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QQ帮主马化腾全文阅读 > 第15章 江湖恩怨:QQ遭遇微软MSN(2)

第15章 江湖恩怨:QQ遭遇微软MSN(2)


  据马化腾介绍,深圳万科公司上至总裁王石下至普通员工,有一大半人都在使用QQ,还都开通了移动QQ功能。公司与外出办事的员工联系大部分都使用移动QQ的手机短信。在2000年王石前往澳洲拍摄摩托罗拉广告期间,移动QQ成了澳洲与深圳总部之间联系的一个热线通道。

  但是QQ作为休闲类的即时通讯工具,用于企业则显示出许多缺点。马化腾在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后,推出BQQ。

  BQQ一经推出,万科就在在公司内安装BQQ,所有职员的身份均由服务器网管指定,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同事身份一目了然,不会再有找不到人、认错人的现象。BQQ的出现就让办公室里真正来个革命。

  除了深圳万科之外,还有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将QQ引入到了日常办公中。例如海尔、北京金山、广东省交通厅等都会通过QQ来增进企业上下级员工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因为有了先一步的尝试,所以马化腾认为即时通讯这一领域有很大竞争,但是QQ与MSN所争夺的两块市场留给其他竞争对手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马化腾还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即时通讯用户区和社区,而不是简单的占有率。他相信,随着蛋糕的做大,QQ也可以从原有的用户群渗透进别人的用户群,从而使自己的市场不断增大,从这点看,他认为MSN的介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依然记忆犹新的是,在网络游戏风行之前,上QQ甚至是大多数用户上网的惟一理由。有人甚至笑言,如果不是QQ,内地网吧的发展恐怕不会这么快。相反,快速发展的网吧,同样给了QQ甩开对手的机会,同样也因如此,QQ经常被看作是一个上网闲聊的工具,缺乏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外衣和特性。因此,不少公司和单位对QQ的端口号进行封锁,把它打入草根文化的底层,似乎一下子在学生群落和上班族群之间人为地设立了一道鸿沟。

  一些人不得不暂时选择放弃使用QQ,这给MSN以足够的机会,让它成功进占了与QQ不太相关的群落,本身设计显得高雅而时尚,容易赢得商务人士的喜爱。这种群落的传播,本身有很多相互影响的因素在其中,当这个群落足够大的时候,它的资源特性足够让不少用户必须拥有这个工具,才能方便快捷地构成自己的人脉网络。这一块恰恰又是被QQ忽略的地方,很明显,在这个发展中,以学生为主的群落和以商务人士为主的群落,本身的价值也有所区别。

  随着时间指针的漂移,这两个用户群正在交叉,QQ过去的学生用户已经成长为白领和商务人士。沉浸在网络之中的用户,大多会选用多种工具,以桥接这两个交叉人群,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选择QQ大多数是因为习惯,而选择MSN则是因为联系人群发展的缘故。尽管腾讯QQ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上仍然占据龙头地位,但是微软MSNMessenger等产品凭借其简洁的界面,无广告骚扰等优势正在不断蚕食腾讯QQ的市场,尤其是商务办公市场,不少人正在逐渐向MSN转移。这一消息对于腾讯来说,无疑是一场难以化解的危机。要知道MSN的背后有强大的微软支持,而对于相对实力弱小的腾讯来说,这场战争显得异常艰险。或许正是因为MSN的进入和他的“往下”发展,使得当了多年老大的马化腾意识到QQ不再只能局限于20岁以下的那个用户群定位了。正如马化腾所言:“QQ也是努力的往上渗透”。

  就腾讯QQ而言,其市场细分之后的客户群体与MSN的客户群体的确有很大不同,所以腾讯与MSN的初期较量中,腾讯采取的主要是差异竞争。然而,正如马化腾所说“双方迟早要在即时通讯领域展开全面竞争。”那么,结果便是:QQ要从本地化、年轻化向上扩张,而MSN正好相反要从国际化、上班族向下发展。如果QQ只是一味地固守在原有的战场,那么我们将看到一场毫无精彩可言,只是一味地防守和制造越位的“球赛”,而开辟新的战场,通过更多新的功能占领更多新的市场,以此来抢先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才是马化腾和所有关注QQ成长的人所希望看到的。

  马化腾不负众望,很快发动了一场“以牙还牙”的战斗,吹响了进军商务群这一广阔市场的号角——

  2004年,腾讯推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TencentMessenger(简称腾讯TM),从TM的定位和产品的特色看,这显然是腾讯感受到了微软MSN以及网易泡泡等其他即时通讯软件的压力作出的应对之举。腾讯原有QQ和RTX两个即时通讯产品线,分别针对个人和企业市场,而腾讯TM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的个人用户。显然随着即时通讯市场的不断发展,即时通讯产品定位也正在不断走向细化。

