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宝仍在卧室吸食食物。柳云出去,请张教授过来说话。
“你给十三名专家安排一下,自明天起,轮流给生宝讲课。”
“讲课?什么内容?”
“我把他们十三人调配过来,是因为他们各有所长。你让他们讲各自擅长部分。别怕慢,别慢生宝听不懂。听不懂,就一直讲到他懂为止。”
“行。我这就去安排。”
生宝停下吸食,眼望柳云,琢磨此事。感觉柳云在这些人面前说一不二,地位很高。
又想,由于执行特殊任务,柳云甘受委屈,带着刘娟在地球保护他。所以这些,或许只是表象。
三百年间,她之所以能够气定神闲,轻松平淡处置一切,根本原因是天上有三百亿机器人随时待命,说不定三百亿人全归她指挥。
之所以没有占领地球,完全是因为木星危机。危机的存在,让她觉得占领地球、改变地球意义不大,没什么作用。贸然占领反倒会自担责任,骑虎难下。你拿地球怎么办?搞乱,然后走人?下功夫治理?
因此,只要他张生宝不发生紧急情况,出现特殊危险,就勿需调动天兵天将,大家天上地下各就各位,静待梦玲他们找寻新星消息。
想至此,生宝愈发觉得自己拖累柳云不浅。心中暗下决定:今后不论她有什么想法要求都尽量满足。
第二天,开始授课。十三名科学家包括张教授在内都排了课程。刘娟、柳云也参与其中。唯一学生:张生宝。
除了讲课,另外安排讨论环节。讲几节课,大家针对授课中问题疑问展开讨论,或者不设命题随意发表看法、想法、观点、高见。
柳云要求,讨论课生宝必须发言。
“为什么非让我发言?我怕我说不好大家笑话我……”生宝在浴室里问柳云。
“记住,你不比机器人差。我这是锻炼你,主要目的是让你树立信心。你最大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其实你行的,想想看,你如果不行,能做我柳云老公?”
生宝生怕给梦玲、柳云以及刘娟老师丢人,每次都精心准备。
一路上,生宝总共作了三次重要讨论发言。大讲理论,刘娟帮他记载整理出来,算作她的教学成果。
后来见到梦玲,刘娟拿给她看,梦玲对生宝大加赞扬。刘娟趁势介绍自己如何对生宝进行长达三百多年教学,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梦玲高兴之余,要封刘娟为总部后勤科长,刘娟说她不想做别的,她只适合当保姆。
这是后话。
生宝的第一次重要发言讲宇宙观。
他首先向大家展示一张巨大宇宙图,银河系是这张图中一个小点。
“那么,这是不是宇宙的全部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把宇宙往大里说。其实我们身边我们身体当中同样拥有许多宇宙。有的更大,有的更小。”
生宝停顿片刻,扫视大家。
“比如一枚原子,我们且不把它看作是一枚原子,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太阳系。那么这个原子中的某些环绕原子核飞行的电子说不定就是一个地球,上面同样生活着人类,只是他们更小,小到我们完全看不见。而他们此刻正在那个地球上研究并观望属于他们的庞大无比无边无际的宇宙世界。”
刘娟热烈鼓掌。众人附和。
“那么,我们再细分下去,那个地球上同样存在属于他们的原子、分子等等……而这些原子又是一个更小的太阳系……反过来,我们所在太阳系以及我们正在前往的玫瑰系只是构成另一巨大世界的原子,太阳是原子核,地球是绕行于原子核的电子……这个巨大世界又组成了另外一个更加巨大的世界……银河系或许只是另外一个巨大世界里一个玩童燃放的一束烟花中的火花。当然,随着世界大小不同,时间概念也完全不同,或许我们的一天在微小世界里是几万亿年;巨大世界的一秒或许等于我们数千万年!”
刘娟再度带头鼓掌。
“一句话,整个宇宙是一个层级世界,而不是单一的扁平世界!”
“这个论断太惊人啦!”张教授大声评价。鼓励成份多于理论价值。
“由小组成大,由大组成更大。而我们,就存在于其中某一层级当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如果我们身上一枚电子上的人问我们,我们如何回答?只能说:无穷大。世界有多小?如果把银河系当作一枚沙粒的人问我们,我们只能回答:无穷小。没有其他答案!”
