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时候,马化腾突然收到一封神秘的电子邮件,一看署名,居然是“比尔·盖茨”,世界首富与马化腾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不用说,绝对超过硅谷到深圳的直线距离。在那一封邮件里,“慈祥”的“狼外婆”说:“QQ群不是社会网络,感谢QQ普及了中国小朋友对IM(即时通讯)的了解,等他们长大了,工作了,有钱了,就慢慢转移到了MSN,无缝切换。”然而,一向斯斯文文的马化腾却对着窗户(WINDOWS)大喝一声:“NO”。
§§§第一节登峰造极MSN:微软帝国的杰作
其实MSN奇袭中国早已有章可循,只是腾讯正忙于与国内的同行血拼过招,竟将MSN从对手名单中轻易漏网。错失了将之扼杀在摇篮中的良机。
1.暗渡陈仓,曲线入市
MSN(MicroSoftNetworkGroup)是由微软公司提供的与网络同步服务(initiallymeanttobeaparallelnettotheInternet)。于1995年8月24号由微软公司发布WINDOWS95时同时发行。
现在人们使用的MSN邮件箱(微软公司的HOTMAIL网站提供的免费邮箱)可以从WWW.HOTMAIL.COM免费下载。MSNMESSAGER可以提供聊天,视频,通知用户接受到邮件等一系列的网络在线服务功能。
MSN的优势在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融合性绑定,使之可以不用担心装机容量的问题。中国90%以上的电脑用户用的都是微软的操作系统,所以WINDOWS系统中被捆绑的MSN也较容易被用户接受。
只不过过去MSN的重点在欧美,这次只是乘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大乱才乘机出头,所以不论是娱乐频道的建设,游戏频道的建设以及相关各种吸引网民的娱乐性应用上,MSN都远远落后于腾讯。也就是说,如果不是QQ横生枝节来一个“收费行动”,只怕MSN还将作为WINDOWS系统的盲肠继续潜藏。
2.姑息养奸:马化腾心慈手软铸大错
事实上,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MSN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垄断行为。在欧美许多国家通过垄断官司,限制微软的这种行为。如果马化腾早有察觉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让MSN从中国广大用户的个人电脑中早早消失。然而,马化腾似乎似乎一直低估了这颗定时炸弹的威力,加之MSN一直以来与腾讯的用户群并无实质冲突,因此得以存活,并最终破茧而出,给马化腾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腾讯的“姑息养奸”让微软得以完成MSN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与宣传,并最终从腾讯口里分得了一杯羹。其实何止是腾讯,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对微软的垄断行为产取了默许的立场,这是MSN这匹“特洛伊木马”能够偷渡成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这样说,微软的捆绑营销术里肯定不仅仅只有MSN这个元素,谁又能保证第二个定时炸弹不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爆炸呢?
2000年1月,MSN推出了横跨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使MSN达到33个市场及17个语言版本,成为没有任何网络门户能够超越的世界性大门户。
2001年10月,微软推出中国大陆版的MSNExplorer软件,并捆绑推出经专门定制的中文版MSN门户站点的链接——china.msn.com,渴望以此加强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渗透。随后这一链接也出现在微软中国的网站上。不过,按照相关规定,该网站在初期不能提供新闻,主要提供技术方面的内容,并重点介绍微软的产品信息。中文版MSN网站的托管地也设在美国。当时微软亚洲MSN分部总经理CeliaChongWu解释说:“中国大陆对国外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限制较为严格,这样我们的网站在法规上不会遇到麻烦。”
时隔两年之后的微软依旧行事诡秘,这更让腾讯和其他即时通讯不知如何应对。尽管媒体一直在传闻MSN落地中国的企图,但一次又一次地被MSN所否认。所谓“欲擒故纵”,微软中国对市场的拿捏之精到,想必无人能比。表面上的按兵不动无法令人对2001年微软中国china.msn.com的建立做出合理的解释。而参考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美国雅虎落地中国的先例,似乎更容易看出MSN进军中国市场的坚定决心:
