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MSN和雅虎通宣布互联互通前,网易泡泡和新浪的UC就都曾经尝试过通过互联互通来冲击腾讯QQ的垄断,不过最终未果。如今,MSN和雅虎通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有的IM厂商也都在重新寻找反击的机会。MSN和雅虎通互联互通的消息一经传出,据雅虎中国高管透露,已有数十家中国IM厂商表达了合作意向,而这其中并没有腾讯。由此可见该里程碑式的合作对中国市场的震动何其明显。国内一些中小即时通讯软件正在私下和雅虎中国和MSN中国紧张接触,希望加入互联互通阵营,联合对抗行业寡头腾讯QQ。
有分析家认为:这种市场‘逼宫’颇有威慑力,因为一旦中国近40家IM厂商全面互联互通,中国IM老大腾讯QQ将被认为是阻碍中国亿万网民在IM上互联互通的最后堡垒。
2006年7月13日,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宣布,将用几个月来完成全球多个市场双方即时通讯工具间的互联互通公开测试。该测试将扩大到声音、视频的互联互通以及无线领域,这标志着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将共同打造用户数超过3.5亿的全球最大个人用户即时通讯社区。这也是国内众多即时通讯巨头首次实现互联互通。阿里巴巴雅虎方面同时表示,未来还将实现与贸易通、淘宝旺旺、AOL、谷歌和eBay(Skype)的互联互通。
雅虎和微软的这一合作在国外针对的是AOL的IM工具,而在国内,直接对QQ形成了一定的压力。MSN和雅虎通在国内针对人群都为白领商务人群,而在商务领域,IM软件更容易创造稳定的用户群和商业价值。此外,当IM软件形成整合后,不仅仅只是把各自的客户从聊天室中抢夺出来,同样会涉及到博客和搜索引擎。一旦用户可以通过微软的MSN与雅虎通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讯,那么双方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在目前,MSN和雅虎通的互联互通起码在中国市场还无法撼动QQ的霸主地位,道理也很简单,雅虎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太低了,二者的合作对QQ来说有点无关痛痒。但另一方面,QQ并不是就此“高枕无忧”了,其实自MSN在中国落地,QQ一直担心自己定位于娱乐的态势是不是会被定位商务的MSN超越,毕竟在商务领域,IM软件更容易创造稳定的用户群和商业价值。
事实上,腾讯拒绝加入互联互通联盟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腾讯辛辛苦苦吸引过来的庞大用户群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拿出来与其它IM共享。QQ虽然免费,但其苦心扶植的所有赚钱业务都是依附在QQ上面的,一旦全面互联互通,腾讯正大力推广的商用TM、网络拍卖、网络游戏等新业务将受到严重打击。在目前的IM市场,只有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QQ实现盈利。马化腾,“我们支持合理的互联互通,让QQ无条件地开放,这就让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都可以利用QQ的用户去赢利,没有这种道理。”
2.突围“七年之痒”:马化腾挑起标准之争
既然狼来了,那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反击。2005年10月27日,腾讯公司在成立7周年之际,腾讯CEO马化腾一改以往低调传统,在北京高调发布了其最新产品腾讯QQ2005正式版,这是腾讯7年来首次为即时通讯软件(IM)举行新品发布会。这一天,马化腾也首次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即时通讯标准的态度,并就势挑起了即时通讯行业标准之争。马化腾表示“目前我国即时通讯产业已经进入标准时代”。
这个“标准”的概念,隐隐有着回应雅虎MSN互联互通的意思——要跟QQ互联互通吗?没问题,不过先看你合不合“标准”。
“标准”是个非常严肃的名词。标准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来自权威机构或人士的硬性规定,比如说国家部委对某个行业制订的强制性法规;第二种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说人们习惯于把经过伦敦天文台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从伦敦往东180度是东半球,伦敦往西180度是西半球。这个“标准”最初是英国人自己定的,后来成为了全球通用的“标准”。
显然,马化腾希望的标准就是第二种标准,而且希望QQ成为国内即时通讯领域的“本初子午线”。
马化腾说:“中国的即时通讯应用目前已经领先世界,即时通讯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也将进入由中国领导的即时通讯全面社会化的阶段。”
马化腾还借用一些专家的话表示,“多年来即时通讯产业的发展一直缺乏行业的通用标准,在腾讯的推动下,我国的即时通讯产业不久将进入自主定义产业标准和自主实现技术、产品创新的时代。”“谁扼住标准的咽喉就可以决胜未来。”
马化腾认为,微软与雅虎之间达成协议想实现两个即时通讯工具之间的互联互通,完全可以将它认为是两大巨头对未来即时通讯标准的一种探试。
马化腾还说:“标准要靠产品说话,产品受到用户的认可并且能够引领整个产业的趋势,它客观上就已经成为标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腾讯要在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首先修练好内功,用我们的产品说话。”
马化腾高调公布QQ2005正式版和表达对即时通讯产业发展动向的看法,与2005年10月12日微软、雅虎达成IM互通协议紧密相关。马化腾的“标准要靠产品说话”一说表明了马化腾丝毫不惧孤军奋战的强大信心。
2005年9月3日,马化腾老搭档张志东发表了名为《宽带时代的IM思考》的简短演讲,再次为腾讯的“标准之争”以及未来发展铺路造势:
大家下午好!
