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QQ帮主马化腾全文阅读 > 第10章 马失前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1)

第10章 马失前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1)


  QQ不是“摇钱树”,充其量不过是种植“摇钱树”的土壤;QQ也不是金银矿,最多只是充满商机的“聚宝盆”。2001年以后的马化腾似乎有些头脑发热,看着QQ上越聚越多的用户群,满以为到了收获财富的黄金季节。于是,注册收费开始了。孰不知作为“大众情人”的企鹅公主却没有作为“大众情人”的觉悟。魅力无限后面的真实意义是人们可以为她如痴如狂,也同样可以弃她如敝履,还不需为她承担任何道德责任,更何况,最先“变心”的还是她自己呢!

  QQ杀鸡取卵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即时通讯领域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直到马化腾数钱数到手软时才发觉了问题的严重性。TOM副总裁冯钰明确指出:“即时通讯能大大增加门户网站用户的黏性。”这些乘虚而入的侵入者正是凭借理性的思考才侥幸从马化腾的盘子里分了一块肉。

  §§§第一节寡头QQ:我是老大我怕谁

  “苦孩子”出身的腾讯经过几年的新苦经营,好不容易成了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地位的改变无疑让腾讯的经营者们有些飘飘然,既使是面对“收费”这样敏感的问题,他们依旧采取过去OICQ更名和变脸时所用的方法,这一次,它算真正伤了拥趸们的心。

  1.突变:酝酿中的收费政策

  腾讯从1998年进入互联网市场,那时正值互联网发动了一场疯狂的烧钱行动,“网络泡沫”仅仅维持了两年,在2000年随着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而破灭。但是这样的大手笔却给腾讯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梦想。紧接着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习惯于埋头苦干的腾讯对此可谓寒暑不侵,QQ的发展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当然,他们也明确地感受到,这段时间挣钱有点难。如何盈利,成了腾讯经营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正因如此,马化腾选择QQ注册收费的道路,似乎也是无奈的选择。也许他也看到了许多IT巨头正在对他的领域虎视眈眈,但是QQ在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他不相信这些竞争者能给QQ带来真正的威胁。

  其时大多数国内IM软件的真实在线人数都在几十人至几千人之间,从未超过万人,且多是尝鲜的过客。与QQ在线上百万,活跃用户数千万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记。QQ占有9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只是保守的估计。

  “QQ已经成为国内即时消息软件的事实标准,巨大的市场惯性使得其他软件很难轻易撼动QQ的地位,QQ即使收费,用户规模也不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判断,不赚白不赚的腾讯开始了他的注册收费行动。

  QQ通过注册收费获得了多少收入,人们无从考察,但获利丰厚不容置疑。到2002年,QQ已经基本停止免费注册,而QQ网站公布的注册用户数量仍在增长。

  对于用户来说,一两元钱的注册费完全无关痛痒。再加上腾讯一直对逐步限制免费注册的决策讳莫如深,因此也没引起用户的太大反弹。但随着网络和报刊媒体频频出现的针对腾讯收费事件的口诛笔伐此起彼伏,人们对腾讯的做法渐渐不敢苟同。尤其是2001年年中,《精品购物指南》上一篇题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报道和另一篇名为《腾讯QQ,你做的太绝了》的网络文章被广泛转载,终于让许多QQ用户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种来自消费者的愤怒虽然不致于引起过激的反应,但是用户的失望却给了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乘虚而入的机会。也正是这种慢性溃疡,使得腾讯公司在不知不觉当中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用户。

  2.讨Q檄文:强扭的瓜不甜

  2001年6、7月间,随着QQ声讯申请与手机申请两种形式的号码服务的大力推广,QQ注册收费开始逐渐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一篇由佚名网友所写的《腾讯QQ,你做的太绝了!》,引起广大Q友的热烈反应,掀起一轮讨伐QQ的热潮,其全文如下:

  腾讯QQ,你做的太绝了!

