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包子,和娘种田去全文阅读 > 第50章 煮甜酒

第50章 煮甜酒


第二日,苏荷起床,看到放在院子中的豆腐包袱,已经硬硬实实了,打开一看,白白嫩嫩的豆腐在盆里晃晃悠悠的,摸了摸,弹性还不错,苏荷有些奇怪,这么冷的天,这豆腐放在外面竟然都没有结冰。

“娘,豆腐好了!”苏荷听见王氏屋里已经有了动静,就在院子里喊道:“娘,我先把豆腐划成小分的,给潘大婶家送两份过去,您起了后,先做饭吧,我去去就回来!”

王氏在屋里应了一声,苏荷划了两块豆腐,用新鲜的叶子包起来,端了一个小撮箕就出去了,出门的时候带上了们,王氏还没收拾好,如果这会儿有人闯进去,可就不好了。

天色已然大亮了,村里的人大多家里勤快的妇人和媳妇已经起床了,家里升起了青烟,村里一片祥和,起得早的孩子们趁着家里的早饭还没有做好的功夫,呼朋唤伙在村里打打闹闹的,很是精神,冬日的严寒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

苏荷端着小撮箕,走进村里,心里无比的平静,村里玩耍的孩子们看到苏荷进村,都甜甜的叫道:“苏婶婶!”

苏荷笑着应了,摸了摸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孩子的脑袋,说道:“这么早就起床了,好孩子,你们不冷吗?”

“我们不冷!”一个小男孩大胆的说道:“苏婶婶,你的撮箕里是什么?”

苏荷看看自己的撮箕,说道:“是两块豆腐,苏婶婶家里打了豆腐,请你们去婶婶家吃豆腐炖肉,好么?”

“谢谢苏婶婶,”那个小男孩说道:“不过,我们要回家吃饭了!”不等苏荷说什么,在那个小男孩的带领下,一群孩子又火速的散了,各回各家了。

苏荷看到散去的孩子活泼的背影,笑了,她想到再过不久,自己的韭菜也是这样能走能跳,调皮捣蛋了,想到到了那会儿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苏荷又有些头疼。

苏荷就停了一下,大步往潘家去了,快到潘家门口的时候,从潘家冲过来一个人,砰的一下撞进怀里,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苏荷一只手护着撮箕,一只手抓住闯进的怀里的人,张嘴就要说话,哪知怀里的人一抬头,就露出潘森一张略显稚嫩的脸。

“你这孩子,一大早的慌慌张张干嘛呢?”苏荷扶着潘森站稳了,问道。

“嫂子,对不起呀,我有事,快来不及了,我先走了……”才一个露头,立刻又跑远了。

苏荷看着潘森跑远的身影,招手,想把他叫回来,可是,叫了几声,也没见潘森回头。

潘家有人听见叫声,出门来看,见苏荷站在外面,赶紧招呼道:“荷儿,你怎么来了?大冷的天!”正是潘婶汪氏。

“哟,婶子,你咋出来了呢?对了,刚刚看到潘森慌慌张张的跑出去了,有什么事吗?”苏荷说道,上前搀住汪氏,说道。

“这不听到有人在门口,出来看一下!”潘氏说道,又宠溺的说:“那小子,你别管他,他呀,和一帮小伙伴约好了,这不快迟到了,早饭也没好好吃,就跑出去了。唉,你这撮箕里拿的啥呢?”

苏荷把撮箕里的豆腐拿出来,说道:“家里打了豆腐,娘让我给您拿一些过来,感谢您昨儿个帮我照顾韭菜!”

“来,坐吧,还没吃早饭吧!”汪氏说着,把苏荷领进火炉,因为都是很熟悉的人了,潘明他们也没有回避,都在火炉里和苏荷打招呼,潘敏儿这会儿也能说上两句话了,也端着小碗,抬起小脸,乖乖的叫道:“苏婶婶!”声音糯糯的,软软的,叫的苏荷的心也软软的,她摸了摸潘敏儿的小脑袋。

汪氏拿了碗筷回来,说道:“又不是什么大事,还用得着你亲自来一趟么?”看到苏荷摸潘敏儿的脑袋,又说道:“你对这孩子倒是挺上心的!”

“这也是念着我们两家的交情!”苏荷说道:“婶,敏儿这么可爱的孩子,那不是谁见都爱的呀。我就不吃了,我娘在家里等我呢!”

“没事儿的!”余月月说道,然后拉着苏荷坐下,说道:“你这个时间点过来,王婶肯定知道我们会留你下来吃饭的,你就放心吧!”