相信大家已经有点困了,我应该可以在十分钟左右完成。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腾讯公司对宽带时代的IM的思考,我这里先举一个应用的场景。我们在深圳,有一个互联网上的一个青年的环保组织。他们原来互不认识,后来在QQ上认识,他们定期参与深圳市的环保活动,然后把他们参与活动的照片发在他们的群论坛上,进行相关的分享。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会使一群原来互不相识的人,会走在一起,参与相关的活动呢?
我们来看,中国计算通讯的一个市场的增长情况。这是调查预测的一个数据,预计在今年年底,即时通讯的用户,会超过8000万,明年会超过一亿,整个市场会在持续增长,但是增长的方式和方向都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宽带带来的改变。因为宽带在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IM的体验。这是一个宽带IM时代的到来。
在宽带的一个在线,或者说是一个在线的生活模式的到来,从IM的发展历史,从1996年第一个IM产品,以色列的ICQ发布以来,IM经过了十年的发展,走过了头五年的技术的培育期。第二个五年的基础的应用期,我们认为IM开始走入一个宽带在线的生活时代。在线生活的形成是需要有条件的。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网络平台和复制信息沟通的一个组织模式。形成了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空间的巨大的网络群体。在中国我们目前超过4千万的上网的PC。超过一亿的互联网用户,其中有一半是宽带的用户。互联网的应用,也不再是五年前那么贫乏。从新闻资讯,娱乐,交友,QQ,学习,股票,房产,理财,找工作,订票,这已经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应用的一个多元化,是形成在线生活的一个必须的条件。在线生活的方面,由双重决定来决定,首先是生活的需求,然后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在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同时,会激发用户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个更深层次的需求,会反过来再促进技术的演进。
沟通的例子,从古代的口口相传,飞鸽传书,再到电报,电话,电信,处理方式,由单向到双向,由被动到交互,又实体的媒体走向再现的电子媒介,再现的生活方式,其实是现实生活发展到一定预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巨大的网络群体的形成,用户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一个新的生活模式,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在线社会生活模式。这里试图给一个定义,可能不准确。通过可信任的和实时连通的网络环境,开放和交互,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满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的服务模式。这基本的服务需求,包括信息的传递,群体的交流,资源的共享。个性的展示和娱乐的需求,以及商务交易的需求。
从在线生活看过来,腾讯相信,IM和社群将是在线生活必备的,沟通和组织的体系。宽带IM的发展的趋势,将会向着人际的网络化,沟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价值链的往上的延伸,三个方向在发展。
这是一张示意图(省略)。稍微抽象一些。一个人际的网络,表示在传统的IM里头,只有一个人。在往后的一个发展,我们认为人将会和他所创作的内容,比如像比较流行的V2.0上面的各种以人为中心的创作,比如通过他在社区的参与的一个活动,人将和他的一个知识的属性,建立一个关联。会形成一个有机的社区,这样的关联,可以创造出一个非常,把我们现下的人际网,可以网络上的一个延伸。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有一个小朋友,要念幼儿园了,想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传统的模式,我们可能到处打电话,去问身边的朋友,你小孩读哪个幼儿园,那个学校好不好。在网络的IM的延展上面,也许我们可以在IM的社区上面,去搜索一下,就会找到跟你同一个社区,或者是同一个城市,有小孩正在读幼儿园的家长进行在线的沟通,立刻可以形成一个人际的关系的交际。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沟通能力的全面提升。IM从早期的文本,到简单的两点的视频,会一直向全面的多媒体方向的扩展。在原来不适合用IM的领域,比如一个多方的会议,一个线下的呼叫,它会提升在一个最方便的IM下来表现。PRENSENCE,将是宽带上的拨号音,我们在未来的网站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PRENCENCE。
第三点,IM的发展方向,会向一个广泛的价值链的延伸。VOIP的应用和传统电信网络结合,社交类的应用,微软的2006年发布的操作系统号里头,会在操作系统里面,有IM的功能,在3G和ISN阶段,整个产业链会向一个纵深延伸。
一句话,宽带IM平台,将是人们的网络的互动空间。我们相信IM和社区的一个整合,将是再现生活,所必备的沟通方式和组织方式,我们相信通过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将会出现大量的现实结合和本土文化结合的创新。我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全球再现生活模式创新最快的地区。
宽带时代的来临,无线的宽带,IPTV,P2P的技术,使得IM业界面临10年一遇的机遇窗口,用户体验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里头,核心的竞争力在腾讯看来只有两点,一服务商的创造力,服务商在发觉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的创造能力。
第二,服务商对客户关怀的能力。我们相信,从2005年,宽带IM将进入一个宽带的时代,腾讯公司,在IM经过七年的发展,我们坚信,在宽带时代,IM的发展,是光明的。我们愿和业界同行一起,持续致力于在线生活产业,为用户提供更精采的网络生活。
谢谢大家!
3.“大门户”逻辑:腾讯低调换新标
2005年12月31日,腾讯网低调换标。没有大型的新闻发布,为了解释换标动机,马化腾仅在贴着新标识的网站上发了个换标致辞,以绿、黄、红三色轨迹线环绕的小企鹅标识替代了过去的QQ经典企鹅图案。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为此精心准备了一年有余,在腾讯满7岁生日时,公司组织架构也随之做了全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