  来源:新浪论坛http://news.sina.com.cn/z/mr/tecent-mht/2001/07/2915:32

  在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腾讯的QQ几乎已经占领了所有市场,QQ已经成为这两年流行的一种时尚,物极必反,最近腾讯公司的一些动作,不禁让人要象郑秀文大喊“小心女人!”那样要惊呼“小心QQ!”。

  如果你最近这一个星期要注册QQ新号码的话,你将不断的得到一个失望的结果--“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你就甭白废力气了,压根就重新申请不了,因为腾讯最近推出168声讯台和手机注册。

  腾讯自己的说法是:由于服务器太忙,在早上8:00到凌晨2:00这一时间段内可能通过网络注册不了新用户。笔者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11点及凌晨3点试验注册腾讯新号码,结果都是--“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并且这个结果是很快显示出来,绝对不像是服务器太忙,否则会有较长时间的延时才显示结果。

  笔者同时拨打了腾讯公布的16899168语音台,在冗长的提示后,笔者用笔记下一个QQ号码和初始密码,大概用时2分钟,也就是说,我用了1.6元才得到一个QQ号码。

  如果猜测没错的话,腾讯可能已经关闭了其网络免费注册申请新号码的服务,否则没有人会使用需要付费并且非常麻烦的电话及手机来注册QQ号码。以后用户要申请新的QQ号码,恐怕也只能通过168声讯台和手机进行注册,通过互联网免费的在线注册恐怕得到的结果永远是服务器拒绝注册。目前,拨打168声讯台的费用是0.8元/分钟,通过手机发短信息注册的收费在目前优惠期内是0.5元/分钟,在优惠期之外是1元/分钟。

  也就是说,腾讯可以在每注册一个新号码即可挣取1元左右的纯利润,目前腾讯日注册量据说已经达到了约30万,如果这些注册全部都通过电话或者手机注册的话,腾讯一个月就至少有数百万注册用户,那一个季度下来,除去给电信运营商的分成,光新用户注册费都有一千多万。

  可以说腾讯开了中国互联网收费的一个先河,注册也得收费,那么其它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联众在线,为什么不仿效腾讯?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取得像腾讯的垄断地位,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与QQ对抗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腾讯推出这种用户不欢迎的注册方式代表着自杀。

  腾讯公司在去年(注:2000年)底开始大幅推出各种增加收入的举措,如开发手机移动QQ、QQ俱乐部、在QQ中加入各种广告等,尽管在QQ加入广告曾引起网友们的不满,但仍然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

  但腾讯公司最近封杀免费申请注册新号码,逼着用户只能使用收费电话和手机十分麻烦的方式来注册新号码做得有点过头了。可以想象,在用户无数次注册失败后,只能掏钱打电话或者手机注册新号码的无奈。

  他们现在没有其它选择,因为他们的朋友都是用QQ,而没有别的在线即时通讯方式,所以对大多数新用户来说,还是会咬咬牙付这么一块钱来注册新号码的。假设大家还有另外一种在线即时通讯方式,就像人们平均拥有2.6个邮箱一样,腾讯的收费注册是绝对吸引不到新用户的。相比之下,同是在线即时通讯霸主的ICQ,它在今年5月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大关,每天平均有1000万用户在线,每个用户平均在线时间为三个小时,然而ICQ却不敢像腾讯一样,频频推出各种收费业务,如在线广告、收费注册等。

  这时因为竞争的力量,如果ICQ也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和腾讯一样,独家坐大的话,它收费的大手也将会频频打向它1亿多用户。是因为微软的MSN一直在阻击着ICQ,伽特纳公司发布了即时通讯市场的调查结果称,美国在线以52%的个人用户和51%的企业用户在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而微软相应份额仅为36%和40%。虽然微软的MSN还不能和ICQ在即时通讯市场上相提并论,但微软所占的份额也并不少,足于形成随时可能把ICQ拉下马的威慑力量,只要ICQ稍有松懈,微软的MSN就有可能趁势而上。

  这时候,谁也不敢得罪用户,谁也得罪不起用户,没有竞争就是用户得罪不起服务商。如前段时间电子邮箱收费热里面,不少网友气鼓鼓的扬言,你收费我不用你的,我换场子了,但要QQ推出收费注册,你还能说我不用你的么?甚至它要推出收费使用的话,可能你也不得不用,因为你想到你上面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朋友或者客户要联系,区区几块或者几十块钱也就不在话下,这和中国电信垄断现象实质是一样的。

  腾讯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故意停掉在线免费注册(其隐性说法是服务器太忙),把所有用户都推到收费注册华山一条路上,是因为它吃定了新注册的用户只能选择腾讯的QQ,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达近4000万了,平均每个网民有1.5个QQ号码,在国内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上,估计腾讯至少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

  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需要给腾讯制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于用户来说,只有竞争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尽管这种竞争对于服务商业说是残酷的,但在国内环顾四周,OMME、PICQ等都已经几乎退出了在线即时通讯的舞台了,从目前来看,最近的一段时间,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仍然是腾讯唱独角戏。

  这可能会使腾讯在收费的路上走得更远,可能在将来你登陆一次QQ即要付一定的使用费,甚至你发送一条信息都要收费,如果没有谁能够狙击腾讯的话,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垄断可以滋生一个企业无止境从用户身上剥夺利润的欲望。

