正装还有一大堆化妆用具打包送人,离开了电视台。然后,我向我工作了十年的大学递交了辞职书,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个体户。

  我逐渐从一个主持人、教师,变成现在这样,每天面对电脑面对画纸面对成堆的布料会画图会写字会做衣服的裁缝。写想写的字,做喜欢的衣服。我开着一家淘宝店,卖自己工作室设计制作的衣服和鞋子,赚钱养活自己。我想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

  收到一个女孩子发来的邮件,她说:

  已经悄悄地看着你好多年,从地震,从最美主播,从宝宝,从一本书,从湖南台,从阳光房,从爱与坚守,从跌倒到仰起头,给我们一个笑意盈盈。初识你,是我自认为最悲观的时候,其实也是最小女孩,最弱不禁风的时候,是你让我看见,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个女子在那么努力地向着阳光走去,从简单到繁复,又终究回归简单。可以说这几年也是我成长的几年,我和你年龄相仿,好多次是你给我活着并好好活着,快乐活着的勇气和信心,想到就说到哪里,只是想说,谢谢你,真的,谢谢你的坚持,爱与平常。

  坚持,爱与平常。我想这几个字是对我人生的祝福。我没有她说的那么好,但会努力做到不辜负。我与她不相识,但相较那些饭局上,活动上,应酬交际中的“熟人”,我们更懂得彼此。

  带女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游园活动,领到一张卡片,在卡片上盖满八个章就可以领到最大的礼物,操场上有八个游戏点,做完一个游戏就能盖上一个章。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各个游戏间穿梭,“快点快点,加油加油”,周围全是这声音。女儿却不愿意加入这些游戏,她就坐在操场的边上认真而享受地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我不催她,就这么坐着,和她一起看,慢慢觉得其实坐在这里当个旁观者也很好啊。女儿的内心比我小时候强大多了,她没那么容易被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