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想了想,说道:“就起在这里吧,把我们屋子旁边的空地清一清,也是老大一块地呢!再说…我们搬家了,志儿回来找不到我们呢……”王氏后面说话的声音很低,可是,苏荷还是听到了。
“那好吧,娘,就起在这里吧,不过,我们把屋子起在竹林里,一来清净,二来起在竹林里也比较隐蔽,如果出了什么事,还也能为我们争取一点时间不是!”苏荷想了一下,对王氏说道。
其实,苏荷并不指望王氏会答应回到村里住,她知道王氏在心里还是期望自己的儿子能回来的。苏荷原本是考虑说服王氏搬回村里住的,可是一想到到了村里,每天家长里短的事就能把自己给弄疯了,虽说和村里的来往多了,自己做事方便了,王氏每天也不会那么寂寞,能有人陪着说话,可是想到自家回到村里,对于自家快速发财的方法村里人肯定很好奇,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弄清楚,那么自己家里就再也没有秘密可言了。而且,村里的人良莠不齐,韭菜还那么小,像一张白纸一样,苏荷害怕村里的人把他给带坏了。
想来想去,苏荷觉得自己还是就在村外起新屋吧,这里的一块地方苏荷也熟悉了,再说了,苏荷也舍不得自家的菜园子,经过两年的打理,自家的菜园子也很肥了,种下去的菜长势可好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苏荷就快速的行动起来。
苏荷收拾好了东西,拿了一块小腊肉,又装了一小坛子的酸菜,提着出了门,给王氏说了一声,然后就进村了,一路上,和村里熟悉的人打着招呼,脸上始终是温暖的微笑。
“志儿媳妇!”一个妇人叫道。苏荷定睛一看,是钱三婶。
这会儿,钱三婶趁着太阳好,把玉米棒子搬了出来,在门口掰着玉米粒,远远地看到苏荷提着东西过来,就开口叫道。
自从上次打年粑的时候在潘家认识之后,钱家和苏荷他们家走的还算是密切的,三婶没事的时候,也会趁着王氏得空,带着自家的小孙孙上苏荷家去玩。钱家的小孙孙也有五岁了,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每次去苏荷家,都会揪着那只羊不放,弄得苏荷家的羊看到这个小孩都躲。
“三婶,您家的地都收完了?”苏荷热情的问道:“我娘原本说是给大家伙帮帮忙的,可是,您也知道,我家里在镇上摆了一个摊子,家里又有一个孩子,走不开呀……”
钱三婶拉着苏荷的一只手,说道:“你看你说的,我们两家认识也不止一天两天,你家的情况我们都是知道的,哪里会放在心上……”
“对了,平日里很少见你进村,今儿个是有事吗?”三婶问道,她说的也都是实话。苏荷家在踩水埠的外面,虽说每天早上都得进镇摆摊,可是进镇并不需要从踩水埠村经过,平日里没事,苏荷一家都很少会进村的。
“你这提着东西,是去你潘大婶家吧!而且,找你潘大叔有事对吗!”钱三婶看着苏荷手里的东西说道。苏荷每次进村,都是去潘家的。
苏荷攀着钱三婶的胳膊,笑道:“三婶,你真是英明呀!”苏荷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提了起来,说道:“我这次进村呀,还真是有事要找我潘大叔呢!到时候,只怕会请三叔帮忙哦!”
正说着,却传出了潘明的声音:“荷儿,找我有什么事,看你大包小包提着,要办的事情肯定不小,跟我进屋吧!”
潘明对着钱三婶点点头,没有说话,就进了潘家的门,虽然潘家和钱家的关系不错,可是潘明在没有钱叔在场的情况下和钱三婶说话,也很容易惹来非议的。
苏荷和钱三婶告了别,就小跑几步,跟着潘明的脚步进了潘家了。
院子里,余月月带着已经三岁的小敏儿玩着游戏,看到潘明进来打了声招呼,然后跟着就看到进门的苏荷,笑着和苏荷打招呼,又对着潘敏儿说道:“敏儿,看是谁来了,快叫人!”
跟在余月月身后的潘敏儿抬着小脸,甜甜的叫了声:“苏婶婶好,有没有给敏儿带好吃的呀!”