  暂时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AOL和微软身上,在线通讯市场上,只有它们目前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来对抗腾讯,希望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能够尽早出现“多极”世界,而不是腾讯自己独舞的“单极”世界,那等于把用户锁住,然后让他们自觉的掏钱。

  3.东施效颦:媒体口水战火热上

  2001年8月20日的《精品购物指南》,一篇名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文章,率先引发了腾讯和该媒体的口水战。以下便是该报道的全部内容:

  要学邮箱注册收费腾讯上演东施效颦

  编者按:从网上注册新的QQ号码屡试屡败,用手机注册则不到10秒钟就完成了。腾讯公司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承认,注册失败是他们在技术上的限制造成的。但是,限制之后带来的收入与失去人心到底哪个更重要,恐怕腾讯公司并没有算计好。

  也许是现在的网站都太急于盈利了,腾讯公司竟然打起了注册的主意,对页面注册进行了限制,想把人们都推到用手机花钱注册的路上去。但是腾讯太高估了自己,也太高估了他的用户。想学习电子信箱注册收费,结果却成了东施效颦。

  页面注册失败

  手机注册太快

  在页面注册屡试屡败的情况下,记者决定用手机来试一下。手机注册有两种方法,记者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即在网上输入手机号码。输入号码点击确认后,新打开的页面还没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不到两秒钟的时间,记者的手机就收到了发来的要求确认的号码,在页面输入确认号码后,又是页面没有打开,记者已经收到了腾讯公司发来的新的QQ号码和密码。总共用手机注册花费的时间不到10秒钟。

  限制注册

  从2月份就开始了

  腾讯公司限制用户注册实际上从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最开始是限制在80万,然后慢慢限制到60万、40万直到20万人。即使是在开始了手机注册业务以来,每天从页面发出注册请求的用户也超过了80万,到了周末甚至达到上百万。腾讯市场部的朱达新说,国外一些类似的公司如ICQ等每天的注册量都在10万左右。如果每天页面申请注册的人不再那么多,页面注册将会逐渐放松,这个数字是20到30万。

  限制还不止如此,除了限制注册,还限制用户加入好友的数量。以前,好友名单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但是最近好友名单里只能保留200人了,所以,如果你的好友多,你就只能申请新号码,申请新号码就要再付费,名单满了,再申请、再付费,如此循环往复,腾讯公司的收入可真是源源不断了。有人讥讽道,腾讯公司还真大方,每个名单给200个名额,如果变成20个,收入岂不是更多!

  页面注册根本不能通过

  根据朱的介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除了用手机注册外,每天还有一定的用户可以通过页面注册,但实际情况是,页面注册根本不可能获得通过。记者在早、午、晚、夜四个时段各花了20分钟从页面注册,但是全部失败。因此,有理由怀疑,腾讯公司已经在服务器上对页面注册进行了全面的限制,要想申请新的QQ号码,只能花钱用手机注册或者是打168声讯电话。

  更有甚者,在腾讯公司的首页根本找不到注册按钮,只有手机注册的按钮被放在明显的位置。“恢复页面注册”也只能被看作一句应付记者的空话了。腾讯公司也许是想完全断了用户通过页面注册的念头。

  腾讯公司

  在分成中拿了大头

  据朱达新介绍,腾讯自从7月初开始手机注册业务以来,每天的手机注册用户数量大概在一万左右,通过168注册的用户每天有几千人。如果按照9月20日之前的标准,手机注册一个号码的费用是5角钱的话,每天的收入是5000元,一个月的收入是15万元。但有业内人士统计,腾讯公司在推出手机注册后,每月的收入在1000万元。

  在记者问到腾讯和运营商的分成比例时,朱表示不便于回答。但是记者了解到,在用户注册号码的过程中,腾讯公司发给手机用户的确认短信息也是要给运营商付费的,二者的分成比例是在去掉这些成本之后确定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腾讯公司在分成中还是拿了大头。

  但即使每个月的收入全部都给腾讯,也不过区区十几万。也许腾讯公司算的账和咱们算的账不一样,腾讯公司的底线是每个月20万到30万的用户,平均一下,按照25万来算,每天的收入是12.5万元,一个月(30天)的收入就是375万元,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但实际的收入显然和腾讯公司测算的数据相差甚远。腾讯公司太高估他的网民的忠诚度了,也太高估他的网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人们也许的确不在乎注册花费的5角钱,但人们却很在乎信誉、情感。

  腾讯高估了QQ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