微软大中华地区主管黄存义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仍然关注他们的行动方向。我们正在观察。”据说,当时在微软中国总经理的桌子上,仍然放着MSN进入中国的好几个方案。
对于MSN正式进军中国的消息,马化腾的回应是:“有压力是好事,我们会避其锋芒,不会与它硬拼。”
3.不宣而战:MSN落地中国
在MSN尚未真正进入中国之前,微软中国MSN事业部总监罗川表示:“微软非常希望能在中国发展MSN业务,目前MSN在中国没有正式落地,但已经和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商谈战略合作的问题,合作范围包括内容、服务等多个方面。”
但具体如何进入,微软总是守口如瓶。然而媒体与微软之间的种种纠缠,更是让人们揣测已久。
微软宣布放弃赶超美国在线、成为最大在线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制订出使MSN成为一家网络门户的最新战略,微软中国也告诉媒体说,MSN正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此消息似乎给一直没能爽快落地中国的MSN带来新的机会。
2002年10月24日,比尔·盖茨出现在纽约中央公园,参加了MSN8在美国、加拿大的首发仪式,而在此同时,微软MSN亚洲区总经理张慧敏来到中国北京,约见了五家专业媒体,并完成了在中国对MSN的初步推广。
因为微软MSN亚洲总经理张慧敏现身北京,引发了人们对微软要加快在中国大陆推广步伐的猜想。但微软表示,因为其中还有一些政策性问题暂时没有解决,另外在文化差异方面带来的版本变化也需要重新考虑,所以MSN进入中国还要一段时间,微软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完成这次工作。可见,合作伙伴成为了当时微软MSN落地中国的焦点问题。
微软中国市场部表示:“微软可能推出另外形式的发展模式……因为MSNHotmail和MSNMessenger在中国已有庞大的客户群。
时至今日,MSNMessenger已经成为中国商务人士与知识阶层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在全面承继了MSNMessenger的个性化、便捷化等应用特性的基础上,微软公司于2005年4月7日发布了MSNMessenger7.0正式版本,面向中国用户的中文版亦同时推出。此情此景无一不在暗示着微软中国对腾讯的叫板。
MSNMessenger7.0中文正式版的独特亮点在于微软中国所一直强调的“凸显个性、展示自我”。对于喜欢动辄更名的“心情一族”来说,MSNMessenger7.0中文正式版将用户的“显示名称”一分为二——包括“名称”和“个人消息”,前者用以呈现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者用以炫示自己的灵感火花。此举同腾讯早前推出的签名档可谓是如出一辙。这中间的复制与模仿毋宁说是MSN的一种进步。MSN还推出了一款旨在实现了门户网站与即时通信工具无缝融合的服务,即通过MSNMessenger即时通信标签服务,用户即可方便快捷的进入MSN各频道,享受整合的精彩在线生活空间。
喜爱音乐的用户能够通过MSNMessenger在任何时候向在线好友传达自己的音乐品位了——只要用户应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歌曲,那么无论你身在何处,歌曲的名字都可随时显现于“个人消息”框中。对比腾讯的QQ音乐在线收听以及与好友的音乐分享,MSNMessenger似乎又与之“撞车”了。
而微软公司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所引入的名为MSNSpaces的网络空间服务与腾讯的QQ空间异曲同工,提供的各项子类服务项目也几乎完全一致——用户可以直接通过MSNMessenger建一个自己的MSN共享空间,利用网络日志、照片、音乐列表等前卫方式立体展示自我。可以给用户营造突如其来的兴奋感,保持“MSN虚拟网络世界”特有的新鲜感,让用户对MSN的种种体验历久弥新。
加之“跨平台即时通信,全天候在线联络”的MSN移动服务以及稳定的Hotmail邮箱服务,MSN所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体已与QQ相差无几,
MSN的大手笔制作不可小觑,MSN的关注与用心程度也不可小觑,MSN正在走上一条商务与娱乐相结合的市场扩张道路,而娱乐这一块,素来是腾讯的独份儿。这场由MSN挑起的市场争夺战悄然间拉开了序幕。
4.借力打力:MSN联盟九方,势不可挡
2005年5月11日,腾讯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互联网事业部——MSN(即时通讯软件)正式宣布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把MSN正式带入中国。这绝对是一个令马化腾还有其他门户网站掌门人跳起来的坏消息。众所周知,微软这个IT界的庞然大物实在太强大了。它一旦正式进入中国,对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而QQ作为在即时通讯市场(IM)中惟一跑在其前面的对手,肯定将是MSN日后最大的打击目标。