余月月一听,拍了一下潘敏儿的小肩膀,呵斥了一句。苏荷连连道没关系,说实在的,苏荷对潘敏儿是发自心底的喜欢,余月月是一个比较讲究的妇人,爱干净,不仅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她的丈夫潘木,女儿潘森也是整整洁洁的,两口子长得也不差,潘敏儿又传的两人的优点,小小年纪,粉粉嫩嫩的,所以,潘敏儿在踩水埠很得人们的喜欢。
苏荷从自己的小荷包里拿出两颗苕糖,递给潘敏儿,花花绿绿的糖纸使得潘敏儿的眼睛瞬间亮起来了。
潘明看着苏荷和余月月寒暄,没有催促,倒是苏荷自己弄得不好意思了,和余月月说了一句,就去找潘明了。
两人坐在初秋的院子里,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潘明搬了一堆玉米棒子堆在框里,掰着,苏荷把手里的东西给了余月月,也拿了一个玉米棒子,掰着玉米粒,半晌,苏荷才给潘明说明了来意。
“这好办!”潘明放下手里的玉米棒子:“你把起屋的地基给我说一下,然后我们再去镇里走一道手续,在镇衙门里有个备案,就好了。至于这个费用吗,低于一亩的交五百文,高于一亩低于两亩的要交一千文,占地越多,要上交的费用就越多!”
潘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玉米灰,对苏荷说道:“走吧!”
苏荷一愣,没弄明白潘明这是要去哪里,待看到潘明从屋檐下拿出来一个卷尺后,才知道这是去量地基。苏荷赶紧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跟在潘明后面出了潘家大宅。
潘明站在竹林里,四周看了看,说道:“你选的这个地方倒是不错!”
这片竹林占地很广阔,在苏荷家院子的旁边,一直延伸到另一个山脚下,背后的山势平缓,可是越过了竹林,山势陡然陡峭起来。竹林里的竹子长得又高又密,藏百十个人在里面根本就看不出来,更好的是,竹林里的采光很是不错,坐北朝南。
“叔,您看,我想把这一片竹林买下来,可以不?”苏荷看着潘明,问道。
对于这个打算,苏荷是现在才想起来的,这个竹林占地广阔,背山面水,风景什么的都不错,自己再抽空拾掇拾掇,怎么也不比世外桃源差吧。
潘明深深地看了苏荷一眼,最终脸上还是露出笑容,呵呵的说道:“可以是可以,只是,看着地怕是不止一亩吧,接近两亩了,要缴纳一千文的费用哦,你家……拿的出么?若是缴纳了这笔费用,还有余钱起屋子么?”
苏荷低头思考着,潘明在旁边耐心的等待着,最终,苏荷说道:“叔,这地,我是要买的,只是之后起屋子的钱只怕是不够的,我想,到时候先找你借上一些,不知道可不可以!”
其实,按照苏荷家的存款来说,买地之后起屋的钱是可以拿出来的,只是,苏荷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决定先找潘家借上一些银子,然后慢慢地还。她知道,对于就只有两个妇人在的家庭来说,自家起了新屋,必定会站在风口浪尖之上,若是有人心存歹意,自家根本就没办法抵抗,找上借口借些钱,对于村里人来说,也好打发一些。
在苏荷没有察觉到另一个山头,男人坐在椅子上,旁边添了一个石刻的桌子,桌上放了一壶酒,自饮自酌,眼睛却是看着站在竹林边上的苏荷。今日的苏荷穿了一身淡蓝色的棉布衣裳,在竹林碧色的衬托下,更显纯洁。
男人看着苏荷和潘明在竹林边交谈,他知道潘明是踩水埠的村长,看到潘明手里的卷尺,男人猜到,怕是苏荷打算起新屋了。
这两年,男人一直没有离开过踩水埠,偶尔钱不够花的时候,他会进山打猎,然后拿去镇上卖。
潘明似乎知道苏荷会这么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说钱不急着还。
一番忙碌下来,果然,这片竹林占地不到两亩,苏荷和潘明先回到王家的院子里。王氏早已经烧好了水,还泡了一壶苏荷自己做的薄荷茶给他。
苏荷进屋数了十吊钱,交给潘明,另外,还拿出了一百文,塞到潘明的手里,说是给潘明的跑腿钱。
“丫头,你这是拿你潘叔当外人不是?”潘明把那一百文拿出来,放到桌上。
苏荷一笑,又把一百文递给潘明,说道:“叔,就是不把你当外人才只给你一百文,若是把你当外人的话,两百文都不止呢。叔,我是打听过了的,这个跑腿费呀,是定例,我给的还算少的了,您要是不收,这才是把我们当外人呢!”
另一边,王氏也帮腔,说让潘明无论如何都得收下。
最终,潘明拿了钱,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