大家热烈鼓掌。
“宇宙空间无限大,比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还要大,宇宙空间无限小,比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还要小。而我们,处于整个宇宙的这样一个层级当中,这就是我们的层级,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层级里活动。但必须认识清楚,这个层级不是孤立的,而是夹在更大层级和更小层级之间。那么,大家或许会问,这种层级宇宙观的意义何在?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原子结构去研究一个星系,通过研究分子结构去研究星系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银河了解另一巨大世界的一枚沙粒的形状。同时,可以通过研究星系去发现这个星系在更大宇宙中的原子形态,以及它是否与其他星系组合成了某种分子结构。”
“显然,这个提示对于宇宙科学研究意义重大!重大到坐在一个小小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原子运动,就可以了解并掌握整个宇宙世界!”张教授再度评价。
当天睡觉时,柳云为此亲了生宝许久,说她没看走眼,她老公很棒。
生宝第二次重要发言讲太空旅行。
“人类关于太空旅行的幻想很多。包括时光隧道、折叠空间、虫洞等等。但我们现在应用的,仍以光速旅行技术为主。目前普遍以0.7倍光速亚光速飞行,超光速能否实现不说,首先安全难保障。像我这种肉体人类,如果以超光速飞行,说不定飞着飞着人就没了,散成一堆原子分子。以超光速飞行,飞船还有可能解体,这方面有相关实验为证。一句话,速度是有极限的,或者说,速度无极限,人、物体承受速度的能力有极限。速度太快,人或物有可能被撕成碎片。”
众科学家鼓掌表示赞同。
“光速之外有无其他技术?有的。不过,它们要不处在科研,要不存于幻想,变成现实的很少,几乎没有。比如时空转换技术。这种技术幻想多于实际,目前仍处想像当中。据说可以通过时空转换,瞬间数百光年。宇宙遥远距离可以瞬间拉到近前。人好像翻个门那样,轻松转入其他空间。本在此空间,闲庭漫步般已达遥远星空。它很像是一种太空旅行的投机取巧。实现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不好说。其他的,折叠空间假说与时空转换类似,而且更玄乎。时光隧道或虫洞,讲的是我们从现在一下子回到过去,或者从现在眨眼来到未来,这个不提。如果把虫洞当成太空旅行通道,从洞这边钻进去,从洞那边钻出来,即可到达另外一个遥远星系,这种假想与折叠空间假说没有本质区别。诚想,如果宇宙空间能够折叠,哪怕只是局部折叠,这个星系不就跑到另外一个星系里面去了吗?”
大家非常安静,等待他下文和相关解析。
“虫洞肯定是想像技术,至今没能变成真实技术。宇宙空间是真实存在,你无法越过这个真实,把一个光子都要飞行千年的距离,用个什么洞就可以缩短成门对门。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好像无路可走,只能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我们的目的地。这样一讲,我好像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因为再讲什么技术呀、方法呀,只能自相矛盾。”
没有人笑,反而更加焦急地静待下文。
“前段时间,我讲了层级宇宙。在这个新宇宙观下,我们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需要作大幅度调整改变。在这一宇宙观下,那些大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就不仅仅是星际距离,还是原子距离,分子距离,放在更大世界里,可能根本没距离,就好像我们看到一枚电子,你无法分辨它内部各星系之间的距离。那么,现在我们的超大距离突然变成了原子之间距离,它们还会遥远吗?这时候,我们过往原子、中子、微电子技术就都能派上用场。我们勿需跑到星与星之间去做试验,去探索方法道路,只需坐在实验室里,在显微镜下搞定一切!你看不清电子是吧?那就研究行星;你无法了解我们所处的星系是吧?那就研究原子。”
全体起立,猛烈鼓掌!
“当然,我们尽管可以想像,却无法跳出我们自己所在层级。这点需要提醒大家正视、重视。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并没有因为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原子而变成原子那么小。”
大家笑了。
“这样说来,好像回到了原点,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但是,无疑,它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和一个全新视界。大家听说过曲速引擎理论没有?”
大家点头。
“制作出曲速引擎,物体就能作出超越光速的移动,同时不违反相对论。理论上,宇宙飞船装上曲速引擎后,能创造出一种曲速气泡,从而作出跨星际旅行。由于移动由曲速气泡带动,身处其中的宇宙飞船实际上并无作出超越光速的移动,故不违反相对论。也就是说,你的运行速度已经超过光速,但你的身体体验却在光速之内。可惜,曲速引擎仍是理论,还没有变成现实。”
生宝环视大家。发现不少人摇头。的确,讲半天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我其实想说,太空旅行技术对于我们来说特别重要。比如我们现在运往玫瑰星系,它应该算是距离我们比较近的星系,即使这样,还是需要花费我们六十年以上时间在旅途当中!如果我们再去往其他更遥远星系呢?路上飞行几百上千上万年?过度遥远,过分旅途,会使这种旅行丧失意义。因为大家时间精力全花在路上了。”
众人点头。
“我想,我们大家所想肯定不是仅仅拥有玫瑰系,我们需要拥有更多星系。其中最大障碍不是其他,而是距离。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就是跨越这个距离的技术、工具。”
热烈鼓掌。刘娟最激动。
当天健身后,刘娟坚持由她带生宝洗澡。期间,窜起身子与生宝等高,让生宝抱紧她,激吻不止。
“唉,太棒啦,你就是我刘娟的最大成功!”
生宝第三讲是: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
“我的基本观点是:每一个人都从远古走来。他所重复的不仅是人类史,还是整个地球生物史。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呱呱坠地后,开始重复人类发展史,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由呜呜呀呀到学会语言,由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知识一直学到现代……随着人类知识日积月累,后来人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之前高中课程下放到小学,博士课程下放到高中……即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因为人类知识太多太丰富太厚重,而且新知识层出不穷,速度越来越来,内容越来越丰富、越高深,然而,如果不加继承,又如何继续前行?”
大家听得很安静。
“无可避免的是,有人会掉队,成为活在现代的古人……”
刘娟鼓掌。
“一个人活着,首先需要超离动物,然后是奋力活到现代,变成现代人,然后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总之,每一个人都从远古走来,他必须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拚命奔跑,追赶现在,然后才能开始他的现代生活和人生;否则,他可能只是一个活在当下的故人、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