2005年6月2日,淘宝网、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东方宽频传播有限公司、赛迪网、上汽集团人来车网、Englishtown、猫扑网、联众世界、指云时代、北青集团北青网等MSN的九家合作伙伴同时掀开了其神秘面纱。
国内的众多内容服务商们为了争当MSN的合作伙伴,甚至采用了竞拍的方式,据称最终每家网站的加盟费都达到了千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在日后的利润分成上,据说微软会和这些合作伙伴们平分,各取50%。不过据悉,媒体报道的数码频道的合作伙伴赛迪网,不是竞拍而成,而是协商而成,而且MSN还要对其支付一定的内容制作费。除了东方宽频加盟MSN中文门户的财经频道以外,赛迪网、上汽集团人来车网、Englishtown、猫扑网、联众世界、指云时代、淘宝网和北青集团北青网等八家内容提供商瓜分了其余的频道资源,囊括了新闻、社区、购物、数码、汽车、游戏、无线和英语教学等八大领域,几乎涵盖了互联网上所有最赚钱的业务。
淘宝网执行总经理孙彤宇在介绍与MSN合作的利益分享方法时称,客户在MSN上的淘宝购物、做广告等业务所产生的费用归MSN所有,淘宝在这一块没有收益。那么淘宝图什么呢?“我们要的是流量。”孙彤宇称,MSN的用户数不小,淘宝希望借此提高淘宝的流量。他说,淘宝目前每天的流量是7000万,计划在年底达到1亿。孙彤宇同时表示,在购物平台的竞争中,淘宝是唯一的合作伙伴。合作期一年,淘宝并且有专门的方法监测从MSN过来的流量。
在MSN所发布的新闻通稿中,专门用了孙彤宇一段话作为合作的观点,而其他八家合作伙伴则仅仅在开始时提了一下名字。由此,有业内人士推测,淘宝在MSN的伙伴中可见“地位显赫”。
另外,从MSN中国公司(上海美斯恩公司)的情况了解中获悉,此前MSN为了在中国“落地”,在各个领域内寻找合作伙伴,从开始动手到最终确定九家合作伙伴,MSN花费了至少半年时间。而最后为了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中国准入证”ICP牌照,在上海通过合资的方式成立了上海美斯恩。按照目前的局面,微软放弃申请ICP牌照,转而选择合作伙伴加盟的方式其实也正是其日益成熟的表现:巧妙的借力打力,做一个聪明的幕后高手。
事实上,我们跳开MSN中国现在的市场手段不谈,微软对付竞争对手确实有一套。微软的捆绑策略,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招无法抵挡的杀手锏。当初微软捆绑IE浏览器,导致网景公司从此一蹶不振的噩梦至今还未消散,这样的前车之鉴也是让马化腾如坐针毡。
在这个讲求“双赢”的竞争社会里,对于MSN而言,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微软中国凭借自身在世界市场的实力赚取不少的合作经费,当然,这也对本土企业走向世界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MSN可以借机多领域得深入渗透,如淘宝网做的是网络个人交易平台,联众世界做的是在线游戏,猫扑做的是bbs等等,多方渗透才能全面造势,也才能全面的抢夺市场,与国内老大抗衡。MSN所选择的这套模式无疑比雅虎中国、美国时代在线更上一筹,因为它找到了一条第一时间适应中国国情和快速扩张的捷径。与此同时,马化腾所面临的来自微软的挑战无疑更加艰巨。
§§§第二节针锋相对:腾讯推TM收FOXMAIL
来自MSN的挑战一方面让马化腾寝食难安,而另一方面,聪明的马化腾也从对手手里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若不是MSN大肆地在这块本属于腾讯的天下攻城略地,马化腾还在20岁以下的用户群中挖掘商机,对手的征战步伐无疑也教会了马化腾。于是企鹅穿上了西装,摇身一变也是一个像模像样的“白领”。
1.收复商务失地:QQ穿西装对阵MSN
“从通讯市场来看我们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确实是MSN,即时通讯市场是目前我见过的互联网应用最激烈竞争的市场,大大小小算起来超过40家。这个行业市场技术门槛不是很高,但是易学难精。即时通讯价值在他的用户群越大,产业价值才越大。所以要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在一次电视对话节目中,马化腾针对主持人“QQ面对微软MSN的竞争压力很大”的论点进行了上述的说明。
在谈到即时通讯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与MSN蚕食QQ用户群的现状时,马化腾认为,与MSN相比,QQ的用户群定位更偏重于中国本地化、年龄较轻的用户,这类人群具有一个特点,愿意去结交一些陌生用户群体。而MSN和E-mail结合紧密,这类用户的需求是与熟人交流。QQ在努力的“往上”渗透,MSN在不断的“向下”发展。
事实上马化腾早已做过相关的尝试。那就是被称为“QQ的孪生姊妹”的BQQ(企业QQ)。中国地产大豪深圳万科就曾是BQQ的忠实用户。