  腾讯TM的推出无疑意味着腾讯意欲收回这一失地,有着明确的针对性的。

  腾讯TM目前仍是免费软件,可以以QQ号码和手记号码申请,在申请的时候就绑定了手机,以此加强用户“好友”身份的真实,同时TM将没有腾讯QQ广受诟病的广告骚扰,界面也相对简洁,没有QQ那么花哨,另外还有“智能秘书”、“名片”、“行业黄页”等商务功能,并且目前还可以通过TM免费发送短信。从功能来看,腾讯想的不可谓不周到,但是能否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QQ和MSN都已摆脱了当初的青涩模样,腾讯商用版QQ――TM风格跟MSN相当接近;MSN同样也在吸收TM的一些功能,两者相互影响的深度可以用“进化”来形容。

  随着MSN门户网站在中国落地,预示着真正的战斗即将打响,QQ开始招兵买马,准备给MSN一个迎头痛击,QQ门户网站员工在短时间内就超过300人。

  在IM商用化的进程中,QQ商用版软件TM与MSN也开始接火,两个本来在两条战线上平行扩张势力范围的IM对手,终于在商用市场上开战了。

  2.收购Foxmail:堪比微软拿下Hotmail

  2005年3月11日,腾讯正式宣布收购Foxmail,同时将其整个团队纳入旗下,其中包括Foxmail的创办者张小龙。

  Foxmail创办者张小龙也曾风云一时,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及其组织管理工作。2000年,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后,张就此沉寂。自1997年Foxmail1.0版发布以来,Foxmail在国内外得到迅速传播,在互联网上,Foxmail是至今唯一能与微软Outlook对抗的邮件处理软件。

  “我们看中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客户。”腾讯CEO马化腾向记者坦言收购目的,但在金额上保密,只是透露“收购了知识产权和整个开发团队”。马化腾表示,QQ的邮箱技术跟微软、雅虎、新浪等相比存在差距,收购Foxmail后,可以给腾讯QQ带来较大提升。而邮箱技术是各大门户竞争的一大焦点。

  Foxmail作为唯一能与微软和雅虎的Email系统抗衡的软件,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腾讯QQ虽然是国内最强的IM软件,但企业级IM和邮箱相对薄弱,这次收购为腾讯扩展产品线做了一次尝试。

  Donews社区发起人刘韧认为,腾讯收购Foxmail堪比微软当年收购Hotmail,Hotmail是免费电子邮件提供商之一,1996年7月4日开始商业运作,1997年末被微软收购后,由原来运行于Linux平台逐步过渡至完全运行于Windows平台上,之后还跟微软的其他服务合并成MSN的组成部分。

  而微软的MSN正是腾讯QQ的劲敌。只不过,在谈到是否利用Foxmail对抗Hotmail的问题上,马化腾轻描淡写道:“还谈不上用这个去对抗微软”。但他表示,腾讯很在意Foxmail目前拥有的500万用户,因为这都是比较高端的商务用户。

  “Foxmail对商务用户的吸引力,对腾讯QQ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点。”马化腾语气轻松地表示,由此可见他对这次收购十分满意。

  3.贴身肉搏:E-mail帐号登陆开通

  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腾讯的即时通信工具在开放性上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腾讯公司推出的TencentMessenger2006新春版,已经支持其他E-mail帐号的开通和登陆。而在此之前的版本,只能通过QQ号码和QQ邮箱进行开通和登陆。艾瑞市场咨询研究副总监候涛认为,这说明腾讯TM在开放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由此,腾讯TM将与MSN开打近身肉搏战。

  一直以来,MSN以其干净简洁的界面和不易被陌生人骚扰等特点吸引着众多高端商务人士。而腾讯QQ则偏向大众化,在高端用户人群的占有率不足。虽然后来开发的TM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但在TM2006新春版之前的TM版本,也一直不能用除QQ号码和QQ邮箱之外的E-mail帐号进行登陆。

  腾讯TM的这种调整,预示着TM与MSN在高端商务领域的肉搏战开打。而在此之前,腾讯TM拓展更广的用户群,只是通过TM来粘住那些可能转投MSN怀抱的用户。此次调整后,将有更多的用户能够使用TM。