听余月月这么说,苏荷就不在说什么,接过碗,自己动手从鼎里舀出一碗,她闻道有淡淡的酒香,味道很是奇特。

“你来的刚刚是时候,家里的甜酒刚刚酿好,你算是赶上了,正打算下午给你家送上一些过去呢!”汪氏说。

苏荷喝了一口,里面还煮了切成小块的年粑,糯糯的,配上甜酒甜甜的,微微带着酒香的风味,很是可口。

“婶,不用了,我家也打算自己酿一些甜酒吃,家今年有些进项,我娘说了,过一个好年,这也是我家韭菜过得第一个年不是?”苏荷说道,心里决定回去也让王氏酿一些甜酒吃,到时候磨一些糯米粉,搓了汤圆过年吃。

大家说说笑笑,很快,苏荷就吃饱了,她站起来,说道:“婶子,我吃饱了,就先回去了,我娘在家等着呢!”看到苏荷站起来,汪氏拉着苏荷的手,说道:“你等等!”然后对着余月月使了一个眼色。

余月月放下碗,起身进了里屋,没一会儿,就拿了一个大海碗出来说道:“荷儿,来,这些甜酒你们拿回去吃,你也别说自己家做的话,你们做的是你们做的,我们给的是我们给的,这是不一样的!”

“这……”苏荷拿眼睛看着汪氏,哪知潘明却说话了:“荷儿,让你拿着就拿着吧!你娘不会怪你的,有来有往不是?”

苏荷听他这么说,突然醒悟,这里已经不是她之前生活的那个人情淡薄的年代了,礼尚往来是这个年代最大的特征,也是联系家家户户之间感情的最好纽带,再说,以他们家和潘家的关系,不接倒显得见外了。想通这些之后,苏荷大大方方的接下了,还说了一声谢谢。

回到家,王氏看到苏荷拿回来的甜酒没说什么,问了一句:“在你潘大叔家吃了吧!”

苏荷抱着韭菜,在屋里走来走去,说道:“是呀,娘,我去的时候刚好碰到潘大叔家煮了甜酒和粑粑,就叫我吃了,唉,娘,我们今年也酿一些甜酒吃呗,到时候在煮一些汤圆,应该很好吃!”

“行,家里应该还有米,我们晚上再煮,到了过年的时候,应该可以吃了!”王氏说道,把豆腐放在火坑上炕起来。

晚上,王家的院子里一片通明。火炉到底有些小,用来煮甜酒实在是挪不开,韭菜在屋里已经睡着了。院子外面的风吹动这树林哗啦啦的响,远处的大山黑压压的,有些阴沉。只有苏荷家院子一点火光,给大山中的冬天添加一点温暖。

苏荷和王氏两人一人负责烧火,一人则是在在灶上搅着米,两人说着话,突然,苏荷说道:“娘,等今年我们挣钱了先修屋呗,到时候修一个厨房,煮东西的时候也不用蹲在院子里受冻了!”

王氏没说话,看到苏荷在火前还冻得哆哆嗦嗦的身子,点头答应了,虽然她自己不在乎,可是她心疼苏荷和韭菜。

煮甜酒和煮豆糊糊是不同的,煮豆糊糊得用大火,可是煮甜酒的用小火,慢慢的煮,当米煮的八成熟的时候,捞出来,摊开,加入酒曲,拌匀,当晾的温温的时候,拿桶或者坛子装起来,放在温度恒定的地方,没几天就发酵好了,当它散发出淡淡的酒香味时,那个味道最好不过了。

煮米的的时候,火候最重要不过,多一份,米煮过了,发酵好了的甜酒吃起来米太烂,口感不强,煮出来就全部成为糊糊,米煮的太生,煮出来的甜酒吃起来就是夹生的,不好吃。

王氏对于做这些乡味小吃很是拿手,甚至在踩水埠这个地方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只是这些年家里太穷,很少会做这些吃的,家里有一般也都是潘家做好了拿过来的。

一切都弄好了之后,时间已经接近亥时初了,王氏和苏荷却没有立刻睡觉,为了怕吵醒熟睡的韭菜,就来到苏荷的房里。

王氏捶捶肩膀,感叹道:“真的老啦,干这点活,就肩酸背痛的!”

苏荷看到王氏脸露疲倦,站在王氏的身后,说道:“娘,我给你捏捏吧,也舒服一些!”说着,把手就放到王氏的肩膀上了。

“行,你给捏捏!”王氏知道是苏荷的孝心,也没阻止。

“娘,既然这么累了,您就先休息呗,有什么话,明天说不好么?”

王氏摇摇头,说道:“娘没事,几天没和你扯白了,反正韭菜也睡了,咱娘两就好好的扯扯吧,白天也有事要做不是么?”

苏荷没说话,只是静静地捏着王氏的肩,她等着王氏说话,哪知王氏却是一句话都没说,只是闭着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半晌,苏荷都以为王氏已经睡着了,她突然幽幽的说了一句:“荷儿,如果……如果以后……有好的人家,你……你就……改嫁了吧……”一句话说的断断续续的,可以看出王氏的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