  “腾讯在商务领域一直做得不够好。从最新推出的这款TM产品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开发了与MSN相似的功能”,艾瑞市场咨询研究副总监候涛认为,这种转变对于腾讯而言,有得有失:得到的是TM用户群体的拓展,失去的则是QQ注册的收入。不过总体而言,腾讯此举是利大于弊。而马化腾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MSN没有注册门槛的服务方式的确吸引了许多用户,而其不容易被陌生人骚扰的性质更得到了商务人士的青睐。腾讯若在此时仅仅看到眼前利益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要多得多,这也是马化腾决定让QQ穿上西装的直接动因。而E-mail账号更是出于方便用户的考虑,只有提供令人周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留住QQ注册用户的最佳方法。

  4.主动还击:内容是道坎,深入合作也是道坎

  2005年下半年堪称是IM市场的多事之秋。伴着国内IM(即时通讯)市场前景的一路飙升的稳健步伐,继腾讯独占鳌头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后,众多跟随者也奋不顾身地汹涌而至。

  尽管MSN在中国的发展形势势不可挡,在落地中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赶超网易泡泡,一举登上亚军宝座,但相比较前者所拥有的较为强势的门户内容网站,MSN网站的确显得单薄了许多,这也是业界认为短时间内MSN难以撼动腾讯QQ的霸主地位这一普遍看法的最终原因。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无论是IM市场还是内容网站,腾讯都占据绝对优势。MSN虽然在即时通讯领域获得第二的宝座,但是相比腾讯QQ天文数字的注册用户数还相差甚远。在马化腾看来,“目前,IM的竞争已不仅是即时通讯软件之间的竞争,更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为应对MSN广泛结盟的策略,腾讯阻击MSN的计划已经全面展开。腾讯一方面对网站版面进行全面调整,另一方面开始向专业领域寻找自己的战略盟友。首先,腾讯将红绣球抛向了中国IT专业网站新贵—IT世界网。2005年8月18日,腾讯网与IT世界网在北京举行了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宣布两者将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包括新闻、评测、导购、市场等方方面面,并联合打造“2005中国网友参与度最高的IT评测”。

  互联网某资深人士指出:IT世界网与腾讯网有比较相似的特点,都是各自领域新锐势力的代表,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双方的合作比较容易产生默契。

  而马化腾此时更为看重、并且一再强调“合作深度”。这与微软的广泛结盟政策所追求的广度正好针锋相对,颇有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的意味。

  腾讯与IT世界网合作也远远超过内容互换的范畴,深入到评测、资源共享、合作推广等方面。一个较为盛大的合作便是腾讯网将与IT世界网联合打造“2005中国网友参与度最高的IT评测”活动,双方将共享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专业评测室。同时,腾讯网与IT世界网将联手在线上和线下展开宣传,其中,腾讯会提供迷你门户首页作为传播工具。由此可见,腾讯网与IT世界网的合作早已走出网站间互换内容的传统模式,尝试“门户+专业”深度合作的形式,这无疑是腾讯遏制MSN的全面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招必杀绝计。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新的竞争格局中,针对MSN挟九家联盟的不宣而战,腾讯针锋相对地展开回击,腾讯网携手IT世界网只是一个引子。在马化腾的运筹帷幄下,更大的反击行动正在酝酿之中。如何打败还未培养起足够抗衡腾讯的市场份额MSN,是马化腾接下来的时间里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第三节两军对垒:剑起偏锋者胜

  双方紧锣密鼓地完成了战略部署,也各自发动了小规模的试探性攻防战,当一切序曲奏停之后,真正的决战也摆到了眼前。马化腾,这个看似文质彬彬的年轻商人,要用一种并不文弱的姿态主导这场激烈的搏杀。

  1.马化腾遭遇“逼宫”:MSN雅虎互联互通

  2005年10月12日,雅虎公司和微软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该协议将使MSNMessenger和雅虎通的用户于2006年4-6月间实现互联互通。根据雅虎和微软达成的协议,雅虎通和MSN将在2006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使双方高达2.75亿的用户之间实现实时沟通,此举被认为是对另一个IM美国在线的AmericanMessenger以及新兴的Googletalk的孤立战。据统计,目前MSN、雅虎通和美国在线是全球三大IM工具,合计拥有数亿用户,形成鼎足之势。MSN与雅虎通结盟之后,将形成一个相对强势的群体,从而改变整个IM市场格局。

  也因此,雅虎中国通讯事业部总经理毛新很是兴奋。据他介绍,自双方的合作将是基于服务器端的彻底合作,有别于曾经在国内出现的第三方互联互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